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女,4岁。因发热5天,抽搐1次入院。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未测体温,伴头痛,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17×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血小板49×109/L;行脑电图检查示广泛高度异常,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给予头孢噻肟钠、炎琥宁、三磷酸胞苷二钠、甘露醇等药物治疗5天,住院期间患儿发生抽搐1次,呈全身性发作,持续约3分钟后自行缓解,喷射性呕吐1次,当时测体温41.2℃,遂入我院。既往体健,无结核接触史及癫痫家族史。查体:体温36℃,呼吸30/m in,心率80/m in。患儿处于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无抵…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7个月。因发作性抽搐10余次,于2000年4月9日入院。患儿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发绀,无双目上视及四肢抽动,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曾给予VitB1、VitB12等药物治疗。每次发作缓解后一般情况如常。近2天来患儿又出现抽搐。表现形式基本同前,但发作时间较短,持续约30秒钟缓解,共发作10余次,以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以往无外伤史。体检:T36.3℃,P122次/分,R28次/分。神志清,精神不振,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前囟约0.5cm×0.5cm,平坦,不紧张。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部无充血。心肺及腹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7×109/L,N0.52,L0.47,Hb121g/L,PLT275×109/L,血钙2.38mmol/L,血镁0.85mmol/L,血磷1.81mmol/L。血生化及血糖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我院儿科于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收治因服奋乃静致肌肉震颤抽搐3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儿女,4岁。因“腹泻呕吐2天、肌肉抽搐2次”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腹泻伴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当地医生给抗菌优、奋乃静2毫克口服。过两小时后出现颈部、四肢肌肉震颤抽搐,双眼发直、斜视,表情呆板,流涎,持续约7分钟后自行缓解。入院当日中午又服奋乃静2毫克,约两小时又抽搐1次,症状同前,但持续时间较前次长。两次抽搐时神志均清楚。既往无抽搐病史,家族成员中也无抽搐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24次/分,神志清楚,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双侧( )。末梢血化验:白细胞90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粒细胞58%,淋巴细胞40%,单核细胞2%,脑脊液:压力正常,细胞数1个/立方毫米。考虑肌肉抽搐的原因与服奋乃静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8个月。发烧、抽搐五天,呕吐四天于1980年5月5日急诊入院。5月1日上午发现患儿低烧、怠倦,中午体温突然升至41℃,阵发性抽搐,曾在当地诊治,肌注庆大霉素及“退烧针”。次日患儿体温39~40℃,静脉点滴青霉素(剂量不祥),体温持续不退,并出现喷射状呕吐,及尖声哭叫,抽搐加重,急转我院,以“流脑”住院。体检:体温38.5℃,脉搏135次/分,呼吸45次/分。营养发育好,神志不清,烦躁,口唇无紫绀。皮肤  相似文献   

5.
王丽  张宝玺  赵晓庆  马夫天  吴晓莉  刘娜 《临床荟萃》2007,22(22):1647-1647
患儿,男,5岁,主因发热伴右腿疼痛半月入院。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0℃,伴右膝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不伴咳嗽、头痛、呕吐、抽搐及皮疹等。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4×109/L,中性粒细胞0.81,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20×109/L。血沉35 mm/1 h,心肝肾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男 ,6岁。因头痛、呕吐 2天入院。于两天前出现头痛、呕吐 ,无发热、抽搐 ,经治疗无好转来诊。无生食猪肉习惯。 1年前曾因同样症状入院 ,诊为病毒性脑炎 ,经抗感染 ,降颅压等治疗 ,症状消失出院。半年前又因同样症状就诊 ,颅脑 CT见有钙化点 ,未予注意 ,仍诊为病毒性脑炎 ,经治疗好转出院。体格检查 :体温正常 ,神志清 ,精神不振 ,颈抵抗 ,心、肺、腹未见异常 ,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 ,巴氏征阴性 ,余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 WBC 8.9× 10 9/L ,N 0 .78,L 0 .2 2 ,脑脊液正常。入院拟诊病毒性脑炎 ,给予抗感染 ,降颅压等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儿 ,男 ,7个月。因发作性抽搐 10余次 ,于 2 0 0 0年 4月 9日入院。患儿于 2 0天前无明显诱因抽搐 1次 ,表现为意识丧失 ,面色发绀 ,无双目上视及四肢抽动 ,无大小便失禁 ,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缓解 ,缓解后曾给予VitB1、VitB12 等药物治疗。每次发作缓解后一般情况如常。近 2天来患儿又出现抽搐。表现形式基本同前 ,但发作时间较短 ,持续约 3 0秒钟缓解 ,共发作 10余次 ,以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以往无外伤史。体检 :T 3 6.3℃ ,P 12 2次 /分 ,R 2 8次 /分。神志清 ,精神不振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 …  相似文献   

8.
刘明杰 《临床荟萃》2006,21(15):1121-1121
例1,女,67岁,因头晕、言语不利、行走不稳1个月,抽搐6小时于2003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活动中出现眩晕,耳鸣眼花、呕吐,逐渐加重,行走困难,饮水呛咳,曾以"脑供血不足"静脉滴注脉络宁等药物无好转,并出现抽搐3次,每次1分钟,伴意识丧失而就诊.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精神萎靡,吟诗样语言,眼球水平性细小震颤,四肢肌力正常,双侧指鼻轮替实验及跟膝胫实验不准,昂伯征阳性,走直线不能.头颅CT正常,头磁共振(MRI):小脑萎缩.腹部及盆腔彩超正常,血常规:红细胞3.21×1012/L,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5×109/L.胸片示左肺门阴影增大,肺CT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小脑萎缩,待除外肺占位病变.自动出院.2004年2月20日因精神障碍、抑郁、频繁抽搐、昏迷再次入院,双侧颈部可见肿大、融合的淋巴结.CT:左肺癌,纵隔转移.头CT:右额叶转移瘤,颅骨骨质破坏.1周后死于肺癌脑转移,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患儿李××,男,6个月.因肢体烫伤去某私人诊所就诊,误输入20%甘露醇240ml后,出现频繁抽搐,急送我院.查体:T39.5℃,一般情况差,昏迷状,四肢及面部肌群频繁抽动,口唇发绀.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呼吸56次/min,可见抽泣样呼吸,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率240次/min,律齐,心搏有力,腹软,肝右肋下约3cm.胸前及两上肢、手掌处可见浅Ⅱ°烫伤,面积约2%,血压:16/12kPa.急查血常规:HB100g/L、RBC 3.00×10~(12)/L、WBC 19.6×10~9/L、N68%、L32%.血生化:血钾3.72mmol/L、血钠123.8mmol/L、血氯91.7mmol/L、血钙2.3mmol/L、CO_2CP19.2mmol/L、BUN4.9mmol/L.头颅CT显示:(1)蛛网膜下腔出血,(2)天幕缘及枕部脑内出血.入院后给予先锋铋抗感染、止血、补给1/5张含钠液,洋地黄类药物强心等一系列处理,并给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增强脑细胞活性药物,入院后第二天抽搐停止,心率降至148次/min,血压9/5kPa,出现黑便,急查大便潜血( ),血常规HB60g/L、RBC2.0×10~(12)/L,WBC11.6×10~9/L、N75%、L24%、M1%、BT2min、CT3min.立即给予输血,并给予洛赛克静注(20mg/次/d)5d,黑便停止.入院后第7天  相似文献   

10.
曹×,男,13岁,因头痛呕吐三个月伴抽搐而入院。患儿于入院前某日曾因喝酒后突感头痛,腰痛、脐周痛伴频频呕吐食物残渣,翌日凌晨出现抽搐,双手握拳,双眼上翻,面色苍白,唇绀,意识不清,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当时测血压180/130mmHg,1天之内共抽搐8次,经用镇静、降压药后仍有头痛呕吐、血压维持在160~190/100~120mmHg。在某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40天。因发热4天入院。体温39℃左右,无呕吐、无抽搐,吸奶减少。孕1,产1,足月顺产,无窒息史,母乳喂养。无特殊家族史。体检:T39.6℃,皮肤未见皮疹,前囟平,心肺(一),腹软,四肢活动正常。血常规WBC11.6×10~9/L,N0.48,L0.52。入院第2天出现烦躁,前囟饱满,双眼凝视,立即腰穿脑脊液,外观混浊,蛋白( ),定量2.48g/L,细胞数260×10~6/L,单核0.15,多核0.85,糖<0.55mmol/L,氯化物107mmol/L,脑脊液涂片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给于大剂量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静滴治疗,仍然持续高热。脑脊液培养报告为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药敏试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6个月.因发热5天、抽搐3天、昏迷1天,于1995年3月12日入院.患儿于5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继之出现烦躁,易哭闹.曾去村卫生所检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带药回家治疗.但服药两天未见好转,哭闹声音嘶哑,吐字不清,听到高音时易出现抽搐.四肢肌肉常呈痉挛状.急送乡医院测体温38.5℃,体检除巴彬斯基征(±)外,余(-).查血: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78.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给予氨苄西林及其他药物静滴,并作对症处理.在输液过程中不断出现抽搐.第2天呈昏迷状.急转我院诊治.患儿父母身体健康,周围未见有同样病人.生后母乳喂养,1周岁时断奶,平时身体健康.既往未患过麻疹、水痘、腮腺炎.近期未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6个月。因“鼻阻3天,神萎7h”入院。无发热,无咳嗽,无呕吐,无腹泻,无抽搐病史。入院前8h家长自用鼻眼净滴鼻1次,共约6滴。5h前患儿出现神萎、面色苍白、唇周紫绀、大汗淋漓,全身发凉,家中予以保暖无好转而就医。入院查体:T36.5℃,P140次/分,R40次/分,面色苍白,神萎,呼吸促,唇周略发绀,无鼻扇及三凹征,咽充血,心肺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5岁,因头痛头昏、行走不稳3月入院。5个月前由于发热腹痛诊断“胆囊炎”而用庆大霉素32万u/日,静滴13天,后改用链霉素0.75g/日,肌注8天,出现头痛头昏,视物摇晃感,非喷射性呕吐1次,行走不稳,右耳鸣听力下降。考虑药物中毒而停药。病中无意识障碍及抽搐等。体查:体温36.3℃,脉搏84次,呼吸20次,血压15/10kPa,神清,眼底正常,有水平性眼震,脑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腱反射正常,Romberg征欠稳,不能走一字路,体表感觉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 患者男,21岁,因四肢关节肿痛伴下肢皮肤紫癜一周入院。入院前一周,无明显原因出现膝踝关节红肿、疼痛,渐累及肩、肘、腕关节,并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院外曾用抗生素治疗过,无明显效果,且症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鼻衄及牙龈出血。入院时查体:体温36℃,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12kPa,心肺腹无异常体征,肩、肘、膝、踝关节周围皮肤可见点片状大小不等的紫癜,压之不褪色,束臂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0×10~9/L,中性0.75,淋巴0.25,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200×10~9/L。入院诊断:过敏性紫癜。入院后给予强的松、红霉素、扑尔敏治疗,入院后第10天出现恶心、呕吐频繁,查体:腹部有弥漫性压痛,腹水征阳性,出  相似文献   

16.
潘静  赵瑞芹 《临床荟萃》2008,23(18):1359-1360
例1,男,3个月,主因发热、呕吐1天,发现皮肤瘀斑半天,抽搐1次,于2006年5月7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热型不规则,不伴咳嗽、流涕,伴呕吐1次,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无脓血,每日4~5次,于当地诊所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安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14个月,主因发热7天、吐泻1天于2008年10月1日入院。患儿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热型不详,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及抽搐,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停药后复升。1天前患儿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伴腹泻,为黄色稀便,共两次,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儿自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18.
李信芳  韩萍 《新医学》2003,34(5):319-319
患儿,女,10岁。因阵发性抽搐1.5日于2001-04-20入院。患儿1.5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四肢强直,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每次持续5~10分钟,使用地西泮可缓解,间隔1~5小时发作次,共8次,抽搐缓解后意识不清。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等。否认药物、食物中毒史及外伤史。患儿出生时无窒息史,平素学习好。父母及家族中无癫癆病患者。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1/8kPa。浅昏迷状,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淤斑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  相似文献   

19.
都贵竹  翟淑芬 《临床荟萃》2009,24(18):1635-1635
患儿,男,20天,主因呕吐、针刺部位出血不止2天伴抽搐2次,于2008年6月19日时间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9周,顺产,生后无窒息,纯母乳喂养,有间断腹泻病史。入院前2天出现呕吐,面色苍黄,且抽搐2次,无发热、昏迷。于当地医院肌肉注射镇静药、补钙,出现针刺部位出血不止。治疗2天无好转到我院。查体:体温37℃,呼吸40次/min,脉搏140次/min。意识清楚,反应欠佳;皮肤黏膜苍黄,贫血貌;前囟1.5cm×1.5cm,稍隆起.张力稍高;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存在;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20.
例1.彭某,男,3(1/2)岁,因发热,流涕,咳嗽3天入院。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周围血WBC4.6×10~9/L,N0.44,L0.56。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炎。给予聚肌胞2mg,肌注,隔日1次。第1次在发热39℃情况下肌注右侧臀部,肌注后患儿诉肌注部位疼痛,半小时后整个右腿疼痛,并出现右侧下肢不能屈、伸、抬,不能行走,膝反射引出,肌注部位正确,局部不红肿。嘱热敷,约2小时后慢慢好转。隔日肌注左侧臀部,肌注时体温正常亦出现以上类似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