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邻指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具有其优点。一个好的修复法应具备两个条件:(1)指端所覆盖的皮肤良好的耐磨性。(2)良好的指端感觉。这是保障良好功能的基础。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邻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9例,达到了上述效果。临床资料本组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经验与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06—2015-12共诊治18例前足大面积皮肤缺损,均采用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耐磨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3)年,其中14例皮瓣恢复了部分保护性痛温觉,恢复感觉时间平均为5.7(4~7)个月。行走后皮瓣耐磨性良好,未出现溃疡。2例无明显感觉恢复,需要垫柔软鞋垫等保护皮瓣。结论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风险较小而可靠的方法,并可获得一定的足底皮瓣感觉。  相似文献   

3.
修复指神经后用侧腹部S形双蒂对偶皮瓣治疗手部脱套伤马梦然,王建设,吴航滨,张烈,刘振东,田冠玉手部皮肤脱套伤是复杂的手外伤,因为要同时修复手掌、手背、手指的皮肤,又要恢复手的外形、感觉及功能,在治疗上至今仍无理想的方法。我院从1982年10月以来共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手部皮瓣的临床效果及研究8种手部皮瓣修复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针对于特殊急诊手外伤患者病情决定应用其8种任意手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相互比较皮瓣术式选择性适应类型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6例均保留患指受伤以后现有手指长度,随访2~12个月,患指皮肤感觉、耐磨性、指体运动及指外观均恢复优良,患指活动不受限,植皮区成活,患者均表示满意。TAM功能评分结果:优194指,良19指;感觉:S3+优145指,S3良59指,可9指。结论任意手部皮瓣是治疗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 ,术后效果明显,局部转位皮瓣对它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肌肤也要做有氧运动。韵律SPA氧疗配合国际SPA指压法给肌肤做有氧运动,在改善皮肤问题的同时,也能改善皮肤环境,缓解身心疲惫,让你体验指尖在肌肤跳舞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9—2014-03采用人工真皮修复的11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合并骨、肌腱外露。一期清创、VSD负压吸引,待创面无明显感染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D负压吸引,2周后再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结果 11例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8(3~12)个月。人工真皮修复的创面全部成活,骨、肌腱外露创面均全部覆盖,植皮全部存活,定期换药后创面自然上皮化,愈合良好。创面愈合后外形良好、质地韧、耐磨性良好,无臃肿及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创缘少许瘢痕但不影响足部功能。术后8周皮肤痛觉恢复,两点辨别觉6~8 mm,感觉恢复为S3+级。结论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人工真皮修复后成活良好,二期中厚皮片植皮可确保足部软组织缺损处的耐磨性,创面质地韧、感觉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吻合神经的臀部带蒂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曹学诚,蔡锦方,孙宝国,孙占胜足跟皮肤缺损是一复合组织缺损,修复后既要恢复足跟皮肤的缓冲层,又要恢复感觉。我们曾用多种皮瓣修复不同面积跟部皮肤缺损。若供区血运差,或有一条主要动脉受损时,供区选择即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全麻药影响中枢性乙酰胆碱释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性乙酰胆碱在全麻深度的调节上及全麻作用机制的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枢性乙酰胆碱与全麻药,自然睡眠及体温,皮肤感觉刺激的关系,认为乙酰胆碱所介入的中枢胆碱能传递系统很可能是全麻药作用的靶区。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对健康美的追求中,对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美的追求首当其冲,皮肤不仅有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保护功能、调节体温、感觉等,而且由于它直接暴露在人体的表面,所以还担当着重要的审美功能,皮肤是反映身体健康的窗口,皮肤美,包括细腻美、滋润美、色泽美、弹性美,人们一直追求白晰细腻的皮肤,认为这是人体美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皮肤缺损的新型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皮瓣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有感觉功能及成活率高等特点。足部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区,因此足部皮肤缺损后对供区皮瓣的要求较高,最好与修复区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且有感觉,能够起到耐磨、耐压和防卫的作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自1999-2006年,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及应用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创面患者11例。结果11例皮瓣术后成活,1例术后2d皮瓣苍白。因指体肿胀经处理蒂部拆除缝线血运改善,结痂愈合;术后11例患指均保留手指受伤后现有手指长度,手指皮肤耐磨性、感觉、外观及活动度均恢复良好,皮瓣及植皮区一期愈合。结论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技术相对其他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恢复患指缺损局部皮肤感觉、外观,术后效果明显,患者痛苦轻,无需二次手术实施,具有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 回顾性研究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再造拇指、虎口扩大成形及修复1—4指皮肤缺损62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好,且有良好的感觉功能;扩大的虎口能完成对掌功能;所修复手指皮肤外观正常,感觉、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损伤小,皮瓣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具有感觉功能,适合于拇指再造、虎口成形及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保留腓肠神经的血管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用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改善皮瓣术后足外侧皮肤感觉麻木及静脉回流障碍的缺陷。[方法]切取皮瓣时,近端不切断腓肠神经,沿神经外膜游离出腓肠神经,保护其伴行血管不受损。同时向皮瓣近端切取小隐静脉适当长度,皮瓣翻转后,与小隐静脉或大隐静脉端侧或端端吻合。[结果]4例皮瓣成活。术后2例皮肤主客观感觉正常。1例皮肤的刺痛小范围轻微减退,1例外踝皮肤感觉消失,经6~16个月随访,皮肤主客观刺痛觉接近正常。[结论]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可以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障碍及神经相应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4.
忽高忽低的温度让皮肤下面有了蠢蠢欲动的不妙感觉,又到了要把清痘大计提到议事日程上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作者发现椎管内麻醉后用手指感觉皮肤摩擦阻力及肉眼察视皮纹变化可以确定麻醉平面。对痴呆、听觉障碍、不能应答病例椎管内麻醉时确定麻醉平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试皮肤摩擦阻力:在确定皮肤摩擦阻力变化界限时,先用手指轻微抚摩皮肤,阻滞区域皮肤干燥、平滑;非阻滞区皮肤有粘滞、贴附感觉。再用手指稍加压力由阻滞部位滑向非阻滞部位,其移行界限有皮肤摩擦阻力增加及潮湿、粘滞感;向相反方向滑动时,有阻力迅速降低、干爽感觉,该界限即为阻滞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n=12)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n=15)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足行走负重功能、皮瓣外形、颜色、抗压耐磨、皮肤感觉为参数评价和对比两组病例术后2年的疗效.结果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12例全部成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15例发生静脉危象导致皮瓣坏死1例,皮瓣边缘部分缺血坏死造成延迟愈合1倒,无其他手术并发症:两组病例术后2年在行走负重功能、皮瓣外形、颜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感觉: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抗压耐磨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前者皮肤感觉好,后者抗压耐磨性强。  相似文献   

17.
1.3足踝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与移植皮瓣感觉功能重建 足不仅是重要的行走负重器官,也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移植修复足底的皮瓣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感觉功能重建问题.作者最早提出了如何选择足部感觉皮瓣,皮瓣盲区的功能重建及无直接感觉皮神经功能支配皮瓣的功能重建问题,并创用感觉神经皮下植入重建皮瓣感觉恢复盲区功能.提出了支配背阔肌的胸背支并非绝对运动神经的概念,将感觉神经与胸背支吻合改善了侧胸皮瓣或背阔肌皮瓣移植术后皮肤营养状况,并用负重区神经植入恢复温疼觉及粗触觉,消除了既往许多患者对侧胸皮瓣等大面积皮瓣修复足底而导致经久不愈的溃疡发生之虑.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游离长蒂骨间背侧穿支感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急诊或择期行同侧骨问背侧穿支感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8例;其中单纯皮肤缺损4例,各关节主及被动活动正常;合并肌腱伤或骨折者4例,关节主动活动有不同程度影响。皮瓣大小:3、5cm×2cm~5cm×3cm;端端吻合骨间背侧动脉-指固有动脉,伴行静脉-指掌侧浅静脉,前臂后侧皮神经-指固有神经。术后定期测量两点辨别觉、外观满意度及关节活动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两点辨别觉8~18mm。外观满意度评估优5例,良3例。结论长蒂骨间背侧穿支感觉皮瓣是修复手指尤其是指端及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29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5.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2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及色泽良好,不臃肿,耐磨性好,恢复正常行走功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愈合较满意。结论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柔软、耐磨性好,是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皮肤科医生及化妆品科学家常用“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描述某种皮肤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皮肤比正常人的皮肤有较高的敏感性,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感觉,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体征。经调查发现,有近40%的人认为自己是敏感性皮肤。Frosch和Kligman认为,皮肤外观正常的人中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