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吻合右侧颈动静脉并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部造成颅内静脉窦高压模型后,能否产生硬脑膜动静脉瘘。方法将51只体重为200~25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1)实验组:45只大鼠,接受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并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的手术。(2)对照组:6只大鼠,仅解剖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而不吻合或闭塞。术后90d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有无动静脉瘘。结果实验组有28只大鼠出现面部动静脉瘘,其中6只出现硬脑膜动静脉瘘,出现率为13.3%。对照组大鼠未见动静脉瘘。结论颈动静脉吻合后合并静脉窦闭塞的大鼠静脉窦高压模型能产生类似临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以作为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生的机制。方法将1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大鼠闭塞其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同时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造成静脉窦高压。然后分别在术后7、14、21、28、40、60、90d取实验组大鼠3只和对照组大鼠1只观察硬脑膜微循环,并计量上矢状窦旁开1mm,分别与上矢状窦平行和垂直的1mm直线上所能观察到的直径≤10μm的血管数目和直径的变化。结果在静脉窦高压7d,大鼠硬脑膜未见血管增生;14d后硬脑膜才出现血管增生。90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大鼠硬脑膜中可观察到毛细血管网中动静脉直接通道的开放,血液经该通道进入静脉的路径直而短(21d)。第28天时实验组大鼠可观察到动静脉瘘形成,而且其形态和结构与正常动静脉短路类似,但连接的血管增粗,不再是毛细血管。结论静脉窦高压形成初期,硬脑膜血管增生活跃,后期血管增生减弱或消失。从瘘口的位置和结构分析,瘘口很可能是由原来存在的血管薄弱部位逐渐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少见病,系由椎间孔处供应神经根或硬脊膜的细小动脉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形成的瘘口所致。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于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脑静脉窦及皮质静脉间的异常动静脉吻合。对于慢性起病、脊髓受累表现的中老年患者,如经激素治疗导致其症状加重时,应虑及SDAVF的可能性,观察脊髓腹背侧有无纡曲的血管流空影,如有则须通过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给予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颅内动静脉畸形中少见的亚型,占全部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其特点是硬脑膜动脉或颅内动脉的硬脑膜支与硬脑膜静脉、脑膜静脉或皮质静脉之间的病理吻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临床疑诊颞动脉炎的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提示"双侧颈外动脉分支-颞浅动脉供血的动静脉瘘可能性大",经DSA确诊为DAVF。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头痛患者除了考虑颞动脉炎外,还应注意排查其他少见引发头痛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管畸形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其中10%~15%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硬脑膜动静脉瘘有一条或者多条供血动脉,这些供血动脉可以是硬脑膜动脉,也可以是脑动脉的脑膜支,引流静脉为静脉窦、软脑膜静脉或者脊髓静脉。供血动脉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中,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使用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瘘口位于乙状窦区3例、横窦区4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2例,球囊保护静脉窦均保持通畅。临床随访7例,随访时间为术后6~43个月,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7例患者均获全脑DSA复查,随访时间为术后6~11个月,提示5例完全治愈,其中4例静脉窦通畅,1例闭塞;1例瘘口稳定且静脉窦通畅,1例瘘口新发合并静脉窦闭塞。结论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在栓塞瘘口的同时,可长期维持静脉窦通畅,有利于维持栓塞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更加安全有效地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5%~15%。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的培本原则是闭塞瘘口。《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在2006年8月曾出版关于DAVF的重点号,主要强调了成全面认识和正确治疗DAVF,并且对DAVF的血管构筑进行丫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脊髓静脉高压兔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脊髓静脉高压的兔模型,用于脊髓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8只,正常对照组4只。对实验组兔行左侧肾动静脉的端-侧吻合,构建动静脉瘘。结扎左侧肾动静脉的肾门端,在左、右肾静脉之间结扎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在降结肠静脉以近结扎下腔静脉的远心端,使左侧肾动脉的血流经动静脉瘘口进入下腔静脉,再经腰静脉返流到椎旁静脉丛,继而逆流入硬脊膜内的脊髓冠状静脉丛,造成脊髓静脉高压环境。术后1、3、7、14d及以后每周评价兔的双侧后肢运动、感觉功能(共计5周)。实验组术后分为早(≤3d)、中(4d至3周)、晚(>3周)3期,从存活的每期兔中随机抽取2只,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造影,了解瘘口通畅及血流情况;行磁共振扫描,观察脊髓的影像学改变;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脊髓组织结构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只麻醉,不实施手术,抽取2只行MRI和病理检查,作为与模型组对照的基准。结果实验组18只兔中,死亡5只,存活13只。与术前相比,术后实验组兔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有所下降,术前兔的运动功能评分为4.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3.1±0.5,第2周2.6±0.5,第4周2.9±0.8;术前感觉功能评分为0.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4.9±1.7,第2周6.3±1.6,第4周5.4±2.6。造影显示实验组抽取的6只兔中,早期2只兔瘘口均通畅;中期1只瘘口存在,1只部分闭塞;晚期2只瘘口均闭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RI显示,瘘口通畅的实验组兔,胸腰段脊髓异常信号,病理检查显示,脊髓实质淤血,但水肿及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但模型的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窦及侧窦(横窦和乙状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窦区和侧窦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状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 7 mm×7 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窦区病变的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状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窦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上矢状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0.
经静脉途径是介入神经放射血管内治疗的两种入路之一。近年来 ,经皮经静脉途径和手术暴露后经静脉途径到达颅脑静脉血管的数量增多 ,使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脑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和脑缺血等疾病得到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 和 MRI 改变不典型,易被忽视而漏诊或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对快速准确诊断很关键,及时治疗可防止死亡或残疾。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提高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横窦和乙状窦。结果①对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成功,并于术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6例瘘口全部消失,4例瘘口消失〉80%,残余瘘口无明显向皮质静脉引流的趋势。②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杂音消失。4例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的患者,在术后10d造影复查未见复发,门诊或电话随访2~24个月,亦未见复发;6例经静脉途径弹簧圈闭塞静脉窦患者中,1例在术后第6个月DAVF复发,表现为搏动性杂音,再次给予动脉栓塞后症状减轻。5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3例在术后6—12个月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的视力术后恢复不明显。7例视盘水肿的患者5例有恢复。3例术前患者脑脊液压力〉300mmH2O的患者,术后分别降至240、230、200mmH2O。结论颅后窝DAVF病情复杂,单纯动脉栓塞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无论直视下填塞或经静脉途径闭塞患侧脑静脉窦,对复杂颅后窝DAVF均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动脉入路以Onyx栓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疗效观察。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的CSDAVF患者10例,其中女8例,粥2例,Borden分型I型2例,Ⅱ型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以Onyx-18栓塞治疗。结果①10例患者共进行11次介入治疗,8次术中即刻被完全栓塞,3次被部分栓塞,其中1例第2次治疗时被完全栓塞,2例被部分栓塞的患者随访造影显示完全栓寒:共经14支供血动脉栓塞,其中咽升动脉5次,脑膜中动脉3j欠,脑膜副动脉5次,眼动脉脑膜返动脉1次。平均注胶时间为32.9min(10~63min),注胶量为1.8ml(0.8~3.1ml):②平均随访27个月(4~51个月)。患者症状均有好转:被完全栓塞的患者术后即刻颐内杂昔消失,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在术后1周内消失,复视和视力下降症状在术后1~3个月内好转;被部分栓塞的3例患者术后即刻杂音减轻,3个月后完全消失,眼部症状在3个月后完全消失。⑧1例BordenⅡ型患哲在被部分柃塞后3.5年发生颅内出血,第2次术后随访7个月,未见再出血和眼部症状;2例术中Onyx弥散至颈内动脉系统,1例出现永久性脑神经麻痹。结论采用Onyx经动咏入路栓塞可以有效地治疗CSDAVF,但应注意避免危险吻合栓塞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m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胜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91例,侧窦区1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未显影岩下窦,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栓塞海绵窦区DAVF;通过颈内静脉探查未显影乙状窦,进入静脉窦栓塞侧窦区DAVF。首选可控纤毛弹簧圈进行栓塞,待血流减慢以后,用游离纤毛弹簧圈继续栓塞。若仍存在少量瘘口,通过静脉窦内注射液体栓塞剂(25%~33%Glubran或Onyx18),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栓塞的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或DSA随访。结果9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置管失败;其余91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成功进行静脉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未见异常静脉窦早显,瘘口消失,达到了影像学上治愈。置管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99%(91/92)。术后6个月对38例进行随访,无一例DAVF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DAVF,尤其对于海绵窦区DAVF,经未显影岩下窦超选择置管进行栓塞,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钙化斑块对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钙化斑块对双源64层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的影响。方法筛选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CTA采用双源64层CT进行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进行重组和轴位像扩大测量狭窄血管和正常血管的直径。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的方法进行血管狭窄度的分级。根据CT值的大小确定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定义为CT值≥130Hu。CTA和DSA检查结果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和2名神经内科医师分别进行测量。结果经CTA和DSA检查的186支血管中,ICA狭窄的有117支,其中检测出钙化斑块的有49支,其CT值为130~461Hu;而非钙化斑块致狭窄的ICA有68支。当ICA狭窄率〉50%时,CTA对不伴钙化斑块狭窄血管的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3%,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941;CTA对伴有钙化斑块狭窄血管的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1%,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831。当血管狭窄率〉70%时,不伴钙化斑块CTA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928;伴有钙化斑块CTA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72.7%,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805。结论64层CTA对非钙化和钙化的ICA狭窄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在诊断钙化斑块时略低。  相似文献   

19.
Cerebral dural sinus thromb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rebral dural sinus thrombosis is an unusual syndrome in which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a severe headache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neurologic and physical findings. The case of a 31-year-old woman with headache, vomiting,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and subsequent dense hemiplegia is presented.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a cerebral dural sinus thrombosis, but only after the diagnosis was missed initially. The syndrome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ct because it can mimic several other entities. There are several known or suspected predisposing factors. The syndrome, diagnostic modaliti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20.
Kashyap AS  Anand KP  Kashyap S 《Lancet》2004,364(9431):327; author reply 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