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后再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重建后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171例,院外会诊18例,共180例,其中28例胆管损伤修复或重建后再狭窄,对其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28例中LC13例,OC15例经过再次手术,26例效果良好,另2例LC损伤,修复后再狭窄再手术后效果欠满意。结论 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损伤后需及时正确处理,处理后再狭窄需再次手术矫正狭窄,大口吻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后再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提高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后胆管再狭窄的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89~1998年最后一次手术由作者施行的21例异常复杂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结果 21例最后均顺利恢复,随访8月至10年均未再发生吻合中狭窄。结论 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后,首次的修复至关重要,注意避免发生再狭窄。万一发生再狭窄,应当积极再手术,建立一个大吻合口径胆肠内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和修复失败后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及损伤修复后再狭窄的病例资料。结果 31例为首次修复,22例为修复后再狭窄病例,6例胆漏型病例行分期手术,21例梗阻型病例一期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且损伤后10天内修复者手术时间长于十天后修复者,修复再狭窄病例分析,狭窄与首次修复时间选择无关,均再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随访48例,2例术后一年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修复时间不是胆管损伤后修复失败的原因,对于单纯梗阻型胆管损伤,10天后进行修复手术难度下降,修复的最佳方式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后狭窄的处理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3年中18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修复后再手术作为判断疗效标准。结果183例中有173例行不同方式修复术,有144例因高位胆管狭窄再行1~5次手术,再手术率83.24%(144/173)。结论采用狭窄以上正常胆管进行胆肠Roux-Y吻合术,注意吻合方法和质量,可减少术后胆管再狭窄复发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我院1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术中及时发现行胆管修复和T管支撑引流能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发现,大部分病例选用恰当的方法能治愈,少数可能出现术后胆管再狭窄或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术中及时发现并手术比术后发现再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管损伤156例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0年中15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修复后再手术作为判断疗效标准。结果 总的再手术率为85.71%(126/147),LC,OC,OC+胆管探查术胆管损伤修复后再手术率分别为95.24%,87.27%,62.5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手术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关系(P>0.05),与损伤原因,修复手术时机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胆管损伤修复术后,疗效较差,再手术率较高。修复术力争术中,术后早期(<48h内)或4周后处理,可减少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对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病例中,痊愈出院17例(81%),死亡1例(4.8%),死亡原因为胆汁性腹膜炎导致的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术后晚期胆管狭窄患者,经单纯的ERCP扩张并置支架内引流,效果不佳,自动放弃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的17例患者中,术后1年有3例出现胆管炎反复发作,影像学证实为胆管再狭窄,经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提高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认识和术中细致的解剖是预防的关键。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或损伤性胆管狭窄的修复重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的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外科处理。结果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2例死亡。1例保守治愈。随访24例(3月至5年)。结论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需再手术并且疗效不太理想,早期(48小时以内)或4周以后修复损伤的胆管可能会减少胆管狭窄.提高疗效。梗阻性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时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1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建立经皮经肝通道,采用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支撑扩张狭窄段胆管。结果8例用F20 Gruntzig型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2次即可放入6~8mm塑料支架引流管;4例球囊扩张3次后置入。塑料支架引流管置管6~12个月。12例随访2~3年,平均2.6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再次发作,B超、MRCP检查胆管无狭窄及再发结石。结论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胆管解剖变异、局部病理因素等。胆管一旦损伤,如果首次处理不当,则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各种类型的胆管损伤应采取不同方法及早处理,对胆漏、腹腔感染较重者先行胆道及腹腔引流术,3个月后再作胆道重建或修复术,手术方法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最为理想。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术中细致地解剖和规范的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