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情况。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联合诊断及在高危人群普查中的作用,为HCC诊断及普查提供一种新的敏感、特异、简单快捷的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法对25例HCC患者,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健康人各30例以及肝外恶性肿瘤10例的外周血AFPmRNA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各组相应的AFP浓度和HCC患者血清HBsAg表达情况。结果(1)外周血AFPmRNA检查:25例HCC患者中19例存在AFPmRNA,阳性率为76%,其余各组均未检出AFPmRNA,特异性100%;(2)血清AFP水平检测:25例HCC患者中有16例存在AFP阳性,阳性率64%,其余各组有5例检出AFP阳性。(3)HCC血清HBsAg检测:HBsAg阳性的16例HCC患者中15例检出AFPmRNA,而9例HBsAg阴性的HCC患者中仅4例检测出AFPmRNA。HBsAg与外周血中AFPmRNA阳性检出率有相关性。结论外周血AFPmR-NA联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有效提高HCC诊断,为联合检测诊断HCC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可以用于HC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估肝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AFP—L3和AFP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6%,较单独检测AFP、AFP—L3、AFP—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81.7%、3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均阳性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AFPmRNA是成人肝细胞癌变后AFP基因表达产物,是从癌灶脱落入的肝癌细胞的标志,检测AFPmRNA对肝细胞癌转移的基因与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AFPmRNA的基因特点,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与AFP联检应用价值肯定的指标,讨论了AFPmRNA在早期判HCC转移、复发中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寻求HCC标志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肝细胞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甲胎蛋白mRNA。结果第一轮PCR扩增AFP mRNA,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5%和20%,第二轮PCR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0%和50%,癌组织AFP mRNA检出率高于癌旁组织。结论AFPmRNA的含量是判断肝癌预后的较好指标。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约为11万,占世界死亡总数的40%左右。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达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我们采用荧光PCR定量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的表达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提取肝癌患者外周血总RNA,RT-PCR及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肝癌患者AFPmRNA表达率为63.33%,明显高于肝炎组9.1%(P〈0.05)。AFPmRNA的表达与血清AFP浓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是肝癌诊断、术后复发、评估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AFP与DNA倍体检测对肝细胞癌的预后意义杨德仁周振英张庭卿张军妮朱月清张仁希(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210009)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细胞DNA流式细胞术预后我们对48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和癌细胞DNA倍体进行了同步检测,并把检测结果作为判断预...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RT-PCR检测AFP mRNA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检测检测AFP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 提取肝癌细胞株HepG2 的总RNA ,进行RT PCR扩增AFPmRNA特异性片段 ,纯化PCR产物并与pMD 18 T载体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 ,目的片段已插入 pMD 18 T载体内。 结论 成功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检测AFP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锐  李晓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68-1769
研究表明人体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细胞癌变时重新大量表达,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C患者外周血GGTmRNA-H亚型,同时检测患者的甲胎蛋白mRNA(AFPmRNA)水平,探讨检测外周血GGTmRNA—H亚型和AFPmRNA对肝癌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克强  梁平  吴娅利  李靖  杨彤翰  赵弘智  郑璐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20-1822,18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0.2%二己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提取外周血总RNA,经转录后,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氏RT-PCR)技术检测大鼠AFP mRNA水平。【结果】20只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AFP mRNA,而在79只存活的实验组大鼠中,肝硬化组AFP mRNA检出率为6.3%(1/16),未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42.3%(22/52),伴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81.8%(9/11)。【结论】以AFP mRNA为标志物,通过巢氏RT—PCR来检测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可以提高预测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血清CRP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绍军  李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997-997,999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67例肝细胞癌、58例良性肝病、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CRP、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AFP可提高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miR-221联合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组)及50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FP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GP73、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iR-221,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FP、GP73及miR-22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6%、64%及74%,特异性分别为78%、80%及70%;三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6%,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性为6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FP、GP73及miR-221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利于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使用放射标记的鼠抗AFP 单克隆抗体(和它的F(ab')_2片段)在肝细胞癌闪烁诊断中应用。作者研究了26例南非黑人和1例白人的肝细胞癌及4例其他肝脏恶性肿瘤。虽然6例肝细胞癌能选择性地浓集AFP 抗体,但其中1例是不产生AFP 的。而且另18例产生AFP 的肝细胞癌,摄取AFP 抗体最多亦仅相当于非癌肝组织,而3例不产生AFP 的肝细胞浓集抗体的程度如同产生AFP 的肿瘤和肝组织。所有4例非肝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酸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10例肝病患者血清分为3组,其中肝癌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24例,肝炎患者44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Glypican‐3及AFP的表达水平。结果 Glypican‐3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AFP在肝细胞癌组及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两组患者。Glypican‐3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高于Glypican‐3或AFP单项检测。结论血清中Glypican‐3的表达水平对诊断肝细胞癌具有很高的价值,血清Glypican‐3联合AFP检测可很大程度地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 ELISA法,化学发光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3例肝硬化(LC)患者进行了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测定,并与同期选取的32例健康者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血浆 VEGF 和血清 CRP 与肝硬化(LC)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VEGF 和 AFP 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 HCC 诊断的敏感性(91.6%)和准确度(90.3%)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浆VEGF、血清 AFP 与 CR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检测血浆 VEGF、血清 AFP 与 CRP 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疾病变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晓荣  李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294-329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及与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组(108例)和无MVI组(127例),同时根据MVI病理特征将MVI组患者分为低危组(M1期,20例)、中危组(M2期,31例)和高危组(M3期,57例),检测血清AFP、VEGF、AFU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VEGF、AFU水平与MV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VEGF、AFU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MVI的效能.结果 MVI组患者血清AFP、VEGF、AFU水平明显高于无MVI组患者(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AFP、VEGF、AFU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中危组患者,中危组患者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VEGF、AFU水平与MVI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FP、VEGF、AFU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924和0.904,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58,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VEGF、AFU水平明显上升,其水平与MVI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AFP、VEGF、AFU对于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MVI具有较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王培军审校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在我国肝细胞癌占90%以上。CT对肝细胞癌的检测及定性诊断能力早已得到公认。但常规CT扫描由于扫描速度...  相似文献   

19.
田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438-2440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1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慢性肝炎150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120例患者(肝硬化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GDF-15、GP73水平,比较研究组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分析AFP、GDF-15、GP73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研究组的AFP、GDF-15、GP73水平较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更高,同时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AFP、GDF-15、GP7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期及D期患者的AFP、GDF-1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期患者(P<0.05),但B期以下AFP、GDF-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GDF-15和AFP 3项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项或2项联合检测(P<0.05),但特异度未见明显增加.GP73、GDF-15和AFP单项诊断肝细胞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760、0.816;而GP73+GDF-15、GP73+AFP、GDF-15+AFP、GP73+GDF-15+AFP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94、0.839、0.92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GDF-15、GP73与AFP水平能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因为大多数肝细胞癌是由肝硬化发展而来,尤其是肝炎后或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目前除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外,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和PIV-KA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检测标志物。在1994年,日本研究者Watanabe等报道在肝细胞癌患者中,OCT/ALT比值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升高,OCT/ALT比值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检测中是对AFP和PIVK A 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