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临床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突出特点是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1]),无性别差别,但是男性起病要早于女性,约2/3的患者在25岁之前发病,就诊年龄平均超过发病年龄10年.强迫症的病因复杂不明确,临床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并常常伴发其他精神症状,给治疗带米很大困难,通常病程迁延,给病人带来极人的痛苦和心理伤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总体疗效却并不乐观,本文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马建英  张守康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2-1973,2034
目的:观察强迫症和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情况,以及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不同自知力患者临床症状。方法:对30例强迫症患者和32例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Y-BOCS和BPRs评估。根据Y-BOCS项目11评估自知力得分。结果:强迫症组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不同自知力得分患者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其中自知力较差(≥3分)患者分别为7例(23.3%)和20例(62.5%)。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差患者的Y-BOCS量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总体严重程度得分以及BPRS量表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好患者及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自知力较好和较差患者(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总体自知力强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强迫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的强迫体验、焦虑和抑郁等临床症状较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Ⅱ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频率分别为25.0%、54.8%和20.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8%、45.2%和2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5-HT2A基因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5-HT2A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有强迫人格和无强迫人格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为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0例门诊强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被研究者采用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对其性格进行调查,比较2组被研究者的性格.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重度以上强迫率为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性格基础,及时纠正青少年的不良性格,可有效减少强迫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护理(CPN)在强迫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CPN组,每组53例。两组均行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CPN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PN。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Yale-Brown强迫(Y-BO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Y-BOCS评分均降低,且CPN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CP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N组总有效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06%(P<0.05)。结论:CPN可有效缓解强迫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强迫思维以及强迫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53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对照者比较,同时做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结果 强迫症患者的IRI-C总分、观点采择分、想象力分和共情性关心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个人痛苦分则高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强迫症(OCD)患者的症状维度状况.方法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DYBOCS)症状清单(医生版)对536例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5个主要因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强迫收藏观念和行为(16.17%)、强迫污染观念/强迫洗涤行为(13.65%)、强迫对称观念/强迫排序行为(12.82%)、强迫攻击性观念/强迫检查行为(10.44%)、躯体性强迫观念/重复性强迫行为(8.38%).结论 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OCD患者症状具有多维特性,维度构成与国外不尽相同,此结果可能会为中国强迫症临床亚型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II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频率分别为25.0%、54.8%和20.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8%、45.2%和2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5HT2A基因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5HT2A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有强迫人格和无强迫人格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强迫症患者治疗阶段干预性护理的实施方法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强迫症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对照组(n=44)与研究组(n=44)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研究组阶段式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及强迫总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强迫症患者实施阶段式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强迫症评分情况显著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行团体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强迫症患者,均采用舍曲林50~200 mg/d治疗,其中32例患者采取团体心理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其余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12周末的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末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强迫症状、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强迫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易复发、易致残性精神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3.3%。抗强迫症治疗有效率为40%~67%,相当高比例的强迫症患者抗强迫治疗无效[1]。本研究以探讨小剂量齐拉西酮作为增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计算各脑区放射性计数比值(RAR).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评定.结果 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4,99.8±6.6,91.6±6.1,92.6±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有显著性(t=6.78,11.93,7.15,9.40;均P<0.05).强迫总分平均为(29.32±8.75)分,强迫思维分平均为(21.28±4.90)分,强迫行为分平均为(8.03±5.34)分.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RAR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均P<0.05);未显示脑灌注与强迫行为相关.结论 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脑血流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且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高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c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仪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有悖于正常但不能自控,无法摆脱,并因此感到焦虑和痛苦[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多态与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PCR-AmFLP)技术,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SCID-II对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共病情况的评定结果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型人格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SLC6A4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第二内含子的等位基因10和12/10基因型、启动子的L/L基因型可能是此型强迫症的风险因子;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迫症、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和氯氮平导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三者的症状学差异及与5-HT2A/T102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Yol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HT2A/T102C多态性.结果3组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强迫症组71.4%和57.1%;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组66.7%和66.7%;氯氮平导致强迫组33.3%和73.3%;各组5-HT2A/T102C多态性的基因型(TT、TC、CC)和等位基因(T、C)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强迫症组45.7%、40%、14.3%、65.7%和34.3%;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组46.7%、40%、13.3%、66.7%和33.3%;氯氮平导致强迫组46.7%、40%、13.3%、66.7%和33.3%;正常对照组56.3%、31.3%、12.5%、71.9%和28.1%.结论此三种情况下的强迫症状之间存在症状学差异;5-HT2A/T102C多态性可能不是这三种强迫症状发生的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强迫症患者的吸烟率,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吸烟程度相关性.方法 收集96例强迫症患者和188例正常健康人群的一般资料和吸烟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观察比较强迫症患者及一般正常人群的吸烟情况以及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程度与吸烟程度的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性治疗强迫症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62例门诊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盐酸氟西汀(31例为研究组)和单纯采用盐酸氟西汀(31例为对照组)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12周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的强迫评分的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SCL-90中的强迫评分低干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效地减轻其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其疗效满意,适合于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强迫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水平.方法 测定符合诊断标准的27例颅脑创伤后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27名颅脑创伤后非强迫症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5-HT水平.结果 颅脑创伤后强迫症组血小板5-HT水平[(139±172)μg/L]低于正常人组[(248±215)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症状与5-HT浓度变化有相关性;单纯强迫思维者的5-HT浓度与单纯强迫动作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强迫症状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Y-BOCS评定了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对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服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同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发生率为41.25%,其中只有强迫思维者占12.12%,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均有者占18.18%。26名(78.79%)患者服用氯氮平,余7名(21.21%)服用奥氮平。结论在本院长期住院病人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强迫症状的检出率较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临床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突出特点是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无性别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