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于溶栓后出血.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机梗塞(AMI)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生化指标.结果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以蛋白质质量浓度为主的检测.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标志物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而AMI的确定标志物主要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50例正常人血液中的hs-RP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组血清hs-CRP为38.21 ±21.19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0.45mg/L,P<0.001.结论 血清hs-CR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比cTn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定量法检测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3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其敏感性分别为91.4%、61.6%、45.5%(P<0.05),特异性分别为92.6%、86.4%、61.8%(P<0.05),可见定量测定cTn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时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两项指标.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冠状动脉溶栓法和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中静脉溶栓疗法简便、安全、省时、费用少,不经冠脉插管,便于普及与推广。我院自1988年7月至89年6月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8例,其中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包括常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指导.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安全可靠,对无心脏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活动,加强心理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坤申 《临床荟萃》1999,14(9):431-432,F003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致命性并发症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泵衰竭.泵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则是严重泵衰竭的表现.近来,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取得显著进展,但泵衰竭,尤其是心源性休克的问题乃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速碧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5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速碧林腹部皮下注射,并加强用药前后护理、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配合认真细致地临床观察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妇女急性心肌梗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心肌梗塞的深入研究,妇女心肌梗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做好妇女心肌梗塞的防治工作,本文就我院1975~1989年96例妇女急性心肌梗塞作一分析.对其发病年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类型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探讨.一、资料和方法女性急性心肌梗塞96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4.5岁.以同期住院男性急性心肌梗塞183例为对照组,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7.9岁.  相似文献   

10.
早期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死亡率.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手段[1].多年来,由于各干休所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救治都在一线,病人送来医院时,大多错过了溶栓治疗的宝贵时机,治疗效果未能提高.我们本着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时间越早,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改善病人的预后的效果越好的目的.创造条件,将溶栓治疗在干休所现场展开,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最佳通便方法,保证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将45例经过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自然排便组、开塞露肛注排便组和肥皂水低压灌肠组,比较3组的通便效果.结果肥皂水低压灌肠组效果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肥皂水低压灌肠对3天内无大便或以开塞露肛注后仍不能排便者是很有必要且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是当今社会死亡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院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1、一般资料病人为1990~1993年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共353例,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11例,平均年龄61.8岁;平均住院天数28.2天.病人住院后立即给予硝酸盐、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β-阻断剂,酶抑制剂.抗凝等治疗.观察其院内死亡情况,分析与梗塞前心绞痛史、危险因素,初发或再发梗塞及梗塞定位的关系,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13.
犬急性心肌梗塞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分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图像纹理分析法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超声图像分析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11只犬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于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的前间隔及短轴切面的前壁声像图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4种纹理参数 (二次角矩、对比度、熵和反差矩 )对急性心肌梗塞实验犬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 :四种纹理参数在急性心肌梗塞前、后均存在明显差异 ,P值小于 0 .0 0 1。结论 :计算机纹理分析法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超声图像纹理特征的分析 ,为评价病变心肌的声学图像特征提供了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特点(附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本文就我院内科12年中收治135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63例60岁以下成年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史、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性期(4—6周)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饮食不当是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或猝死的因素之一.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洽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1O例,死亡14例,其中由饮食不当引起死亡4例,占死亡人数的28.5%.死亡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活力测定对临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疗观察至为重要,当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患者血清中血清CK活力可明显升高.本文对50例体能训练后的新入伍战士进行血清CK活力测定,显示在运动后使血清中CK活力上升.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8—198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80例,由于注意梗塞前的先兆,积极开展床边监护,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治愈率。现把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一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严重,精神紧张,顾虑较多;一部分患者则略感胸闷、胸痛,经处理症状很快消失,以为病已好或无关紧要,因此麻痹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崔炜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1,6(5):193-194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Q波心肌梗塞常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据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可达48~100%.然而关于其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却争论颇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一、急性心肌梗塞时远隔导联ST段压低对预后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远隔部位ST段压低时,急性下壁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前壁梗塞的发生率.故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研究报告较多.Goldberg等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V_1-V_4ST段压低者,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ST段压低者.Salcedo等报告,下壁梗塞  相似文献   

19.
董飞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4):880-8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最佳通便方法.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A组为患者系用自然排便,B组为患者给予开塞露肛注排便,C组为患者给予肥皂水低压灌肠排便.结果A组患者自然排便尤为困难,用力排便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开塞露肛注排便法,只起到润滑作用,不能有效软化大便;肥皂水低压灌肠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压灌肠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较为理想的通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建华  张立法 《临床荟萃》1996,11(7):291-292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后伴QTc间期延长更易发生心律失常。本文总结了我院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与QTc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