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肠道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诊断并行菌群移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20例,均给予疗程为1周的菌群移植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肠道动力检测、肠道菌群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ight colonic transit time,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eft colonic transit time,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 transit time,RST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及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 0. 05);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肠道菌群内梭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属、副杆菌属、假单胞菌科、考拉杆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后,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内乳杆菌科、瘤胃菌科、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前。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RCTT呈显著负相关(r=-0. 561,P=0. 000),菌群丰度、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负相关(r=-0. 521,-0. 386,-0. 464; P=0. 001,0. 014,0. 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正相关(r=0. 453,P=0. 003),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RSTT呈显著负相关(r=-0. 478,-0. 464; P=0. 002,0. 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RSTT呈显著正相关(r=0. 438,P=0. 005)。结论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后肠道微生物具有明显改变,且与肠道动力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NAFLD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通过大鼠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验证NAFLD模型的成立,利用16s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探讨NAFLD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NAFLD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提示NAFLD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提示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丰富于NAFLD组。在门水平的变化情况提示,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均P0.05),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较低(P0.05)。在科水平的变化情况提示,正常对照组以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_S24-7为优势菌科,而NAFLD组则以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为优势菌科。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中的毛螺菌科、拟杆菌科、脱硫弧菌科、氨基酸球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等相对含量较高(均P0.05),而拟杆菌科_S24-7、普雷沃氏菌科、乳杆菌科等相对含量较低(均P0.05)。结论 NAFLD可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且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提取肾病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中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的V3~V5区,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再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和注释分类单元(OTU),最后对患者组和健康组肠道菌群进行差异统计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显著减少(P<0.05);肾病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中芽孢杆菌纲及乳杆菌目较健康人明显增多,而belta-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目、伯克氏菌目、链孢囊菌目、放线孢菌目显著降低(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背景:肠道菌群失调在慢性便秘的发病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或粪菌移植等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案对慢性便秘有治疗作用。目的:初步探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30例,以3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慢性便秘组和健康组Ace、Chao、Shannon和Simpson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获得优势菌属20种,均占所有菌属的80%以上,其中拟杆菌属是平均丰度最大的菌属。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物种组成不同,菌群特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98,P=0.001)。健康组普雷沃菌属、粪杆菌属、毛螺菌属相对丰度更高,而慢性便秘组瘤胃球菌属、志贺菌属、Parabacteroides、Alistipes相对丰度更高。健康组和慢性便秘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的物种分别为25个和2个。慢性便秘组Alistipes、颤螺菌属、瘤胃球菌属、Parabacteroides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5),而巨球型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 0.05)。结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老年人无差异,但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便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植物发酵液(plant fermented extract,PFE)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PFE作用0 d和30 d的人体粪便样本,采用Illumima系统MiSeq平台对PFE作用前后的样本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结果:PFE作用后,IB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变化.在门水平上,硬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降低(P0.0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s)的丰度以及Bacteroidetes/Firmicutes的比值增加.在最佳分类水平(科水平)上,P F E作用后的粪便肠道菌群中检测到弯曲菌科(Campylobacteraceae)、蟑螂杆状体科(Cryomorph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纤维杆菌科(Fibrobacteraceae),且丰度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E能够改善IBS患者肠道菌群丰度,调节肠道菌群,可能在IBS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白藜芦醇与肠道菌群和大脑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随机分为对照组、硫酸软骨素处理组、硫酸软骨素+白藜芦醇联合处理组,给药完成后分别进行粪菌宏基因组分析、脑组织生化检测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对照组梭菌、毛螺菌丰度较高,认知功能较好;硫酸软骨素处理组脱硫弧菌丰度较高,认知功能较差;白藜芦醇与硫酸软骨素联合处理组毛螺菌丰度较高而梭菌与脱硫弧菌丰度适中,认知功能有所恢复;硫酸软骨素+白藜芦醇处理组β样淀粉蛋白(Aβ)、尿酸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硫酸软骨素处理组(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改善小鼠肠道菌群、减少Aβ聚集、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的物种分布和功能变化差异,初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诺如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10例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组,NoV组),以6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为对照(健康对照组,HC组),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肠道菌群物种的结构、丰度及功能差异,展示与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菌群物种及功能。结果 NoV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广古菌门丰度增高,在菌纲水平上红蝽杆菌纲丰度增高,在属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属丰度降低,在种水平上单形拟杆菌丰度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DA Score>2,P<0.05)。与HC组比较,NoV组大量与微生物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发生了显著改变,包括K25026、K12132、K00560、K07029、K01537基因表达上调,而K03406、K02406、K03563基因表达下调。NoV组6种代谢通路丰度显著增高,8种代谢通路丰度显著降低(LDA Score>2,P<0.05)。以上代谢通路的差异与相关功能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早产儿肠道菌群。方法 66例早产儿(胎龄<37周),其中发生NEC44例(观察组,其中观察1组22例、观察2组22例)、未发生NEC 22例(对照组),观察1组在诊断NEC 24 h内收集粪便标本,观察2组在治疗后(NEC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全量喂养时)收集粪便标本,对照组于入院24 h内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三组患儿粪便肠道菌群DNA,对肠道菌群进行物种分类学分析(优势菌群占比),测算三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obs指数、Simpson指数及Chao值)。结果 观察1组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肠球菌、厚壁菌、变形菌及双歧杆菌;观察2组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厚壁菌门。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分别为0.93±0.50、0.91±0.51、1.10±0.34;Sobs指数分别为19.36±7.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并根据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内是否发生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组(ATLI组)与对照组(Non-ATLI组),采集发生肝损伤时的粪便标本。利用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通过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比较抗结核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组件丰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的肠道菌属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均发生了改变(P<0.05);通过LEfSe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共找到17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分类群(P<0.05);进一步分析肠道差异菌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发现乳杆菌(Lactobacillus)、Herbinix、Anaerosporobact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收集9例乙肝肝硬化和6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进行PCR扩增(上游引物:5’CCATCTCATCCCTGCGTGTCTCCGACTCA GACACGACTCCTACGGGAGGCAGCAG-3’,下游引物:5’CCTATCCCCTGTGTGCCTTGGCAGTCTC AGACGAGCTGACGACARCCATG-3’)并对产物进行纯化,利用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两组患者的粪便菌群16SrDNA的V3-V6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及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两组间的多样性参数(OTU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后者肠道中的变形菌门明显多于前者(P0.05),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纲的水平上,γ-变形菌纲在后者明显较多(P0.05),其余纲水平未见差异;目的水平上,后者伯克氏菌目较前者明显增多(P0.05),而脱硫弧菌目明显减少(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科的水平上,韦荣球菌科、产碱菌科在后者的肠道菌群中的比例明显增多(P0.05),而链球菌科、梭菌科在前者肠道中占优势(P0.05),其余的在科水平中无统计学差异;属的水平上,Parabacteroides、Roseburia、韦荣氏球菌属、萨特氏菌属在后者的肠道菌群中的比例较多(P0.05),而Faecalibacterium、链球菌属在前者肠道中更占优势(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又存在各自的特异性,某些菌群的差异有可能成为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粪便标本50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菌属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拷贝数量均明显下降,这说明手术对于肠道菌群有抑制作用。从各类菌所占比例变化来看,拟杆菌属、梭菌属细菌的比例变化未发生明显改变,梭杆菌属类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而双歧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在菌群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结论结肠癌手术对于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51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胆囊结石与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分别以其各自粪便菌群作为代表,肠道菌群以传统培养方法选择性培养并进行定量分析;肠道菌群的构成和组分根据微生物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患者粪便中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明显增加,肠杆菌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明显下降,乳酸菌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较高,胆囊结石患者中变形菌门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个体(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含量在两类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菌属水平上,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普拉梭菌属、毛螺科菌丰度较高,胆囊结石患者中普拉梭菌、毛螺科菌、罗氏菌属的含量胆囊结石患者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机体从胆固醇代谢异常到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后不同疗效的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差异。方法将本院68例行瑞舒伐他汀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2个月降脂效果的不同,分为降脂良好组(A组,n=49)与降脂欠佳组(B组,n=1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差异,并收集患者粪便提取肠道微生态菌群DNA,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差异。结果 A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TC、TG、LDL-C的含量均明显下降,HDL-C含量明显升高(P 0. 05)。A组疣微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及柔壁菌门丰度较B组显著升高,而互养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丰度较B组显著下降(P 0. 05)。A组拟杆菌门中的拟杆菌科的相对丰度较B组明显减少(P 0. 05);厚壁菌门中的乳酸杆菌科、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和梭菌科的相对丰度较B组均明显增多(P 0. 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后,不同疗效差异的患者在肠道微生态菌群门丰度和科数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分布,分析维吾尔族IGR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探讨IGR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变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糖调节受损维吾尔族患者为IGR组,20例健康人为NGT组,通过Illumia Miseq平台对受试者粪便中的细菌进行16SrRNA V3-V6区高通量测序,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多样性及结构分析,比较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及多样性。结果对IGR组和NGT组粪便细菌总DNA的16SrRNA V3-V6区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3269 951条优化有效序列,优化序列平均长度为436.82bp;分析两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Sob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3、2.193和2.041,P0.05);物种差异分析显示,菌群结构两组在门水平上Saccharibacteria菌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Barnesiella菌属、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Ruminiclostridium菌属、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梭菌属(Clostridiales)、红蝽菌属(Coriobacteriaceae)、Flavonifractor菌属和Saccharibacteria菌属等10个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ceae)、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为IGR组区别于NGT的与IGR相关性大的物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LDL-C呈负相关;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臀围和TC呈负相关;软壁菌门与HDL-C呈正相关;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BMI呈正相关。结论相比NGT组,IGR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明显下降,说明拟杆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菌门可能与维吾尔族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M急、慢性HIV感染者与MSM中HIV未感染者口腔菌群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方法 2019年5-11月,收集15例MSM急性HIV感染者、15例MSM慢性HIV感染者以及15例未感染HIV的MSM健康对照者的咽拭子标本。提取咽拭子基因组DNA进行16S rRNA基因PCR扩增,然后对其V4~V5区域进行测序,并对口腔菌群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这四大菌门占据全部菌群成员的90%以上,其中对照组中四大菌门所占比例为91.92%,急性HIV感染组为97.73%,慢性HIV感染组为98.62%。与MSM对照组相比,MSM急、慢性HIV感染组口腔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下降,并且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属水平上,MSM急、慢性HIV感染组的丁酸弧菌属、拟杆菌属、劳特罗普菌属、乳杆菌属、罗氏菌属、棒状杆菌属等丰度显著低于MSM对照组;MSM急性HIV感染组金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度显著高于MSM对照组,而纤毛菌属显著低于MSM对照组;MSM慢性HIV感染组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MSM对照组,而放线菌属丰度显著低于MSM对照组;MSM慢性HIV感染组的假单胞菌属、金氏菌属和Oribacterium丰度与MSM急性HIV感染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MSM急、慢性期HIV感染者口腔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急、慢性HIV感染组之间的口腔菌群组成及丰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10)、高脂组(n=10)、非诺贝特治疗组(n=10),高脂组与非诺贝特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14周,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14周。在满10周开始对非诺贝特治疗组给予非诺贝特灌胃治疗并继续给予高脂饮食4周,全程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 14周后收集3组粪便用于高通量测序16S rRNA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并收集肝组织进行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干预10周后,非诺贝特治疗组较高脂组体质量明显减轻(P 0. 05)。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非诺贝特治疗组脂肪沉积较高脂组明显减少。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组肠道菌群具有相似性,非诺贝特治疗组拟杆菌门、疣微菌门、Faecalibaculum、Muribaculaceae_norank、阿克曼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菌属、Turicibacter、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结论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明显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丰度降低在非诺贝特治疗NAFLD中可能存在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和肝衰竭(LF)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方法纳入CHB患者23例,失代偿期LC患者20例,LF患者6例和成年健康人9例,采用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肠道菌群DNA,应用16S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应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和统计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道菌群门分类水平分析显示,每个样本均以拟杆菌门为主,其次为变形菌门;CHB组拟杆菌门丰度(617.83)显著高于LC组(343.16)、LF组(182.15)和健康组(2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变形菌门丰度(183.16)多于CHB组(35.86)、LF组(18.87)和健康组(53.40,P0.05);属分类水平显示,CHB组、LC组和LF组均以拟杆菌属为主,其次为普氏菌属、梭菌属;CHB组普氏菌属丰度(345.28)较LC组(46.75)、LF组(5.63)和健康组(20.14)明显增多,LC组拟杆菌属丰度最少(150.28,P0.05)。结论 CHB、LC和LF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有显著性差异。拟杆菌为肠道优势菌群,在各样本中菌群丰度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对疾病发生和处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备受关注。目的:探讨增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方法:收集30例健康老年人(60~80岁)和10例健康青年人(18~40岁)的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所有粪便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使用Mi Seq 16S宏基因组APP和Qimme软件分析菌群物种分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样本组间显著性差异和各组生物学标志物。结果:老年健康组与青年健康组肠道菌群OTU均数接近,物种多样性相似(P 0. 05)。Metastats分析显示,在菌门水平上,两组间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菌属水平上,两组间共有20余种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老年健康组八叠球菌属(Sarcina)、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Olsenella、Rheinheimera、Terrisporobacter、食酸菌属(Acidovorax)、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_UCG-003)、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Gelria、Aquabacterium、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Caldicop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Turicibacter丰度显著增高,青年健康组厌氧乙酸属(Acetanaerobacterium)、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_UCG-009)、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粪球菌属_2(Coprococcus_2)丰度显著增高。LEf Se分析显示,老年健康组生物学标志物富集于食酸菌属、缠结优杆菌(Eubacterium_nodatum_group)、梭菌科_1(Clostridiaceae_1)、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青年健康组则富集于普氏菌属_2 (Prevotella_2)、罗氏菌属(Roseburia)、厌氧乙酸属。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老年人产丁酸盐细菌明显减少,同时机会致病菌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方,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F、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治疗组和对照组丰度较高的菌群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无明显变化(P>0.05),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厚壁菌门丰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变形菌门的丰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自育与非自育淡色库蚊体内菌群组成与多样性差异,从而为探索淡色库蚊自育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5℃自育与非自育淡色库蚊成蚊,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高变区进行测序。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采用β多样性指数分析菌群结构差异,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鉴别组间在丰度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果 自育与非自育淡色库蚊体内菌群隶属18个门、28个纲、70个目、113个科和170个属,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在属水平,沃尔巴克氏体菌属为共有优势菌属,在自育及非自育淡色库蚊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7.6±11.3)%和(47.5±8.5)%;粪杆菌属(0.4%±0.1%)、杜氏杆菌属(0.5%±0.0%)、马赛菌属(0.5%±0.1%)等为自育淡色库蚊特有菌属。α多样性分析显示,自育淡色库蚊体内菌群Chao1指数和ACE指数大于非自育淡色库蚊(P均>0.05),而Shannon指数(P> 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