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高原地区有关心内直视手术的报导尚不多。本文报导青医附院自1981年6月至1991年2月开展心内直视手术435例,其中疑难手术麻醉占24.2%,采用较大剂量吗啡、芬太尼麻醉为主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心电、温度及血钾等,为高寒地区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转流34例体会谈丽萍,谈丽俊我院自1993年10月──1994年6月开展心外科以来,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8例,体重13─69公斤,年龄3.5─50岁。室间隔缺损14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23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高原心脏研究所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自1981年6月至1982年1月,在一般低温和体外循环下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人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现将初步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7~19岁,15岁以下者20例。体重18~40公斤,平均28.5公斤。病种以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居多,共15例,其它尚有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及双腔右心室等(见附表)。本组23例中,在一般低温下行心内直视手术2例(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扩张  相似文献   

4.
1981年至1986年元月,我院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23例,成功率94.3%。病种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重症动脉导管未闭、后天性心脏病二尖办膜置换术。其中男55例,女68例,年龄3.5~35岁;体重11~58kg;使用瑞典 Gambro,天津Ⅲ型滚压泵及长春或日本氧合袋进行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方法分(一):血液深度稀释,中~深度低温、高流量动脉灌注方法。(二):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方法。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86.6%。本组观察了62例深度血液稀释病人在转流中采用高流量动脉灌注时的血气值:PaO_2在100mmHg 以上,Sao_2在98%以上,Svo_2在60%以上,无一例因血液深度稀释发生脑缺氧及并发症,并观察了30例在心肺转流中按1mEg/kg 氯化钾予充时血钾浓度的变化。本文认为术前应用极化液,全身和心脏局部低温,应用有良好心肌保护的心肌停跳液等综合措施可加强心肌保护。本文讨论了体外循环中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红珊 《右江医学》1993,21(1):45-46
<正> 体外循环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肺脏的泵血、气体交换功能,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必要的“无血”及“安静”条件的一种技术。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自1987年8月至1992年4月共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43岁。体重最小15公斤,最大65公斤。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1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74年10月开展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至1977年5月共做13例,现将初步小结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令为10~26岁,体重21~60公斤。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缺损8例(继发孔型),肺动脉辦狭窄1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一九七三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二月共为42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在针刺麻醉下进行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除1例因心内出血过多而未完成手术外,其余均获得成功。 42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其中:肺动脉瓣狭窄3例,房间膈缺损18例,室间膈缺损19例,房间膈缺损加肺动脉狭窄1例,先天性无紫绀四联症1例。年龄为7至33岁。体重最重者75公斤,最轻为16公斤。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最长为67分钟。最短为11分45秒。阻断心脏血流时间最长37分钟,最短为5分钟。  相似文献   

8.
张伟  齐卉  闫跃中  武海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3-1843
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出现1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开胸止血的病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32例患者的2.06%,为减少二次开胸的发生率,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手术,其中发生二次开胸止血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8岁-53岁。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对我院自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应用中深度血液稀释方法,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2例的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病例男性64例,女性38例;年龄2—48岁;体重10—67公斤。 1.2手术类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3例,室间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4年9月至1976年7月应用针刺麻醉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16例,其中房室间隔缺损各8例。男性2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1岁。体重除1例19公斤外,余皆在40~51公斤。全部病例均行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今将本组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机内补钾法的探讨周金根昆明铁路分局中心医院麻醉科65001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转流中和转流后由于各种因素易导致低血钾,作者通过对27例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右室流出道疏通术的观察分析探讨补钾的方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对76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节省库血用量,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迅速,为一种较好的转流技术。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历来是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低温冷停跳灌注心肌保护有不足之处 ,临床医生正探索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即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 ]。我院从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 3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4~ 5 3岁 (平均 12 .2岁 ) ,体重 11~ 6 2 kg(平均 2 0 .9kg)。房间隔缺损 14例 ,缺损 15~ 4 0 mm ;室间隔缺损16例 ,缺损均位于膜部及膜周部 ,直径 3~ 8mm;房缺伴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 ,法乐氏三联…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在海拔2200米的高原地区开展右侧小切口经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总结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右腋下及右前外侧小切口长6-10cm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共60例。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此切口适用于右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缺损修补,瓣膜置换等常见心脏手术。但对于复杂心脏手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5年9月至1988年1月观察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29例手术前后血清锌、铜的变化,现将结果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7~22岁,平均11.8岁。其中15岁以下24例。转流时间最短32分20秒,最长时间93分40秒,平均56分51秒。29例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分别为14例、11例,均行修补术;房间隔缺损加肺动脉狭窄2例,1例行修补加动脉瓣成形术,1例行修补加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术;法乐氏三联症2例,皆行矫正术。二、采血时间和部位:手术当日晨自肘静脉采血。停机即刻自右心房采血,停机后4小时自肘静  相似文献   

16.
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已被一些术者采用。但在心内操作时,心跳的频率对心内操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乃是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我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使用艾斯洛尔减慢心内操作时的心率,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共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岁6个月至48岁,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5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3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5~70min,平均(30.0±7.5)min,术后胸管引流40~110ml,平均(80.0±23.6)ml,术后12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自八十年代初运用于临床以来 ,目前已运用于几乎所有类型心内直视手术[1] 。本科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对 2 6例先心病患者采用了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年龄 6个月~ 38岁 ,平均年龄 (14.13± 8.5 7)岁 ;体重 7~ 5 4kg ,平均体重 (30 .15± 12 .71)kg。 2 6例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中 ,先心病房缺 2 3例 ,先心病室缺 1例 ,先心病法乐氏三联症 1例 ,先心病房缺合并左上腔 1例。转流中最低鼻咽温 31.…  相似文献   

19.
于军  积晓伊 《海南医学》1994,5(1):18-20
我院自1992年3月至1993年6月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43例,常规手术成功率100%,急诊手术占12%,成功率75%。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68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21.5岁,最小九个月,最大63岁,体重平均32.阻公斤,最小五公斤。疾病种类有:室间隔决损39例,房间隔缺损12例,法乐氏四联症18例,法乐三联症3例,二尖瓣单瓣替换术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8例、瓣膜成形8例,马尼氏综合征改良Bentoll术3例,胸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左房粘液瘤5例(其中一例为复发性,多发性左肩粘液瘤损及二尖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5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方法:本组53例心脏病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房缺修补11例,室缺修补22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瓣膜置换17例,心房粘液瘤2例。3例合并其它畸形予以同期矫治。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在43~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7min;术后30日内死亡率为5.6%(3/53),并发症发生率11.3%(6/53),50例随访1月~7年恢复较好。结论:开展心内直视手术应充分做好围术期准备,正确处理体循环管理及心肌保护,术后监护强调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