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临床护士在配制某些粉剂药物如头孢呋辛、磷霉素时,发现其溶解后抽吸药液或将已抽人注射器内的药液往大液体瓶中注入时,常有阻塞针头现象,造成药液抽吸或注入不畅,如果用力推注还会导致药液的喷射。针对这一现象,通常的处理方法,一是在溶解粉剂药物时,延长溶解时间,使其充分溶解。二是在遇到针头阻塞时,更换注射器针头。这两种处理方法均有弊端,前者延长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操作者及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有肉眼看不见的药液逸出,通过裸露的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国外研究证实,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在病房吃饭无形中吞食,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细胞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对抗肿瘤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正对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对护士本身的损伤,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现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抗肿瘤药物作为肿瘤病人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国内外已有报道[1,2],在配制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时、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等操作时均有肉眼看不见的药液逸出,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操作人员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  相似文献   

4.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化疗药物即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损害认识还不足。有学者对118名护士调查发现,了解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的为55.1%,化疗药物不良影响的为73.7%,有50.8%的护士不知道常用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防护措施。实际上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细胞,不仅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也对配药和执行化疗的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有一定的潜在危害。1化疗药物的接触机会(1)配制化疗药物;(2)执行化疗操作时,化疗药物溢出;(3)处理化疗污染物;(4)处理患者排泄物。2化疗药物的侵入途径2.1皮肤吸收(1)最常见的是在配药时注射器针头松脱导致药液外漏;(2)瓶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外溢;(3)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当抽取瓶装药液或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液或粉末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并污染环境。若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会对身体可产生毒性反应,如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  相似文献   

6.
瓶装粉剂稀释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闫福菊,王风梅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人为省时间、图方便,在稀释瓶装粉剂药品时用型号与大的针头,使橡皮屑脱落导致药物的可见微粒污染(见下表)。4种型号针头稀释瓶装粉剂对液体污染程度以上实验表明:针头型号越大,其肉限可见徽...  相似文献   

7.
随着肿瘤病人的不断高发,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越来越广泛,而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同时,护士操作过程中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影响,配制化疗药物的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这就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护士在打开安瓿颈部和容解各种粉剂药品时的一瞬间,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化疗药物产生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或气雾逸出,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加之药物的蓄积作用,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伤和致癌。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其输液过程中药液的浪费现象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有资料表明 ,冲洗输液管及针头应不超过 5滴 [1]液体 ,而在实际操作中 ,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浪费 ,使药液未能充分进入体内达到药效。我们体会到在输液过程中主要可从以下三个环节避免发生药液浪费现象。1 药物配制时我们知道给药的剂量是根据病人体重而定 ,由于配制中掌握标准不够 ,致使药物抛散或抽吸不净丢失 ,影响药物的效果 ,所以要把握住安瓿药物和结晶及粉剂药物的抽取。1 .1 安瓿内药物抽取 首先将安瓿尖端药液弹…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方法将门诊注射真空密封瓶粉剂药物的患者共100人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配制方法配制药物,待药物溶解后抽取药液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抽取溶媒注入密封瓶后,不拔出注射器,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握住针筒逆时针旋转,稍试松解注射器乳头与针栓连接处,使空气进入瓶内,瓶内压力恢复大气压状态,立即接紧注射器衔接处,溶解药物后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注射时局部疼痛发生情况及药物配置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药物配制时间显著减少(P<0.01)。结论改良后的药物配制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减少药液外渗,探讨Z型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36例患者,采用普通方法及Z型法进行肌肉注射,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普通法注射36例,药液外溢31例;Z型法注射,药液外溢1例。两者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性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溢,有利于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可减轻注射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应用抗肿瘤药物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为细胞毒剂,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缺乏选择,因此毒副反应较大,已为人们悉知。从事肿瘤病治疗的医务人员中,经常接触各种抗肿瘤药物.尤其配制粉剂时.直接与药物接触或吸入微量药物粉尘.可引起晕眩、头痛、皮大等反应;注射用药液对皮肤和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出现潜在的致畸和致癌作用。据报道长期与抗肿瘤药物接触的护士,其尿可使沙门氏菌属出现诱变现象。然而对药物配制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受到的影响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在配制使用中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去除药液泡沫的配药方法。方法将120例使用胸腺肽、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的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用空针抽吸药液后,将液体瓶斜放,针头进入液体中再推注药物;对照组采取传统配药方法,用空针抽吸药液后,针头进入直立的液体瓶内即推注药物;分别观察两种方法配制药物后产生泡沫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无一例泡沫产生,对照组全部产生泡沫,两组具有极显著差异性。结论配制容易发生泡沫的药液时,采用空针抽吸药液后,将液体瓶斜放,针头进入液休中再推注药物的方法,能有效去除药物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农垦医学》2003,25(6):459-460
我们在配制粉剂药物时,经常会遇到比较难溶解的药物,费时费力,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本人通过实践,探索出一种有效、快速溶解粉剂药物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通过128例患者静脉输液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操作,可减少输入药物的过多浪费,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1 药液配制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需将某些药物加入到溶液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为水剂药物,要确保加入剂量的准确性,如为粉剂药物,要用注射器吸取足够的溶液,将药物完全溶解后再吸取加入。药液配制完成后,需在瓶内吸取相应的空气,使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这样才能避免在下一步排气时液体自排气管中溢出。  相似文献   

15.
皮内注射法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皮内注射药量一般较少,但拔针时常发现针眼处有少量药液溢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也造成患者感觉不舒适。为了使药液安全、足量地注射到患者体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防止皮内注射拔针时药液外溢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 ,常遇到一些粉剂药物需要溶解 ,特别是一些化疗药物 (如顺铂等 )每次用药量大 ,每支需要的溶解液多 ,必然需要反复抽吸 ,这样则会造成输液袋活塞处漏液 ,瓶塞橡胶颗粒经针头注入输液袋内 ,针剂内压力大造成药液外渗致使用药量不足等缺点。为此我们使用一种简便易行的溶解粉剂药物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取排气管两根 (输液器内所备 ) ,取其中 1根用灭菌剪刀将软管剪至距针梗 2~ 3cm处 ,另 1根去掉排气软管保留针头 ,将针梗插于第 1个针头之软管另一端 ,使两个针头同时连接于 1根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化疗仍是其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对血管都有刺激性,如阿霉素、顺铂等。药液一旦渗出于皮下,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不良后果,给患带来很大痛苦。笔现将在临床护理中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肿瘤病人化疗中的护士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方法根据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从化疗防护设施的建立、化疗药物配制操作规程的制定、化疗药物污染物的处理几方面进行。结果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经验。结论从预防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操作,增强防护意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阿沙吉尔粉剂溶解后所占体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沙吉尔(注射用赖氨匹林)是近两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退热药物,其水溶性好,可作注射用,避免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强大的解热镇痛作用,并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因此近年来阿沙吉尔很受临床医生的青睐,尤其是儿科应用更为广泛。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本院及周边各家医院的调查,我们发现护士在配制药液时,通常以便于换算的毫升量的生理盐水来溶解药液,即0.9g的阿沙吉尔用9ml或用3ml或用4ml的生理盐水来溶解,而没有考虑到粉剂溶解后的体积变化,因而直接影响了用药量的准确性。为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经临床类实验观察阿沙吉尔经溶解后的量均值实际增加了0.525ml,应当引起我们临床护理同仁们的重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瓶装粉剂的配制常产生瓶塞碎屑 ,又易堵塞针头 ,导致溶液中的瓶塞微粒增多。在静脉滴注过程中 ,瓶塞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微血管栓塞 ,大量的微粒可引起热原反应〔1〕,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在药物溶化过程中 ,瓶塞堵塞针尖时 ,更换针头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使医疗成本增加。为了减少这些弊端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起对配药针头进行改进 ,通过实验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用一次性 2 0 ml空针 ,一次性 12号针头 ,改进后的 12号不锈钢锥形侧孔针头 ,10 0 ml生理盐水配制青霉素或其他粉针剂。1.2 方法1.2 .1 配药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