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联合天冬氨酸蛋白酶(Nspsin 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转移性乳腺癌和肺原发性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乳腺癌继发肺癌患者的肺叶切除标本为转移性乳腺癌组,140例已确诊为肺原发性腺癌的肺叶切除标本作为肺原发腺癌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标本中TTF-1联合Nspsin A、SP-A、ER和PR的表达。评价其在转移性乳腺癌和肺原发性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F-1在肺原发性腺癌组中阳性率为87.9%,在转移性乳腺癌组中呈阴性表达。Napsin A和SPA在肺原发性腺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7.1%,而在转移性乳腺癌组中呈阴性表达。ER和PR在转移性乳腺癌组(87.5%和70.8%)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肺原发性腺癌组(2.1%和2.9%)。将TTF-1、Napsin A、SP-A、ER和PR抗体组合鉴别肺内转移性乳腺癌的AUC为0.80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0.6%。结论 TTF-1联合Nspsin A、SP-A、ER和PR有助于准确鉴别转移性乳腺癌和肺原发性腺癌,为这类患者的临床分期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CT肺灌注成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肺内单发结节行CT灌注成像,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与最高增强值(PEI)等灌注参数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onnexin 43、TTF-1在肺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Connexin 43、TTF-1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的Connexin 43表达阳性率为55. 4%,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onnexin 43表达阳性率100%(P0. 05)。肺腺癌组织中的TTF-1表达阳性率为81. 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TF-1表达阳性率6. 1%(P 0. 05)。Connexin 4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均相关(P 0. 05); TTF-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均相关(P 0. 05)。148例肺腺癌患者BF为(46. 5±9. 7) m L·100mg-1·min-1,BV为(10. 1±1. 8) m L/100g,PEI为(22. 4±7. 2) HU。相关分析显示,Connexin 43的表达强度与BF、BV均呈负相关(r=-0. 503,P 0. 05; r=-0. 496,P 0. 05),与PEI不相关(r=0. 135,P0. 05)。TTF-1的表达强度与BF、BV均呈正相关(r=0. 527,P 0. 05; r=0. 481,P 0. 05),与PEI不相关(r=0. 102,P 0. 05)。Connexin 43表达强阳性组与弱阳性组的BF与BV值均显著低于Connexin 43表达阴性组(P 0. 01)。TTF-1表达强阳性组与弱阳性组的BF与BV值均显著高于TTF-1表达阴性组(P 0. 01)。结论 Connexin 43在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而TTF-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下调Connexin 43及上调TTF-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T肺灌注成像相关参数值与Connexin 43、TTF-1等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将CT灌注成像用于肺腺癌肿瘤分期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肺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46例肺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nnexin 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肺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肺组织和肺腺癌组织中Connexin 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和39.9%(59/148);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和54.7%(81/148)。肺腺癌组织中Connexin 4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的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和30.0%(P0.05);Cx43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和34.5%(P0.05);Connexin43在Ⅰ、Ⅱ期和Ⅲ、Ⅳ期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和34.0%(P0.05)。结论 Connexin 43蛋白和mRNA低表达与肺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鳞癌69例,腺癌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TF-1在肺鳞癌中未见表达(0/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10%(54/62),TTF-1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10%(67/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4.84%(3/62),p63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TTF-1和p63在肺癌组织的存在特异性表达,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在肺活检标本中对肺鳞癌和肺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适应性蛋白L1(Adaptor protein containing PH domain,APPL1)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为实验标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的PRAME、APPL1 mRNA表达量。结果肺腺癌组织中PRAME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织中APPL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腺癌病例病理分期的升高、肿瘤大小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肺腺癌组织中PRAME mRNA表达减弱,APPL1 mRNA表达增强,此外,肺腺癌组织中PRAME、APPL1 mRNA水平与病例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PRAME mRNA水平低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P0.05),APPL1 mRNA水平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P0.05)。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中PRAME、APPL1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412,P=0.007)。结论 PRAME在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APPL1在原发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RAME、APPL1的表达与原发性肺腺癌组织的病理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及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47例肺腺癌组织标本进行TTF-1及EGFR检测,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EGFR突变97例(39.27%),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27例(10.93%),21外显子点突变70例(28.34%);EGFR突变者均为TTF-1染色阳性,而TTF-1阴性或部分阳性者无1例有EGFR突变,EGFR突变与TTF-1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57);TTF-1阳性、女性、不吸烟、血清CEA异常(≥5 ng/ml),肿瘤远处转移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结论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呈明显正相关性,TTF-1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状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KB1、VEGFR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肺腺癌中LKB1、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LKB1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肺腺癌、Ⅰ~Ⅱ期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肺腺癌和ⅢA期肺腺癌(82.61%vs 63.04%、75.00%vs 44.44%、75.00%vs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肺腺癌、Ⅰ~Ⅱ期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肺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肺腺癌和ⅢA期肺腺癌(34.78%vs 58.70%、46.43%vs 77.78%、46.88%vs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B1、VEGFR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可能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LKB1低表达、VEGFR2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腺癌中内皮抑素(ES)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肺腺癌组织中ES表达及肺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ES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MLVD关系。结果 ES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48%、24%,显著高于癌周正常肺组织;ES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均无关(P0.05),与M IVD关系密切(P0.05)。结论 ES在肺腺癌中表达,与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鳞癌69例,腺癌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TTF-1和p63在肺腺癌及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TF-1在肺鳞癌中未见表达(0/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10%(54/62),TTF-1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10%(67/69),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4.84%(3/62),p63表达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TTF-1和p63在肺癌组织的存在特异性表达,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在肺活检标本中对肺鳞癌和肺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KB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KB1蛋白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LKB1在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组织(90.78%vs 65.79%,P<0.01)。LKB1蛋白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LKB1蛋白在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肿瘤(81.82%vs53.49%,P<0.05)。LKB1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89.29%vs 52.08%,P<0.01)。结论 LKB1蛋白的低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影响肿瘤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谢梅  罗庆丰  高玟  黄传生  蔡勇  涂侃 《山东医药》2008,48(48):61-62
采用细胞学细针穿刺诊断8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腺癌并留取标本,应用Max Vin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绒毛蛋白(Villin)和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结果来源于28例胃腺癌中,CDX2阳性率为71.4%,Villin阳性率为64.2%;结肠腺癌12例中,CDX2阳性率为75.0%,Villin阳性率为83.3%;CDX2、Villin同时阳性27例。肺腺癌20例中,TTF-1阳性率为80.0%,Villin阳性率为20.0%,无CDX2表达;食管腺癌、卵巢腺癌CDX2、Villin阳性率分别为10%、20%和20%、20%,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肠道来源转移性腺癌(P〈0.01)。认为CDX2、Villin、TTF-1有助于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腺癌中肿瘤细胞来源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36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VEGF-C蛋白的表达、MLVD及MVD.结果 VEGF-C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正常肺组织相对较高(P<0.01).VEGF-C蛋白表达在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P=0.015);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26).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20),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8),淋巴结转移增多(P=0.039).结论 VEGF- C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C蛋白表达与肺腺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15.
抑癌基因P16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产物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本组5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37例,腺癌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PCR法检测患者肺癌新鲜标本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6例肺癌标本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9%(33/56),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41.4%(12/2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77.8%(21/27),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7%、44.1%,显著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85.2%、71.8%。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肺腺癌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16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Napsin A和TTF-1在80例肿瘤性胸腔积液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Napsin A和TTF-1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P0.05);(2)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Napsin A和TTF-1的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应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psin A和TTF-1的阳性表达在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NSCLC组织标本114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5cm)和114例炎症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TF-1表达。结果NSCLC组织TTF-1阳性表达率为42.1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炎症组织(p0.05);腺癌、Ⅱ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TF-1阳性表达分别为57.63%、60.47%和68.75%,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Ⅰ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阳性表达为22.86%,明显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TTF-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8.71个月,明显短于TTF-1阳性表达患者的27.67个月(p0.05);TTF-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31个月,明显短于TTF-1阳性表达患者的30.00个月(p0.05)。结论 TTF-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老年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探讨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及和济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50例,将外科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分为2组:癌组织组和正常组织组(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病理检测结果正常),每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6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5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5,P0.001)。结论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均参与老年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共同促进老年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癌组织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基因1(TUSC1)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TUSC1基因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USC1蛋白表达。根据TUSC1 mRN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 mRNA表达组(55例)及缺失组(23例);按TUSC1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USC1蛋白表达组(45例)及缺失组(33例)。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原发性肝癌病理特征与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并观察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类型、HBsAg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中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者(P0.05),高、中分化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者(P0.05),肝内转移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者(P0.05),伴门静脉癌栓者TUSC1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门静脉癌栓者(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TUSC1 mRNA表达与TUSC1蛋白表达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为0.5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TUS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2F-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super二步法检测71例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组织中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1%(59/7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8.5%(6/71)(P0.05);E2F-1蛋白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减低有升高的趋势,在肺腺癌组织中(91.4%)的表达虽高于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75.0%),但与组织分化、组织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F-1的过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