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 ,临床上及时应用尿激酶溶栓及随后的抗凝续惯治疗 ,为肺栓塞 (PE)患者提供了最有效的急救措施 ,而溶栓及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1]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我科共收治了2 9例PE患者 ,现将指导患者预防出血并发症自我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在 1997年 5月~ 2 0 0 0年12月收治的 2 9例PE患者 ,男 12例 ,女 17例 ,年龄2 2~ 75岁 ,平均年龄 5 9.8岁。其中 11例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伴右下肢静脉曲张 ,1例合并子宫肌瘤 ,1例伴有脚气病 ,1例陈旧肺栓塞加重 ,1例肺栓塞合并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DVT)可因慢性静脉高压致肢体残废,也可因并发肺栓塞而死亡[1].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多采用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但在溶栓过程中易发生出血倾向和肺栓塞.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1年2月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琦  陈光瑾  钟殿胜  王燕 《临床荟萃》2001,16(9):399-399
肺栓塞是常见病、多发病。美国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占第 3位 [1 ]。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因此 ,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1年来我科诊治肺栓塞 12例 ,分别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我科住院患者 12例 ,按照全国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的规定 ,将其分为溶栓 +抗凝组和单纯抗凝组。其中溶栓 +抗凝组 5例 ,男 4例 ,女1例 ,年龄 2 4~ 70岁 ,平均年龄 47.80岁。单纯抗凝组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 6 0 .14岁。患者具有…  相似文献   

4.
rt-PA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 ,将给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 ,如出现肺栓塞 ,甚至可危机生命。现在一般药物对陈旧性血栓溶栓效果较差 ,我科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内脏血管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已有多年经验 ,从 2 0 0 2年始在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药量上均进行了系统规范 ,并取得了较以往更加良好的效果 ,现将改良后的 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本组 10例住院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 ,其中男 …  相似文献   

5.
胸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3月-2003年6月收治的胸腹腔镜术后8例,胸腔镜术后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中2例肺动脉栓塞的病人资料。结果12例病人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2例肺栓塞行2h溶栓,1例发生肺栓塞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心肺复苏、溶栓抢救成功。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发病率,要尽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部分病人可能发生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要及时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才能挽救病人生命。高危病人术前可植入腔静脉滤器防治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及股部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梗死及远期深静脉功能障碍。 1996~ 2 0 0 2年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早期预防 ,加强观察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应用抗凝溶栓药物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2年行髋及股部手术后共发生DVT 2 8例 :男 13例 ,女 15例。年龄 4 1~ 93岁 ,平均年龄6 2岁。左下肢 2 4例 ,右下肢 4例。近端DVT 9例 ,远端DVT 19例。行股骨上段内固定术 14例 ,行股骨头或髋关节置换 14例。其中肝硬化腹…  相似文献   

7.
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天津护理》2009,17(4):217-217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科疾病,好发于下肢,可致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迂曲扩张等临床表现,重者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滤器置入可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保证病人的安全。进一步的抗凝、溶栓、抗炎、改善微循环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目前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有增高的趋势。对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经过滤器置入及2个疗程的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好转。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可导致肺栓塞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抗凝、溶栓迄今仍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5~2007年采用单纯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静脉血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症,由于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目前治疗DVT仍采用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为主。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疗程,我科2005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静脉溶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DVT患者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2~72岁,病程1~20 d,平均7 d,随机分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患…  相似文献   

10.
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现将我院 1995年 2月~ 1998年 12月对 8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女 7例 ,男 1例 ,平均年龄 62岁。左下肢 7例 ,右下肢 1例。其中胃癌根治术后 2例 ,直肠癌根治术后 3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 3例。术程为 3~ 5h ,症状出现为术后 2 4h 2例 ,4 8~ 72h 6例。本组病例中 ,两侧大腿周径差平均 5.5cm(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奋 《护理与康复》2004,3(2):101-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不及时易发展成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置入滤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效拦截深静脉血栓从而避免肺栓塞的方法,尿激酶溶栓则为公认的有效方法。本院内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为17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同时用大剂量尿激酶经股静脉留置溶栓导管或患肢足背浅静脉加压推注进行溶栓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5例;9例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其中3例肺栓塞发生于癌症确诊前2~6个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胸痛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敏感性高,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CT肺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肺动脉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肿瘤专科医生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少见的并发症 ,但如不及时治疗 ,栓子脱离原部位 ,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先后有 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 6例诊治及时 ,恢复良好。 1例卵巢巨大肿瘤患者 ,只有轻度左下肢肿胀 ,当时考虑为肿瘤压迫引起 ,术后第 3天 (即肿胀第 6天 )早上活动后发生肺栓塞 ,经抢救无效死亡。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7例 ,其中宫颈癌 3例 ,子宫内膜癌 2例 ,子宫肉瘤 1例 ,卵巢癌 1例。年龄 30~ 6 0岁。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发生在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4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DVT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1个月后复查彩超示38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4例血栓部分溶解,持续抗凝3~6个月,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用药、患者活动度有关。娴熟的穿刺技术、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术前经健侧股静脉置人下腔静脉滤器于肾静脉平面下方的下腔静脉内,并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结果:10例均成功置人,无肺栓塞发生。9例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下肢肿胀减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前置人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以下、髂总静脉以上分别为9、19、12和3例。(2)所有滤器均成功置入,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技术特点。方法: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DVT)患者,先行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然后静脉抗凝、溶栓(经足背静脉)化淤通脉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31例在2d~15d内患肢基本恢复正常,2例经察明确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经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好转。结论: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防止因下肢DVT引起的致命的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溶栓、抗凝、化淤通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颈内静脉导管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肢护理、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时做好相关指导。35例经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手术、创伤、癌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DVT的几率明显增加。目前对DVT主要采用药物抗凝、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加溶栓治疗。我科于2007年2月12日收治1例肺炎性假瘤并发出血的患者,手术后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溶栓治疗加药物抗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