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STD患者中四种难培养支原体的分离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用病原学方法 ,了解我国STD患者中是否存在生殖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的感染。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接种在SP - 4培养基作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用代谢抑制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加以鉴定。 2 92例标本中分离到了 11株生殖支原体、2株发酵支原体和 2株穿通支原体。从病原学上首次证实 ,江苏地区STD患者中存在生殖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的感染 ,在STD防治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AIDS相关支原体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 Mg)、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 fermentans, Mf)、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 Mpe)和梨支原体(Mycoplasma pirum, Mpi)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AIDS相关支原体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江苏省312名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首段尿、静脉血标本。用PCR法检测支原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江苏省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除无Mpe感染外,存在其他3种AIDS相关支原体Mg、Mf、Mpi的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6.9%、13.8%和21.8%。Mf的感染率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5,P=0.003)。对男性HIV感染者/AIDS合并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合并支原体感染组的IL-4水平(4.437 pg/mL)高于单纯HIV感染组(1.922 pg/mL),IL-6水平(0.431 pg/mL)低于单纯HIV感染组(0.53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苏南地区较苏北地区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危险性高(OR=2.388,95%CI:1.212~4.706),而苏中较苏南地区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危险性低(OR=0.447,95%CI:0.253~0.790);HIV感染者/AIDS患者积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者发生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较小(OR=0.545,95%CI:0.311~0.955)。 结论:江苏省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高AIDS相关支原体的感染;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四种支原体的分离与核酸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国外学者曾认为生殖支原体 (Mg)、发酵支原体 (Mf)、穿通支原体 (Mpe)、梨支原体 (Mpi)。 4种支原体可能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协同因子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 (AIDS)发病的诱发因素[1] 。为证实我国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是否存在这 4种支原体感染 ,我们对 2 92例STD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做了分离和核酸检测 ,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 1)研究对象 :为 2 0 0 0年 4~ 10月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妇产科门诊就诊的STD患者。共 2 92例 (男 15 3例、女 139例 ) ,年龄 14~ 5 7岁 ,平均 35岁 ,性伴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 +)者和艾滋病(AIDS)男性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探讨艾滋病相关生殖支原体对人类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在长沙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86例男性 HIV +/AIDS 感染者,采集其首段尿,用 MGB 荧光 PCR 方法检测生殖支原体(Mg),同时对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进行 CD4+ T 细胞计数测定。【结果】86例 HIV +/AIDS 患者中生殖支原体感染26例(30.23% ),AIDS 患者的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稍高于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 Mg 阳性标本中,CD4+ T 淋巴细胞越低其所占比例越高。【结论】生殖支原体感染与患者免疫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是否存在生殖支原体感染,为临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用无菌藻酸钙拭子取前列腺液接种到Mg培养基中,置37℃ CO2培养箱中培养,对符合Mg生物学特征的培养物用PCR和电镜加以鉴定。结果在24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培养出19株Mg,分离率为7.91%。对照组72例,培养出1株Mg,分离率为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93,P〈0.05)。结论从病原学证实,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存在Mg感染,为阐明慢性非细菌件前列腺炎的病原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喉癌患者穿通支原体的检出,及其淋巴转移和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分析,试图探讨穿通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的表达之间相关性。 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3例喉癌和40例对照组中穿通支原体的存在,阳性标本进一步电镜确认,并对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分析。 结果 喉癌患者穿通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PP结论 穿通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感染生殖道支原体(Mg)的男性HIV感染者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巢式PCR检测HIV感染者中Mg感染情况,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水平.结果 456例HIV感染者中共有134人(29.4%)为Mg阳性.异性传播HIV患者Mg感染率明显高于同性传播途径.合并感染Mg组...  相似文献   

8.
血液病患者血液中肺炎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液中肺炎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的分离检出。方法 分别对101例确诊为血液病患者和65名非血液病对照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肺炎和发酵支原体分离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鉴定,阳性标本进一步经电镜确认。 结果 101例血液病患者血液标本中共计检出肺炎和发酵支原体17例(16.8%),其中肺炎支原体9例(8.9%),发酵支原体8例(7.9%),体检对照组血液中未检出肺炎和发酵支原体(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1)。 结论 血液病患者血液中肺炎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的检出显著高于非血液病对照组,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用培养法检查支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1例培养呈阳性的标本中真正属于支原体感染的只有115株占95%,研究发现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有强力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达97%以上。结论支原体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比例高,同时耐药性也高,因此临床诊治中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儋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临床药物耐药性。方法选取儋州地区1 8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支原体培养总阳性率为35.01%(640/1 828),其中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5.94%、42.04%,2014、2015年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0.98%、38.87%。儋州地区分离的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儋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已多见,并逐渐产生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800例STD患者五种支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应用nestedPCR (nPCR)技术对无锡地区 499例男性和 301例女性性传播疾病(STD)者的生殖道拭子进行了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生殖支原体 (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 (Mf)等五种支原体联合检测。结果发现 ,男女性STD者Uu、Mh、Mg、Mpn、Mf检出率分别为 48.9%、19.8%、10.8%、7.4 %、1.0 %和 61.5%、34.2 %、7.6%、4.0 %和 0.%。无论男女性STD者最常见三种支原体感染模式为Uu单项阳性、Uu与Mh合并阳性和Mh单项阳性。并发现有三种或四种支原体合并感染的病例。表明我国男女性STD者中支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女性淋病患者支原体 ( 7种 )合并感染状况。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对 5 1例女性淋病患者的阴道拭子标本中的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肺炎支原体 (Mpn)、生殖支原体 (Mg)、穿通支原体 (Mpe)、发酵支原体 (Mf)、梨支原体 (Mpi)等 7种支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本组女性淋病患者Uu、Mh、Mpn、Mg、Mpe、Mf、Mpi的检出率分别为 43.1%、37.3%、35.3%、17.6 %、9.8%、7.8%、0 %。结果证实 ,我国女性淋病患者中支原体合并感染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13.
陆亚华 《疾病监测》2003,18(2):43-46
目的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检测技术探讨风湿病中关节炎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类风湿关节炎 (RA) ,2 4例反应性关节炎 (ReA)、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1例干燥综合症 (SS)、1例骨关节炎 (OA)、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UCTD)、3例强直性脊柱炎 (AS)病人关节液用nPCR方法联合检测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发酵支原体 (Mf)、关节炎支原体 (Mar)。结果  2 6例RA患者中 ,2例Uu阳性、1例Mh阳性、1例Mar阳性。 2 4例ReA患者中 ,2例Uu阳性、2例Mh阳性。 3例SLE患者中 ,1例Uu阳性。2例Mh阳性 ,1例SS患者Mh阳性。结论 风湿病中关节炎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风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穿通支原体感染对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丰村  周丽萍 《检验医学》2010,25(2):113-117
目的探讨穿通支原体(Mpe)感染对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和40例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以34例前列腺炎、膀胱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21例直肠息肉患者的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及44名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192例研究对象(共340份标本)分别进行Mpe分离培养鉴定,可疑阳性及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予以核实。结果TCCB组Mpe累积分离率(43.4%,23/53)与前列腺炎组(17.6%,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Mpe累积分离率(70.0%,28/40)与直肠息肉组(4.8%,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Mpe总累积分离率(54.8%,51/93)与健康体检组(0.0%,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e阳性TCCB组组织浸润检出率与Mpe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e阳性直肠癌组组织浸润检出率与Mpe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e阳性直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Mpe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支原体感染与肿瘤组织浸润以及转移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认我国STD者病灶部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n。方法:应用套式PCR和DNA测序等分子检测技术对尿道拭子/阴道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Mpn套式PCR阳性病例进行了Mpn培养。结果:786例STD者的尿道拭子/阴道拭子标本经Mpn套式PCR检测共有74例呈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4%。其中484名男性阳性率为10.5%,302名女性阳性率为7.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性STD各病种均有Mpn阳性者。12例Mpn套式PCR阳性者拭子标本经Mpn培养4例初代培养呈阳性。其中1例成功传代。本文对1例拭子标本和1例Mpn培养分离之传代标本的Mpn套式PCR产物进行了DNA测序,测得序列与Mpn典型株一致。结论:我国男女性STD者的病灶部存在Mpn。  相似文献   

16.
419例性传播性疾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群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95-1096
目的:了解性传播性疾病(STD)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419例STD门诊患者进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19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者172例,阳性率41.05%,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157例(37.74%)、人型支原体阳性6例(1.43%)、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9例(2.15%)。药敏试验耐药性较高的为红霉素和环丙沙星,其次是罗红霉素;敏感性较高的为环脂红霉素和甲砜霉素,其次为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可乐必妥和美满霉素。结论: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且耐药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与早产、新生儿肺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云霞  龚晓红  周勤 《疾病监测》2002,17(9):325-328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肺炎支原体(Wpn)、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5种支原体感染与早产、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正常新生儿(剖宫产98例)、105例早产儿(剖宫产50例)和71例新生儿肺炎者(剖宫产48例)出生24小时内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技术检测5种支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结果:正常新生儿检出Un、Mpn和Mh3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6%、3.3%和2.0%;早产儿检出Uu、Mpn、Mh和Mg4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4.8%、21.9%、10.5%和4.8%,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3);新生儿肺炎者检出Uu、Mpn、Mh和Mg4种支原体,其中Uu、Mpn分别为42.3%、25.4%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3)。剖宫产出的早产儿和新生儿肺炎者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4.0%和56.3%,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的10.2%(P均3)。结论:Uu、Mpn、Mh和Mg等围产期感染可致早产和新生儿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我们研究了扬州和无锡两地区男性STD患者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肺炎支原体 (Mpn)、生殖支原体 (Mg)、发酵支原体 (Mf)、穿通支原体 (Mpe)等支原体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nestedPCR(nPCR)和DNA全自动测序技术对扬州和无锡地区的各 5 6例男性STD者的尿道拭子进行Uu、Mh、Mpn、Mg、Mf、Mpe等 6种支原体联合检测。 结果 :扬州地区男性STD者Uu、Mh、Mpn、Mg、Mf、Mpe阳性率分别为 6 9 6 %、35 7%、2 8 6 %、16 1%、3 6 %和 3 6 % ;无锡地区则为5 5 4%、32 1%、5 4%、5 4%、1 8%和 0 % ,二地区均存在多种支原体合并感染。结论 :本文认为扬州和无锡地区男性STD患者中都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 ,特别是在国内首次从STD者的尿道拭子中通过nPCR法检测到穿通支原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肺炎支原体(MP)快速培养基检查,了解儿童MP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泸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儿科就诊的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采用MP快速培养基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结果 4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13.43%。结论儿童MP感染常见,及时进行MP快速培养基的实验室检查,对预防病情加重和引起肺外多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