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岩  李晓莉  顾洒洒 《中国药师》2011,14(2):189-191
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控和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体液调节系统。RAS主要组分包括血管紧张素原(ATG)、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疾病如高血压、血管病变、肾病、骨质疏松、肿瘤等,与局部组织RAS活性升高导致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 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间产物,可通过刺激肾上腺释放醛固酮,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及血管收缩效应等引起全身和局部强大升压作用。药理和临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eonverting enzyme inhibiter,ACEI)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AngII在人类中不仅对高血压的病因起主要作用,对心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因其能够减弱血管抗性,降低血压,而广泛用于高血压病人,但很少考虑其对心脏的损伤作用。ACEI影响不同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其作用的两种主要机理是:(1)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可增加收缩力和改变收缩时象的肽类激素。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可作为心肌生长因子。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合成时出现血管紧张素片段的积聚,产生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2)减少缓激肽(bradykinin,BK)的降解。BK在缺血性心脏和肥大心脏中可增加冠脉血流,增强收缩力,减少…  相似文献   

4.
经典的RAAS系统即循环RAAS,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醛固酮等多种组分,在血压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近年来,许多试验研究已经证实除了经典的循环RAAS外,机体的许多组织,包括脂肪组织[1]、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肾上腺、胰腺、血管壁等组织广泛分布着RAAS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2].组织RAAS在调节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等众多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比起循环RAAS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对近年来国内外试验研究关于糖尿病胰腺组织局部RAAS系统激活的机制及激活后的各种生物效应及各种阻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桃英  苏爱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39-2441
慢性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心脏和血管由于高负荷的作用,通过牵张运动,激活了组织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引起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泌增高,在心血管的重塑中发挥重发作用。重塑是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变的最早期形态学病理改变基础,主要改变为细胞排列异常,血管壁/腔比值增加,最终使心脏、血管发生肥厚。在血管,由重塑到内皮功能受损到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基质、胶原增加以致管壁增厚,最终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杭州地区2002~2004年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购药金额排序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类抗高血压药在杭州地区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三年来,杭州地区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用量前十位的抗高血压药物金额在抗高血压药总金额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其中2004年钙通道拮抗剂的用药金额占总金额的50%左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约占1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约占19%。结论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成为临床用药金额最大的3类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临床使用正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肾功能不全在正常情况下,肾内血流量受多种扩缩血管因子的调节,当肾内 PG 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时,可被其他调节机制补偿,故NSAIDs 对正常人的肾功能一般无明显影响。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此时肾内 PG 合成代偿性增加,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加压素和儿茶酚胺对肾小动脉和肾小球膜的收缩作用,在此情况下应用 NSAIDs 后有可能引起急性可逆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失衡和高血压等。红斑狼疮23例,服用阿司匹林7天后,其中13例血肌酐上升27—163%、血尿素氮上升42—270%,肌酐清除率下降58%。另一组稳定型非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与炎症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7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作为高血压组,另同期选取门诊就诊的健康志愿者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高血压患者抑郁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1)调查发现,210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抑郁症状77例,发生率为36.67%;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23.80%,中度抑郁发生率10.47%,重度抑郁发生率2.38%;(2)高血压伴抑郁组SDS评分、CRP、sICAM-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血压不伴抑郁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抑郁情绪与炎症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且抑郁情绪与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周思群  王耐勤  刘彤  董志伟 《药学学报》1992,27(12):891-894
观察了普萘洛尔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对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和丝裂霉素(MMC)交联物导向治疗的增强作用。在荷瘤裸鼠体内观察,交联物的抑瘤率达50%,联合应用普萘洛尔或AT-Ⅱ,可使抑瘤率分别提高到79%和60%。从131Ⅰ-3H11,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实验中也看到,普萘洛尔或AT-Ⅱ均能提高肿瘤组织对131Ⅰ-3H11的摄取量。此结果表明,血管活性物质确可通过改善肿瘤血管的血流灌注,增加肿瘤内交联物含量,增强导向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ACEI)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但 1 5 %~ 39%的患者发生干咳 ,大部分需停药。阻抑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替代方法是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他索沙坦 (tasosartan)是美国家用产品公司研制的新型吡啶并 [2 ,3 d]嘧啶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可有效降压。1 药理作用该药能特异性地结合血管紧张素Ⅱ的AT1 受体 ,抑制其活性 ,可口服用于高血压治疗。它是在洛沙坦的化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饰 ,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AT1 受体的亲和力是洛沙坦的 3倍 ,结合是可饱和…  相似文献   

11.
对70例正常人及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心钠素水平的分析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高血压组心钠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高血压患者的肾素与心钠素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5);在肾素分型及血管紧张素Ⅱ分型中,高肾素型及高血管紧张素Ⅱ型高血压患者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P<0.01;r=-0.526,P<0.01),提示血浆心钠素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以及心钠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拮抗作用的减弱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重要的病理调节机制之一。3.本文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程度与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可能与高肾素组病人心钠素水平低于低肾素组,以及低肾素组病人心钠素水平高于高肾素组有关。其血压升高程度可能部分取决于二者的平衡制约状态及与外周阻力血管(靶器官)受体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六个方面简介抗高血压药对肾脏的影响。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众所周知ACEI 的效应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密切相关的。AngⅡ对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的主要作用是收缩出球小动脉,滤过分数增加;另一方面收缩系膜细胞,降低有效超滤面积使超滤系数下降.许多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肾血管阻力RVR 的功能性增加和肾血流量RVR(RBF)降低,ACEI 和各种血管扩张剂不同,非但能逆转血管收缩,提高RBF,而且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ItR),晚近认为ACEI 的作用还存在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NRAS)机制,如抑制缓激肽降解和刺激前列  相似文献   

13.
口服有效的转化酶抑制剂(CEI)如巯甲丙脯酸或MK 421等,业已成功地作为抗高血压药进入临床。最初认为,CEI的降压机制在于抑制转化酶使循环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减少,从而减弱ANG Ⅱ的直接升压作用。然而有证据表明,在高血压病人和实验性高血压动物,不论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否兴奋,CEI均有降压作用。由于转化酶也是缓激肽的主要降解酶,故CEI亦能增加外原性缓激肽的血管扩张作用。此外,尚有些与转化酶抑制无关的作用,如血管平滑肌对钠通  相似文献   

14.
夏建民 《上海医药》1998,19(7):27-2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和电解质体液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肾素主要由肾小球入球动脉及球旁组织分泌,它可使血管紧张原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一方面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使之分泌醛固酮,造成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高;另一方面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之强烈收缩造成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中的主要介质,人们一直在寻找阻断AngⅡ有效的药物。 对阻断AngⅡ有效的药物 (1)60年代的β-受体阻断剂;(2)70年代的AngⅡ竞争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冠容 《中国药师》2000,3(2):98-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在治疗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功效。其作用原理系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变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减低由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一切作用,达到降压作用。然而,现发现在RAS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是由非ACE酶催化途径形成,即糜酶(chymase)通路形成,该酶主要分布在心肌、肝、血管、皮肤等组织,在组织中形成血管紧张素Ⅱ。由此可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不能完全抑制AngⅡ的形成,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仍可从旁路(糜酶)途径生成,从而影响了ACEⅠ的疗效。而血管紧张素(AT)受体拮抗剂则不同,它主要在受体水平上起作用,故无论AngⅡ来源于AngⅠ或是糜酶的途径形成,它均具有竞争性拮抗AT_1受体,从而保证了更有效和完全阻断AngⅡ的各种作用。此外,ACEⅠ抑制ACE时,也同时抑制激肽释放酶,使激肽降解减少,结果循环中缓激肽蓄积而引起咳嗽的副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就不影响激肽,故无咳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每周2~3次血液透析中联合1次血液灌流,连续治疗4~8周。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和甲状旁腺激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12例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均明显下降。透析中血压升高发生率亦明显减少。结论:组合型人工肾对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有确切疗效,其治疗作用与血液灌流可以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甲状旁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中大分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孟彦  苏乐群 《齐鲁药事》2003,22(5):21-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为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在机体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将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后者为一强血管收缩药物 ,ACEI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减少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从而抑制血管收缩 ,起到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ACEI还具有减少醛固酮分泌 ,排钠利水 ;抑制激肽酶Ⅱ ,使激肽灭活减少 ,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缓激肽积聚 ;特异性的肾血管扩张加强排钠 ;增加前列腺素合成 ,加强其舒张血管 ;使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内皮舒张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22例患有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联合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按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可分为四个类型:正常肾素型高血压、高肾素型高血压、低肾素型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醛固酮增多)。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水肿等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多降低;而哮喘等肺应激性疾病则表现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升高,两者的醛固酮水平基本正常。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影响,在维持机体血压和血容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 (AT1 R)mRNA的表达及脑组织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活性的影响。方法  6wk龄♂WKY和SHR各 1 6只分别随机分为氯沙坦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喂养 1 8wk后运用RT PCR法检测脑组织AT1 RmRNA的表达 ;放免法测定肾素活性 (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的水平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ACEA)。结果 SHR组各部位脑组织AT1 RmRNA和血浆、下丘脑RA、AngⅡ、血清ACEA表达均高于WKY组(P <0 0 5) ;氯沙坦可降低各部位脑组织AT1 RmRNA的表达但升高血浆RA、AngⅡ ,对下丘脑RA、AngⅡ、ACEA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SHR脑组织AT1 RmRNA的表达及循环和组织RAS活性增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氯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AT1 RmRNA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方法:测定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奎那普利治疗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清内脂素与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96,r=0.521,均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影响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