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的并发症特点及围生期因素,为提高SGA的诊治措施及降低其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晚期早产儿489例,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SGA组70例,AGA组419例,对孕产妇及其早产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围生期及早产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SGA组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AGA组,而住院天数长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早产儿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A组母亲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过多/过少)、胎儿宫内窘迫、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AGA组,而胎膜早破则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A组早产儿窒息、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低血糖症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中,SGA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住院天数更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GA早产儿,其中低血糖症发生率最显著,发生SGA的围生期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过多/过少)、胎儿宫内窘迫、多胎妊娠。需加强对晚期早产儿中SGA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及预后,以减少其病死率。方法对127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前瞻性研究。结果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以早产儿组及低体重组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及体重2500g以上组(P〈0.01);出生时重度窒息、出生体重〈2500g及非医院出生的呼吸衰竭患儿辅助通气治疗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应用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的治愈率,强调防治窒息对呼吸衰竭预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NRDS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N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产儿组(〈37周)53例,足月儿组(≥37周)33例,比较其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早产儿的PDS主要病因为早产,足月儿则为选择性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等;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比较,足月儿较早产儿晚;足月儿NRDS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其临床治愈率较高,死亡率方面与早产儿组无差别。结论早产儿组NRDS发病时间早, PS疗效显著,并发症以颅内出血为主。足月儿RDS发病时间较晚, PS疗效不明显,多以机械通气为主,并发症以肺动脉高压、气漏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清钙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胎龄分为足月儿及早产儿两组,足月儿50例,早产儿40例,测定光疗前后血清钙水平,比较两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光疗后血清总钙和游离钙均下降(P〈0.01),早产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50.0%,足月儿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光疗时易发生低钙血症,其中早产儿比足月儿发生率更高,光疗时应监测血钙浓度,必要时补钙。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使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其中2011年收治早产儿136例设为对照组,为普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2012年收治早产儿150例设为观察组,为严格按用药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分别调查2011年、2012年住院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发生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8.7%,对照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11.0%,观察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3%,对照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两组患儿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92、20.78,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结论:严格掌握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可减少实际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李慧娟  王慧琴  冷静 《安徽医药》2015,(8):1553-1554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8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0例 RDS 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和早期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 RDS 高危因素、临床诊治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足月儿与早产儿相比,RDS 更多由孕母糖尿病、选择性剖腹产、胎膜早破、窒息、胎粪吸入导致(P <0.05),且症状出现时间较晚,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比例高、时间长(P <0.05),主要并发症是肺动脉高压和气漏综合征(P <0.05)。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酌情应用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尽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治疗,以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在我院出生的14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胎龄将其分为3组,其中早期早产儿20例,晚期早产儿40例,足月儿80例。收集3组患儿及母亲的一般资料以及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最终治愈率进行高危因素的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婴RDS发病率高于女婴。其中,早期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致使早产儿发生RDS的因素主要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等因素,而足月儿高危因素集中于母亲糖尿病和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足月儿治愈率为90%,晚期早产儿治愈率为95%,早期早产儿治愈率为60%,3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在高危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预防阶段也应严格避免相应高危因素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6年3月一2009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43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在进奶量、体重增长、呼吸暂停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鸟巢式护理应用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足月儿早期胃肠喂养方式与胃肠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儿科住院的86例危重足月儿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按需喂养组两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危重足月儿胃肠损害的情况。结果①微量喂养组患儿胃肠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患儿(P〈0.05)。②生后24h患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后24~48h胃肠损害发生率(P〈0.05)。③极危重组患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危重组患儿(P〈0.05)。结论危重足月儿出生后不宜过早按需喂养,生后24h内尤应慎重,提倡出生后6h给予稀释成1∶1配方奶开始,微量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缓慢增加喂奶量,生后48~72h逐渐过渡至全奶,减少胃肠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儿科住院病历检索系统,检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的脑积水患儿136例,分为早产儿组78例和足月儿组58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的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而颅内感染、痫性发作发生率均低于足月儿组(P均<0.05);两组在重度窒息、脑积水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出血是新生儿脑积水的首要病因,尤其早产儿更容易发生颅内出血、窒息、凝血功能障碍等,而在足月儿中还需警惕颅内感染。此外,应积极处理重度脑积水,以减轻其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NEC的325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与早产儿,分别从发病日龄、临床表现、主要合并症等方面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多表现为便血、呕吐(P<0.05),早产儿组多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P<0.05);早产儿组NEC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败血症、休克、先天性心脏病3个变量是影响NEC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注意防治各胎龄段新生儿高危因素,密切观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等有助于减少NEC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彭影  陈玲 《安徽医药》2017,21(5):870-87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母儿结局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6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中,2例中孕,10例晚孕(其中早产7例,足月产3例).8例病人未行产检,因胸闷、气促等急诊入院,4例定期或非定期产检,监测心功能及胎儿情况,择期剖宫产.孕产妇5例死亡,7例存活.围产儿中7例早产儿,3例足月产儿,2例围产儿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母儿预后极差,如病人坚决要求继续妊娠者,应加强产期保健,尽早住院监护,并加强与心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合作,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与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nsPDA)经药物干预后关闭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新生儿科2016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胎龄<34 周并于生后1 周末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产儿252 例,根据是否符合sPDA 诊断标准,分为sPDA 组(n=94例)和nsPDA 组(n=158例),nsPDA 组分为nsPDA-1组(n=92)和nsPDA-2组(n=66)。sPDA 组所有患儿和nsPDA-1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口服布洛芬治疗;而nsPDA-2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未接受布洛芬治疗。三组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或出院前均已复查超声心动图。收集患儿资料,分析三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率和PDA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sPDA 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小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布洛芬治疗后sPDA组与nsPDA-1组分别有52例和8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为55.3%和88.0%,而nsPDA-2组有54例早产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关闭率为81.8%,sPDA 组动脉导管关闭率低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关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组肺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高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 组和nsPDA-1组的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sPDA-2(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现sPDA可能性越大,sPDA早产儿1周后口服布洛芬关闭PDA 的疗效较nsPDA早产儿差,并较后者更容易出现早产儿相关并发症(肺炎、BPD、喂养不耐受、NEC及I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使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需进行临床输液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输液中选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儿输液中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体重增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使用腋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穿刺次数,明显减少患儿痛苦并延长其输液时间,提高输液效率,促进患儿吸收营养,快速生长发育,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宜芬  杨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40-2742
目的探讨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降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病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问卷调查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检出率为29.2%,较足月儿明显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时体质量偏低、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贫血、未及时添加辅食等各因素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机械通气、存在宫内感染征象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RRTI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龄与出生体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围产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早产儿取不同体位对其心率(HR)、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至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观察1、3、5h的HR、呼吸、SpO2及睡眠时间.结果 俯卧位组患儿第3、5h的HR、呼吸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1),而SpO2明显增加(P<0.01),同一时间俯卧位组早产儿较仰卧位组早产儿睡眠时间长(P<0.01).结论 俯卧位护理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4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研究组住院期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2.0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12.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特点,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血培养确诊为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152例新生儿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败血症发生时间分早发组(<3 d)及晚发组(≥3 d);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ESBLs(+)组与ESBLs(-)组;根据胎龄(GA)分早产儿组(GA<37周)与足月儿组(GA≥37周)。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晚发组(55.6%)与早发组(4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70.4%)高于足月儿组(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尤其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4.9%~17.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ESBLs(+)菌株对多类型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ESBLs阳性率更高,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逐年增加;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尤其是ESBLs(+)菌株感染,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方案降低早产儿疑似早发败血症( EOS) 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制订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使用临床质量改进方案,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疑似EOS 患儿为观察组,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早产儿疑似EOS 患儿为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 感染反复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572 例,其中观察组242 例,对照组33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使用率75. 98%,低于对照组的89. 69%;对照组每千住院日抗 菌药物使用时间为329. 11 d,长于观察组的216. 05 d。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停用抗菌药物后患儿感染相关的不良事件 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质量改进方案可减少早产儿疑似EOS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间。本研 究可为早产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