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基本态度;生命伦理是指人作为生命主体在面对环境、自身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命价值、尊严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体系,医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医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伦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开展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需要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重视生命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把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伦理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医学生生命伦理思考,培养其人文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从理性、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的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死态度、精神状态及生命伦理教育这三个层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从伦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共识.从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状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从中探讨了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的特点与机制,即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生命伦理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使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构建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医学教育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即学科边界模糊、课程规范化建设滞后等,提出改变医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在于进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建议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语文课程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学科定位、建设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和生命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选用融汇伦理与道德意识的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文教育因素以及营造语文课堂内外的人文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灾难托起的生命伦理命题: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灾难中秩序后面那些不和谐的音符所折射出的对死亡的无知与人性冷漠,指出缺乏死亡教育是生命伦理教育的缺陷,回顾了世界各国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现代死亡教育的内涵,通过与欧美国家死亡教育的比较,提出中国的死亡教育应该突破传统文化中对死亡问题由来已久的禁忌,积极开展死亡伦理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出死亡教育的体系,促进死亡教育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以此促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生命品质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逆行者”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奔赴抗疫最前线,诸多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此特殊时期背景下,医学院校要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为契机,丰富生命伦理教育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医学道德教育、生死文化教育。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载体、拓展实践活动、推介线上教学资源等探索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提升生命伦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学伦理研究发展势头迅猛,得到广泛研究与关注,但其实践领域快速发展同时,存在基础理论弱化的困境与风险,更是缺乏价值融入的视角与讨论,缺少中国式的价值反思与理论建构。文章从生命文化的视角展开研究,试图寻找科学与人文,医学与伦理的融通之道,在解决医学与伦理现实冲突的同时,促进生命文化更好发展。建构起生命文化融入医学伦理的框架与逻辑体系,并从基础融入、制度融入、价值融入和行为融入等层面寻找融入路径,促进医学伦理的稳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学伦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已得到长足发展.医学伦理教育既是医务人员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接受的一门有关职业道德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医学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生命力之一在于为医疗活动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伦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的医院伦理教育文化体系,走出符合医院特点的伦理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9.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与医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史韦兹(Albert Schweitzer)提出的.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生,学习、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相对主义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观上的差异很容易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导致一种伦理相对主义: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对同一境况下的同一行为所作的不同道德判断都同样是正确或有效的。通过对伦理相对主义三个命题(差异、相对性和宽容)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这种伦理相对主义并不能得到有力的论证,而且会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产生许多不好的后果;面对生命伦理中的文化差异,一种温和的客观主义立场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学天人舍一的整体思想、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和知常达变的治疗原则、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以及“悬壶济世”的习医宗旨、“医者仁心”的高尚美德,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医药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医院校人文社会医学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病人的重要途径,是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的迫切需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强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解读生死》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学因其“仁术”的特点,使得生命教育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在《解读生死》教学专题感想的基础上分析生命教育在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教育不仅要直面生命,更要助人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实现生命的超越。对医学生来说,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其人文关怀的重要选择,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师承教育的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是中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中医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中医师承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引领东方文化的主流。目前要做好中医传承工作,不仅要从中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着手,更要把师承教育放在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在传承中善于融合自然、人文科学等发展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临床医护者应该有融汇自然与社会生态的人本观、“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勇于创新的时代观、“悬壶济世”的使命观在内的中医人文精神。通过对新时期临床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现状分析,提出新时期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自觉培养路径: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人文精神自觉性;在医院继续教育中融入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强化医护者与患者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类学生应具有包括认知要素、道德要素、人文精神和行为要素在内的人文素养,但当前有部分中医药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中医经典,用中医药精神文化感染中医药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贯通一二课堂,用中医药物质文化丰富中医药类学生的认知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用中医药制度文化熏陶中医药类学生的行为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儒医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崇尚天人合一、主张仁爱济世、强调自我完善等,这些因素对教育当代中医学子追求真理、关爱生命、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修养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以及人自身的特性都规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必然孕育着对现实的超越。作为一种超越物质主义时代顽症、消解医学技术至善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全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强大精神力量,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赋予医学人文教育以全新的超越意义,这种超越并不是传统医学的再版与重现,而是一种飞跃与提升。为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超越中提升,应确立并践行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设定良医培养目标并促成其实现;培育并弘扬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创新并实践多元互动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危机下的思考与中医教育变革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认为中医院校应当多元化培养中医学生,提出中医教育变革中的注意点:树立正确的中医学科学观,完整掌握中医学体系;遵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尊重学术个性,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推进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完善对不同培养目标的配套管理。  相似文献   

20.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构建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中医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中医理论是古人将临床经验通过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的推理总结上升的综合认识。取象比类的理论内涵包括了现代科学逻辑中的综合与类比等思维方法。基于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以汉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3个方面为例探讨中医理论构建的思维方法,既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中医学的鲜明特征,又能为中医学的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