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血吸虫雌虫排卵的关系。方法 :用新西兰兔 15只 ,各经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 2 50条 ,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口服丙烯基硫脲 ,对比感染前、后逐周血中用斑点 - EL ISA法测出的循环表膜抗原。结果 :第一组兔感染 19d后开始口服丙烯基硫脲 2 95-590 mg/ d,每周连续喂药 3d直至感染后第 8wk,循环表膜抗原始终为阴性。第二组兔于第 4 6d起服同剂量 ,感染后 6wk时斑点 - EL ISA呈阳性反应持续 2 wk。第三组对照兔于感染后 6wk开始亦出现持续 2 wk的斑点 - EL ISA阳性反应。结论 :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雌虫排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半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用Dot-ELISA法检测3类循环抗原时,20条尾蚴感染组与100条尾蚴感染组家兔不论治疗与否,血中3类循环坑原滴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t-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不适宜于作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度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5种试验/探针系统检测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SCA)的效果。方法:用单雄性和单雌性尾蚴分别感染9只家兔,以复性尾蚴感染7只家兔作对照;感染后定期采血。另15兔分3组感染250条尾蚴。1,2组于感染后19d和45d分别开始给予丙烯基硫脲(295-590mg/kg)以抑制虫卵形成,第3组作对照;均定期采血。检测方法计5种:1斑点-ELISA/抗成虫表膜单抗(8SE4),2斑点-ELISA/抗CCA单抗(3D10),3夹心斑点-ELISA/抗虫卵单抗(MG2),4夹心法-ELISA/抗虫卵单抗(2H10),5夹心法-ELISA/抗CAA单抗(IB10)。结果:9只单雄性尾蚴和9只单雌性尾蚴感染兔血清1法均为阴性,2法仅1只检出雄虫133条的家兔出现阳性反应,5法单雌性感染均阴性、单雄性感染3/9兔阳性。服药抑制虫卵形成的兔血清,19d开始服药5兔1法及3法均未检出SCA,46d开始服药组在感染后6-7wk二法均检出SCA。4法服药与未服药兔均为阴性,5法感染后6wk的血清服药与未服药兔均呈阳性反应。结论:不同的试验/探针系统的检测效果不同,但所试3种方法(1,2,5种)都不能检出单雌性感染。抑制虫卵形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性别与循环抗原检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单性尾蚴感染家兔,追踪观察循环表膜抗原检出情况。结果9只雄性尾蚴感染兔(检虫15—133条,平均53.1条)及9只雌性尾蚴感染兔(检虫1—102条,平均36.1条)用斑点-ELISA法定期检查1年,循环表膜抗原始终为阴性。而7只复性感染兔(检虫4-161条,平均67.1条)于感染后6—10wk先后出现斑点-ELISA阳性反应。单性雌虫在家兔体内发育不良,呈螺旋状,其寿命至少1年。单性雄虫则可发育成熟,虫体肥厚、粗壮。  相似文献   

5.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产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结果证明血吸虫感染免经吡喹酮治疗后循环表膜抗原逐渐下降。用斑点—ELISA检测结果表明:接种4条及10条尾蚴的家兔于治后3个月,接种50条及100条尾蚴的家兔于治后6个月循环表膜抗原转为阴性.据此认为检测循环表膜抗原考核治疗效果较检测抗休具有阴转快的优点,值得在病人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与肝脏病变关系的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离纯化的兔抗SEA-IgG以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用Capture ELISA方法检测感染血吸虫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感染后各周的动态变化;并在观察肝脏病变的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测定各周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结果表明,血清SEAIC在感染后4wk即可检出,6-7wk时达高峰,以后有所下降,但至实验观察结束时(12wk)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后4wk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株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A6,SJ31/32和SE9作为捕获抗体建立检测三类循环抗原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和普通ELISA分别观察了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三类循环抗原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McAb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到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水平,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与肝脏病变关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纯化的兔抗SEA-IgG以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感染血吸虫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感染后各周的动态变化;并在观察肝脏病变的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测定各周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结果表明,血清SEAIC在感染后4wk即可检出,6-7wk时达高峰,以后有所下降,但至实验观察结束时(12wk)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后4wk,肝组织内发现虫卵,但到5wk时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病变,至6wk时,肝内形成巨大的虫卵结节,其直径和面积于7wk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其动态变化与血清SEAIC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吻合,表明血清SEAIC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并提示SEAIC在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McAb 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及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汪洋,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特定方法成功地从50和100条尾蚴感染的家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应用抗SEA和AWA的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对NF-CAg水平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F-CAg的水平在感染后8~10wk间达高峰,10wk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提示检测NF-CAg的优势是在感染早期(10wk内)。结果还显示,NF-CAg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检测NF-CAg时,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具有与单克隆抗体相似的检测效果。本文为探索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新途径和新内容及其归宿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感染度日本血吸虫小鼠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度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组织内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其抗体水平和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动态变化与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酶标法和图像分析法。结果:感染后4wk,3组小鼠肝内均检出SEA,此后SEA水平逐渐升高,6-9wk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感染后6wk起,在虫卵周围检出抗SEA抗体,8wk时抗体水平升高,10wk后达高峰。3组小鼠在感染后相应时间,肝内SEA及抗体水平基本相同。3组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至感染后5wk时尚未形成,6-7wk时虫卵肉芽肿反应最强,其平均直径和面积达最大值,8wk后逐渐减小。3组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组织内SEA及其抗体水平与虫卵肉芽肿病变密切相关,与感染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金标抗rSjc26GST多克隆抗体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简捷的检查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 应用抗日本血吸虫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rSjc26GST)的多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斑点免疫金渗滤法(S-DIGFA),并以S-ELISA作对比。结果 用S-DIGFA和S-ELISA平行检测9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05%和82.11%;正常人血清180份,两者的假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15.
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一种检测感染宿主尿内排泄抗原的简易免疫学试验。用经改良的兼具dot-ELISA和酶标板-ELISA优点的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家兔及人宿主尿样本中的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循环抗原。结果:10只高感染兔尿样经透冻干保存达10年,复原后检测均呈强阳性反应,滴度可达512^-1,12只经相同处理的正常兔尿,仅1只出现8%-1以下的弱反应。58例采自四川省的感染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尿液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观察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该方法采用兔抗AWA-IgG作包被抗体,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血卵单抗SJA111和74D11组合作Ⅱ抗,172例经粪孵毛蚴确诊的血吸虫病人中,136例循环抗原阳性(79.1%),其中轻度(毛蚴数〈5只/20克粪)、中度(-20)、重度(大于20)感染者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3.4%、87.7%、  相似文献   

17.
Dot—ELISA同时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及其免疫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探讨dot-ELISA是否单一检测循环抗原。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及正常兔血清的各分离部分均呈阴性反应,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感染兔血清及感染兔血清经三氯醋酸处理的上清液,及经聚乙二醇处理的沉淀物均出现阳性反应。表明dot-ELISA不仅检测循环抗原,而且同时检测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探讨dot-ELISA是否单一检测循环抗原。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清及正常兔血清的各分离部分均呈阴性反应,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感染兔血清经三氯醋酸处理的上清液,及经聚乙二醇处理的沉淀物均出现阳性反应。表明dot-ELISA不仅检测循环抗原,而且同时检测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9.
抗血吸虫成虫ES抗原多价抗体斑点ELISA检测病兔CAg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黄民贵,李莉,罗宇初继Herbrink(1982)’“报道了一种简易的测定特异抗体的新方法一抗原斑点试验(AST)后,薛海筹等(1986)’‘佣此法检测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感染宿主尿内排泄抗原的简易免疫学试验。方法:用经改良的兼具dot-ELISA和酶标板-ELISA优点的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家兔及人宿主尿样本中的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循环抗原(CCA)。结果:10只高感染兔尿样经透析冻干保存达10年,复原后检测均呈强阳性反应,滴度可达512-1,12只经相同处理的正常兔尿,仅1只出现8-1以下的弱反应。58例采自四川省的感染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尿液的CCA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3.1%和96.7%。与板-ELISA比较,检出率相仿而呈现一定的互补效应,互补检出率为58.6%。兔尿样内加入适量捕获单抗,反应强度即出现剂量依赖的竞争抑制,提示了尿内被检测到的靶微粒具有被抗CCA单抗特异地识别的属性。对于采用同一检测系统不同方法的互补检测性也进行了讨论。结论:实验结果不仅显示了试剂条夹心ELISA适合现场应用的诸多优点,也证明用于特异地检测感染宿主尿内排泄抗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