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97例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97例患者与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导管、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应用有关:真菌感染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茵为主,占61.4%。结论真菌已成为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临床上应警惕真菌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留置导管管理,及早发现和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1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的临床资料,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12.1%(98/810);回归分析筛选出侵袭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等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可通过合理使用诊疗技术及抗生素,改善患者基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15例抗生素使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内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98年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15例发生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前使用抗生素者82例(71.3%); 院内感染发生后, 使用抗生素者111例(96.5%), 其中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病例占27.8%.结论: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无应用抗生素指征、给药时间太长和频繁更换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27例医院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音哲  李广娣  邹波 《医药导报》2001,20(9):597-597
目的:了解医院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1月-1999年12月出院病历中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28例患者。结果:28例中,与抗生素使用有关的真菌感染27例,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60.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60岁以上发生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真菌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医院真菌感染与长期抗生素的使用,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且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系。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控制老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综合ICU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情况、常见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12月综合ICU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15.2%,病原体包括细菌及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7%),而真菌感染率达30.2%,多数病例病情危重并患有多种疾病,或有外科手术史,且接受过一种或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大部分病例有使用广谱抗生亲及手术史。结论 综合ICU医院内肺炎发生率较高,死亡率高,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管理,方能有效控制医院内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62例血液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口腔、消化道等;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G-菌为主,但G+菌及真菌感染也较多。患者化疗期间及其后2周内感染率较高,同时外周中性粒细胞是影响血液病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生感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多能控制。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率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和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显著降低,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本文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入我院的糖尿病患者2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昕  管世鹤 《安徽医药》2016,37(4):460-462
目的 探讨肾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肾脏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506例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分别进行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原发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13例,感染率8.5%,共分离病原菌株195例,以革兰阴性菌居多。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48.76%,其次为泌尿道,构成比20.25%;原发病为狼疮性肾炎时,医院感染率最高,占30.04%。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是否进行过操作性治疗等,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肾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几率较高、危险因素多样且病原菌多变。临床应合理采用抗菌药物、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肾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农一师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对住院患者病历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院3年感染发病率平均在3.1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所下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联应用率51.73%,抗生素二联应用率17.31%,抗生素三联应用率0.78%.结论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调查,能够为医院开展医院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管理监测依据.为进一步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监督管理及制度落实,规范,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病房呼吸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对ICU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来进行讨论.方法以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001年1月至7月所有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ICU的住院感染发生率为50%.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取决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研讨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31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且以高年龄、意识障碍、机械呼吸的应用为突出特点。感染的发生明显受到患者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结论医务工作者应了解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实施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改进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906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每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906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8例,感染率4.19%; 2011年、2012年、2013年每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15%、4.25%、3.35%,显示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后每年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步降低;38例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上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37%,其次依次为泌尿系统(23.69%)、胃肠道(13.16%)、穿刺部位及口腔(均为5.26%);对906例介入治疗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患者的年龄> 60岁、有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史、侵入性操作、介入术程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等因素与介入治疗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年龄偏高、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史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了解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确保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的82 31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的79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基本资料的描述和危险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医院感染率为0.97%,纳入分析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年龄(<65岁、≥65岁)、科室分布、住院天数(<15 d、15~28 d、>28 d)、手术、抗菌药物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08例,占51%),其次为腹部和消化道(145例,占18%)、手术部位(104例,13%)及泌尿道感染(53例,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总计332株,占62.06%,真菌感染较为严重,总计95株,占17.7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男性、高龄、住院时间长、接受放射治疗、抗肿瘤治疗是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范敏  唐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18-182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出院15 859例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 85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6例,感染率为4.07%。血液科、ICU和肿瘤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个科室出院人次仅为全院的6.82%,感染人次占全院的32.66%,感染例次占全院35.1%(244/695)。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占总感染例次的58.56%(407/695),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感染11.51%(80/695)、泌尿道10.94%(76/695)和胃肠道感染9.78%(68/695)。结论:为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加强对重点科室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关注,合理使用抗生素,限制创伤性操作,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外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发生率为6.82%,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12.61%),感染部位以肺部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慢性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2周者、有烟酒嗜好史、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8.96%。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为高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过长、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减少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患儿和未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 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病程、侵入性操作、置暖箱、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度其应用时间、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的长短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侵入性操作、住院病程、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应用种类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趋势χ2分析发现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等级效应,随着激素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院感的风险增大.结论 有指征的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规范执行侵入性诊疗,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晓枫 《安徽医药》2010,14(7):853-85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原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558例住院DM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58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05例次,感染例次率18.82%,主要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病程、高血糖状态、侵入性治疗等呈正相关。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余为胃肠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原发病的治疗,加强对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的护理,特别是侵入性插管的护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滥用抗生素包括2个方面:过度、过量使用和疗程、剂量不足.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约为46亿美元,在我国住院死亡的患者中约22.22%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从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至今,抗生素种类繁多,品种不断更新,新药源不断被开发出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滥用抗生素包括2个方面:过度、过量使用和疗程、剂量不足.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约为46亿美元,在我国住院死亡的患者中约22.22%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从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至今,抗生素种类繁多,品种不断更新,新药源不断被开发出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