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控制或降低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方法 对2007年126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已超过医学指征范围,其影响因素有医源性(64.54%)、社会(13.73%)、心理(10.48%)等因素。结论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存在较多缺点,社会因素及医源性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近4 a来社会因素为指征剖宫产率升高情况,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4 a来黄河中心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随时代变化而逐渐升高;(2)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有继续增高逐势。结论:倡导经阴道分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降低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合川区妇幼保健院2003、2006、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明显。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产科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361例病例资料。结果 3 361例产妇中1 702例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0.64%,其中初产妇中1 200例(54.32%),显著高于经产妇中502例(43.58%)(P〈0.01)。剖宫产的指征中医学指征,共1 115例(65.5%),社会因素587例(34.5%),剖宫产医学指征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P〈0.01)。在医学指征中指征主要依次排序为:胎儿窘迫,臀、横位,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妇,过期妊娠,骨盆狭窄。结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5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着手点,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梅县妇幼保健院2004-2008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同时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成为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3)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正确掌握割宫产指征及防治产科并发症,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6例剖宫产术及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友合理应用剖宫产术。方法对168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46.07%,2003年剖宫产率47.31%,2004年剖宫产率54.52%,2005年剖宫产率61.43%,2006年剖宫率63.22%,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5.11名。②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居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疗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要力口强孕产期的保健,做好产前教育,消除孕产妇的心理恐惧,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树立阴道分娩信心。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2008年至2012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妇11816例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的规律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另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接受护理干预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4 746例作为观察组,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未接受护理干预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4 812例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有下降,但下降程度不明显;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占剖宫产指征的前两位,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社会因素、产程异常、胎儿窘迫指征逐年上升.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比例与对照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涉及多个领域,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指征2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3组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以社会因素最明显,已跃居第3位;(3)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再次剖宫产、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巨大儿、臀位)所致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助产技术及产科质量评估,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宝关 《临床医学》2007,27(6):47-48
目的剖析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产科4439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居前6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羊水过(或偏)少,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其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B超发现羊水过(或偏)少,脐带绕颈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导致剖宫产指征远远超过医学指征的范围,造成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统计2001年~2006年在本科住院分娩产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6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6.02%,2001年为17.23%,2006年达31.97%,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同时应对全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有关妊娠、分娩的知识水平,以降低社会因素引起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病因、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47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病例剖宫产指征多见于:产程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妊高征、前置胎盘、剖宫产史等。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者占多数(65.96%),其中部分病例(12.77%)〉6周。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多见于产程异常所行剖宫产。对病因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我国部分地区剖宫产率己经达到40%~60%[1],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15%。恰当的剖宫产指征,是衡量产科质量及其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院服务质量及产  相似文献   

13.
侯红瑛  李萍  彭其才  吴玲玲  范建辉 《新医学》2010,41(10):637-639
目的:探讨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的差异。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108例,根据分娩镇痛实施时宫口开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宫口〈3cm)65例和活跃期组(宫口〉13cm)43例。取同期152例未实施分娩镇痛、因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3组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潜伏期组剖宫产指征的前3位依次为活跃期停滞、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活跃期组则依次为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潜伏期组和活跃期产妇因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而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潜伏期产妇因活跃期停滞而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活跃期组及对照组(P均〈0.05)。在不同时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为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在潜伏期无法耐受产痛的产妇可尽早实施分娩镇痛,但要重视产程中发生宫缩抑制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均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经期7~24(15.2±3.5)d,其中1例表现为不孕,3例有经期下腹坠痛。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为15~28(20.2±4.0)mm,深度为6~20(12.3±3.6)mm。患者剖宫产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3例)、胎膜早破(2例)、难产(1例)和胎儿窘迫(3例)。5例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1层,4例缝合2层。9例患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输血。9例均月经复潮且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6~9(7.5±2.0)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的治愈率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11-1912,1915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PGE2,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12例羊水偏少符合促宫颈成熟指征,无引产及用药禁忌证的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催产素组(n=102)和欣普贝生组(n=110),催产素组静脉点滴催产素,欣普贝生组阴道后穹隆放置欣普贝生。观察两组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欣普贝生组用于羊水偏少引产,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总产程短,阴道分娩率高(P〈0.01),对新生儿不良影响小;但需要密切观察宫缩及胎心,以防胎儿窘迫的发生。【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羊水偏少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某县级医院近7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原因及其遏制对策。方法 对某县级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12595例产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前研究者(本文3位作者)接受过剖宫产医学指征知识的培训,再查阅病案、统计报表及相关医疗护理记录资料,对剖官产原因逐例分析确认,然后归项,有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归于医学需要剖宫产,凡是孕足月及待产过程中无明显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归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结果近7年来该院剖宫产率、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及其构成比成逐年上升趋势,3项指标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78.61、506.32和186.82,P〈0.01)。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原因有:社会因素(86.18%),产妇及其家属原因(81.58%),医源因素(60.24%),其他不明原因(9.79%)。结论 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增多是剖宫产率升高的根本原因。要充分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努力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缩宫素对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产妇产程及妊娘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300例有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地西泮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和产程情况(宫口全开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和妊娠结局(阴道分娩率、宫颈水肿率和裂伤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产后2 h出血量)。并于分娩结束后24 h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两组产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宫口全开时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水肿率、宫颈裂伤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 h,观察组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缩宫素应用于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的产妇,可加速产程进展,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4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47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研究组)和随机抽取同期分娩479例枕前位(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情况及围产儿预后。结果①研究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参研究组产钳助产、剖宫产、静滴催产素,软产道损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研究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研究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常见的头位异常,产程中及早发现,积极处理,部分枕横位及枕后位可机转为枕前位分娩,如处理不当,导致难产、母婴危险性增高,围产儿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9.
王晓娟  赵倩 《临床医学》2009,29(2):34-35
目的通过对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代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特点的变化。方法将1990年至1997年、2000年至2007年共50例急症子宫切除病例分为前后8年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出血量、子宫切除原因变化等指标。结果与1990年至1997年相比,2000年至2007年剖宫产率显著上升(P〈0.05),子宫切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因素是主要的手术指征。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降低剖宫产和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急症子宫切除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规律子宫收缩开始后给产妇吸氧至产程结束对分娩质量的影响,选择单胎头位,无产科合并症的初产妇各10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入规律子宫收缩后给产妇持续低流量吸氧至产程结束,对照组不吸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程进展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时吸氧可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