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于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以CCK-8试剂检测Lewis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氟伐他汀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用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5、10和20 μmol/L)处理小鼠Lewis肺癌细胞12、24、48和72 h后,肺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这些作用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以10、20 mol/L氟伐他汀、处理48和72 h的作用最明显.Annexin 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氟伐他汀处理肺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37% vs 12.83%,P<0.01),当氟伐他汀与甲羟戊酸共同作用细胞后,氟伐他汀引起的细胞凋亡被明显逆转(4.37% vs 5.89%,P>0.05),提示氟伐他汀对Lewis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导的.结论 氟伐他汀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李华  张振铭  朱志图 《山东医药》2012,52(44):51-53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N)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0、5、10、20、40μmol/L的PN处理SGC-7901/DDP细胞,采用MTT法测算培养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再以20μmol/L PN、5μg/L DDP、10μg/L DDP、20μmol/L PN+5μg/L DDP、20μmol/L PN+10μg/L DDP作用胃癌细胞24 h,同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PN与DDP的协同性(q值)。以培养基、10μg/L DDP、20μmol/L PN、20μmol/L PN+10μg/L DDP处理胃癌细胞24 h,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PN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均<0.05)。20μmol/L PN处理24 h后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2.50%±0.27%,5、10μg/L DDP处理后分别为20.93%±0.15%、40.27%±1.04%,20μmol/L PN联合5、10μg/L DDP处理后分别为53.03%±0.67%、77.96%±0.26%。PN联合5、10μg/L DDP的q值分别为1.19、1.17,均>1.15。培养基、10μg/L DDP、20μmol/L PN、20μmol/L PN+10μg/L DDP处理24 h,胃癌细胞中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7±0.270、0.406±0.253、0.371±0.394、0.301±0.316,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5±0.115、0.672±0.067、0.452±0.290、0.361±0.104,20μmol/L PN+10μg/L DDP与其他三者比较,P均<0.05。结论 NP能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增强其对DDP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NP降低NF-κB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观察浓度为4、8、16、32、64、128、256μmol/L的双氢青蒿素对三种不同的肺癌细胞SPC-A-1、Calua-3、PC-14作用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样用MTT检测29μmol/L的双氢青蒿素作用时间为12、24、48、72、96 h后的肺癌细胞增殖情况,经DNA ladde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双氢青蒿素对三种肺癌细胞的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C-A-1、PC-14、Calua-3。肺癌细胞SPC-A-1在双氢青蒿素的作用下细胞抑制率较PC-14、Calua-3肺癌细胞大,利用软件计算出细胞SPC-A-1、PC-14、Calua-3的IC50分别为28.9、46.9、78.6μmol/L。双氢青蒿素作用时间为12、24、48、72和96 h的细胞抑制率较0 h差异显著(P<0.01)。说明随着作用时间的加长,抑制增殖效果越强。29μmol/L的双氢青蒿素作用48 h后的肺癌细胞出现明显的类似梯子样条带,说明双氢青蒿素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经药物作用后的SPC-A-1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这表明双氢青蒿素抑制肺癌细胞SPC-A-1的增殖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结论双氢青蒿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2(PGD2)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哮喘气道重塑提供分子研究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PGD2受体抑制剂Laropiprant(0.3、1、3、10、30μmol/m L)不同时间(12、24、48、72、96 h)作用于肺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Laropiprant对于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设正常对照组、Laropiprant 0.3μmol/m L组、1μmol/m L组、3μmol/m L组、10μmol/m L组、30μmol/m L组,每组加入PGD2刺激剂TGF-β2(2.5 ng/m L)培养24 h后,再加入相应浓度的Laropiprant刺激24 h,分别用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TGF-β1、Smad3以及Smad4的表达。结果加入TGF-β2(2.5 ng/m L)处理24 h后,随着Laropiprant的浓度增加,细胞TGF-β1、Smad3以及Smad4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均<0.05)。不同浓度的Laropiprant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Laropipran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Laropiprant在浓度达到1μmol/L,作用时间为24~96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结论L-929小鼠肺成纤维细胞中PGD2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引起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_2)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及其诱导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800μmol/L)CoCl_2处理不同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SMMC-7721和Bel-7402)24 h,利用CCK-8法检测四种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存活率;选取100、200、300、400μmol/L CoCl_2作用不同肝癌细胞系0、12、24、48、72 h,利用CCK-8法检测四种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200μmol/L后,分别于0、6、8、12、24 h应用Real-time PCR检测VEGF mRNA的转录;确定好最佳诱导时间,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评估100、200、300、400μmol/L CoCl_2作用不同肝癌细胞系24 h后表达HIF-1α蛋白情况。结果 CoCl_2浓度在200μmol/L以内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200μmol/L、诱导时间大于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200μmol/L CoCl_2刺激四种肝癌细胞0、6、8、12、24 h时VEGF mRNA转录递增。200μmol/L CoCl_2刺激细胞24 h时,能诱导并稳定维持四种肝癌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结论 CoCl_2诱导肝癌细胞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为2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6.
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菊  孙丹  肖玉平  辛彦 《山东医药》2011,51(22):25-2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10、20、40、80μmol/L的EGCG培养BGC-823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用12、24、48μmol/L 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用Trizol法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VEGFmRNA;同时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VEGF蛋白。结果 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与EGCG浓度呈正相关(r=0.977、P〈0.05)。EGCG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IC50为(47.94±3.26)μmol/L。以12、24、48μmol/L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5、0.25±0.02、0.16±0.01,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855、P〈0.05);上清液中VEGF水平为(677.32±41.08)、(545.16±28.17)、(256.06±11.02)ng/L,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991、P〈0.05)。结论 EGCG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下调VEGF mRNA的表达,减少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时翠林  孙永宁  沈赞 《山东医药》2009,49(42):18-2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0、12.5、50、100、200μmo/L的Res分别与MDA-MB-231BO细胞作用24、48、72 h;用CCK-8法检测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Re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S期细胞逐渐增多。Res浓度为200μmol/L、作用48 h,MDA-MB-231BO生长抑制率为82.17%±5.37%、早期凋亡率为4.48%±1.23%、晚期凋亡率为9.48%±2.3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药组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Res能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细胞增殖,使MDA-MB-231BO细胞阻滞于S期,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吲哚乙酸(IA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体外共同作用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2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IAA/HRP(IAA 20、40、60 、80、100 μmol/L+HRP 1.2 mg/L)与SACC-2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 光镜下观察癌细胞的生长;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 mRNA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48 h后 SACC-2细胞皱缩, 变小变圆, 空泡明显;40、60、80、100μmol/L IAA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高(31.8%, 38.71%, 60.57%, 80.18%, 均P <0.05);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 60、100 μmol/LIAA与1.2 mg/L HRP联合作用可上调caspase-3mRNA水平(0.835±0.019, 1.667±0.022 vs0.242±0.025, 均P <0.01).结论: IAA/HRP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2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通过激活caspase-3 mRNA的表达, 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A549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浓度为0、25、50、100、200、400μmol/L的黄芩苷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24、48、72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黄芩苷对A549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收集30μmol/L黄芩苷孵育24 h后的A549肺腺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2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yclin D1、PCNA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关系。30μmol/L黄芩苷(实验组)作用于A459肺腺癌细胞24 h后,Cyclin D1、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21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抑制Cyclin D1、PCNA的表达以及促进p21的表达,黄芩苷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子宫肌瘤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50、10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加入1‰的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培养12、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加入终浓度100μmol/L的姜黄素,B组加入100μmol/L的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及100μmol/L的姜黄素,C组加500μmol/L的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阻断剂5-羟基癸酸脱氢酶(5-HD)及100μmol/L的姜黄素;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减低(P均<0.05),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均<0.05)。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75.65%±9.42%、41.82%±6.12%,B组分别为17.66%±2.45%、32.46%±6.71%,C组分别为40.67%±5.46%、74.42%±8.47%,B组与A、C组比较,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姜黄素抑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是否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凋亡途径影响内皮细胞生长。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先将0、50、100和200μmol/L的HTL干预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后以200μmol/L的HTL干预0h、3h、16h和24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再以200μmol/L HTL刺激细胞为观察组(3、16和24h),不加HTL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2、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0和200μmol/L的HTL作用细胞24h,细胞活性分别为0.76±0.01、0.73±0.01;200μmol/L HT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与0h比较,3、16和24h的细胞活性下降明显(0.87±0.04、0.83±0.04、0.78±0.01 vs 0.90±0.07,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spase-12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Bcl-2蛋白先增高后降低(P<0.01)。结论 Caspase-12途径参与HTL致细胞凋亡的过程,Bcl-2也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12.
彭军  吴青  吴银侠 《山东医药》2008,48(47):1-3
目的探讨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NS-398)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100、200、300、400μmol/L的NS-398处理HepG2细胞,用MTT法测算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结果NS-398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随着NS-398浓度增大,S期细胞明显减少,有G1期细胞累积现象,其24h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300μmol/L。NS-398浓度为200μmol/L以上时HepG2细胞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NS-398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G1阻滞以及VEGF的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基化作用对亚甲蓝的肺癌细胞毒性影响。方法: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亚甲蓝及其衍生物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建立了耐阿霉素的人肺癌细胞的亚系,801D/DOXR,其阿霉素IC50为1.527μmol/L,比母系0.048μmol/L高约31倍,两系细胞对亚甲蓝类反应相似,1,9二甲基亚甲蓝比亚甲蓝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前者0.25μmol/L处理3h即可杀死全部癌细胞,而亚甲蓝浓度高达25μmol/L亦未能杀死全部癌细胞,1,9位甲基化改变了亚甲蓝杀伤作用特征,其杀作用由亚甲蓝的时间依赖性亦为二甲基亚甲蓝的浓度依赖性,处理3、24h亚甲蓝对801D的IC50分别为19.3μmol/L及1.3μmol/L而二甲基亚甲蓝IC50为0.12μmol/L及0.1μmol/L,1,9位甲基化使亚甲蓝在中性环境下,由兰色向紫红色漂移,当1,9二甲基亚甲蓝在0.25μmol/L处理细胞3h后,显微镜下未染料,但已杀伤了全部癌细胞,甲基化增强亚甲蓝对癌细胞的杀伤或与甲基化使亚甲蓝被还原为无活性形式更多耐受,并且下增加单态氧产生有关,结论:甲基化增加了亚甲蓝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毒性。  相似文献   

14.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μmol/L)Res处理24,48,72 h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V和PI双染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电镜扫描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Res在20-300 μmol/L浓度范围内,以浓度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P<0.01).经0,10,20,50,100,200 μmol/L Res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7%,3.73%,8.75%,23.35%,63.97%和70.10%,晚期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比例分别为5.66%,7.22%,9.86%,6.91%,12.51%及11.98%,各组之间差异不大.电镜下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100 μmol/L Res处理后6 h caspase-3活性增加,18 h达高峰,24 h后下降,48 h仍高于正常(0.135±0.036 vs 0.069±0.008,P<0.05).经20,50,100 μmol/L Res处理18 h后的细胞的caspase-3活性分别为0.169±0.017,0.247±0.028,0.353±0.044(P<0.01),较对照组(0.063±0.006)分别增加2.68倍、3.92倍和5.61倍.结论:Res通过诱导caspase-3活性增加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王爽  于洪泉    娜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98-279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0、1、2和4μg/L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分别或联合顺铂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Lewis肺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作用30 min、3、12、24 h,均能明显诱导Lewis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联合顺铂后,可使细胞凋亡更加明显。结论低浓度的核桃青皮提取物可明显诱导Lewis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与顺铂联合可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蛔虫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选用8种浓度的蛔虫提取物诱导小鼠Lewis肺癌细胞,分别在诱导后24、48、72 h采用四氮唑盐酶还原法(MTT)测A492值,计算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蛔虫提取物分别作用LLC细胞24、48和72 h,对LLC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且以48 h抑制作用最强,之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BEA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结论蛔虫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能够诱导LL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Ai ZL  Zhang WS  Yao SK  Xie BS  Gao C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2):927-931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用终浓度为400 μ mol/L的过氧化氢(H2O2) 37℃避光孵育细胞20min,建立体外诱导氧化应激模型.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作用细胞的存活率,确定24h、48 h黄芩苷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25、50、100μmol/L)作用后活性氧(ROS)的表达、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L-FABP基因和蛋白表达.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根据MTT法得出25、50、100 μ mol/L的黄芩苷作用于细胞24h的存活率为83.60%±3.47%,72.36%±2.18%,70.16%±2.04%,F值为386.24,P>0.05;作用于细胞48h的存活率为84.93%±3.11%,76.16%±2.45%,72.72%±2.31%,F值为475.92,P>0.05.直线回归法得出黄芩苷持续作用24h和48h的TC50分别为153.2、170.6μmol/L.在此范围内,用25、50、100μmol/L浓度的黄芩苷分别作用Chang肝细胞24、48 h后,ROS含量24 h分别为37.0±3.30,22.90±3.84,29.60±2.52,F值为70.06,P<0.05 ; 48h分别为35.77±2.35,21.80±3.10,23.87±1.98,F值为110.92,P<0.05,而400μ mol/L H2O2组ROS含量24h和48h分别为45.50±3.47,48.80±2.70,以50μmol/L的黄芩苷作用48h效果最为显著.用50μmol/L黄芩苷处理48h后细胞内SOD活性为(51.53±1.91)μ g/mg,GSH为(49.85±1.45) U/mg;与对照组SOD为(26.36±1.23)μ g/mg,GSH为(25.11±1.74) U/mg,F值分别为93.81和92.51,P值均<0.05).尽管50μmol/L黄芩苷处理48 h后细胞内L-FABP在mRNA水平并无明显变化,但50μmol/L黄芩苷处理48 h后细胞内L-FABP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约80%.结论 黄芩苷能通过增强L-FABP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SOD和GSH的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质粒,探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的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质粒pBAsi-survivin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制备好的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pBAsi-survivin,按浓度梯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300 nmol/L 6个浓度梯度分别转染SW480,并检测最适浓度下转染12、24、36、48、60、72 h 6个时间梯度,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结直肠癌SW480细胞对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pBAsi-survivin有浓度依赖性,浓度在100 nmol/L时survivin mRNA表达抑制率39.01%,蛋白表达抑制率为47.83%,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5.1±1.0)%;在转染48 h后转染效率最高,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7.19%、68.24%,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7.0±2.7)%。结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对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pBAsi-survivin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BAsi-survivin浓度100 nmol/L是体外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最适宜浓度,转染48 h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用160nmol/L的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24h,使其贴壁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并以5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细胞使其转化为泡沫细胞,再用不同浓度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0、50、100、200μmol/L)处理细胞24h,或以100μmol/L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处理细胞不同的时间(0、12、24、48h)。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α-氰基-(3,4-羟基)N-苄苯乙烯胺(AG490)对肺癌Lewis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G490(0、20、40、80、160μmol/L)作用于肺癌Lewis细胞24、48 h,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0、40、8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0、80μmol/L组细胞STAT3、STAT5、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AG490作用24和48 h,与0μmol/L组相比,20、40、80、160μmol/L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20μmol/L组相比,40、80和160μmol/L组显著增高(P<0.05),40μmol/L组与80、160μmol/L组差异显著(P<0.05)。20、40μmol/L组在24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48 h(P<0.05),80和160μmol/L组在24 h时与48 h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用24和48 h时,40、8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0μmol/L组(P<0.05),80μmol/L组显著高于40μmol/L组;40、80μmol/L组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48 h(P<0.05)。80μmol/L组细胞中STAT3、STAT5、Survivin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0μmol/L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AG490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阻断JAK-STAT通路中STAT3、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其下游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