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检测观察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引起心肌损害的意义。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同时2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明显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心脏损害。[方法] 检测糖尿病母亲婴儿32例(观察组)和正常婴儿30例(对照组)的血清血糖、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对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观察组8例低血糖.对照组无低血糖病例,有低血糖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②观察组与对照组CK、CKMB、AST和LDH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前者有心脏损害临床表现23例(71.9%),后者无心脏损害表现;③观察组中有心脏损害临床表现者,上述4种酶异常率高于无心脏损害临床表现者和对照组;④糖尿病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者,新生儿心脏损害和心肌酶水平高于血糖控制良好者。[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围产儿心脏损害;糖尿病母亲婴儿的心脏损害程度与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心肌酶改变可作为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指标之一,结合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可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又分为高胆Ⅰ组(205.2~256.5umol/L),高胆Ⅱ组(256.5~307.8umol/L),高胆Ⅲ组(>307.8umol/L).对照组为我院爱婴病房同期出生的37例健康新生儿,包括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8例及无黄疸新生儿9例.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受损的相关指标变化及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ST、LDH、HBDH、CK水平均高于新生儿、小儿临床标准,而CK-MB水平与临床正常标准相符,CK-MB/CK比值<6%.血清HBDH、CK-MB及CK-MB/CK比值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不同程度高胆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值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心电图均未显示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没有明显损害.2.新生儿早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心肌酶谱-AST、CK、LDH、HBDH及cTnI值可能会暂时升高,提示临床医生对早期新生儿诊断心肌损伤仅依靠心肌酶谱、cTnI值增高是不够的,一定要根据新生儿临床表现及心脏彩超、心电图改变并结合新生儿日龄去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对30例HPH患儿及30例胎龄、体重与HPH组相近的非HPH患儿(对照组)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作血气分析记录血氧分压(PaO2)。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第1天:HPH组患儿PaO2降低,PASP升高(均P<0.05);血清心肌酶谱增高(P<0.05),血清CK-MB与PaO2、PASP呈负、正相关(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第7 d:HPH组新生儿PaO2、PASP及血清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血清CK-MB与PaO2、PASP均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HPH可导致新生儿心肌损害,心肌损伤时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且与血氧分压及PASP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同时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高损害越明显,而且与早产因素相关。检测心肌酶谱(CK、CK-MB)及肌钙蛋白(cTnI)能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2例小儿热性惊厥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莉英  陈颖  石霖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35-1636
[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抽搐后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热性惊厥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 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 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 tate dehydrogenase,LDH)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治疗热性惊厥患儿时要注意保护心肌,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马俊枝  刘琳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117-21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窒息后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时窒息新生儿82例,轻度窒息50例,重度窒息32例为观察对象,无窒息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72 h内采静脉血3 ml,6 h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根据有无后遗症分为预后正常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AST、LDH、CK-MB、HBDH在重度组与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ST、LDH在轻度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血清酶活力均较预后正常组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谱升高越显著,且可用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高血红素血症新生儿(HBN)心肌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入院的260例伴心肌损害的HBN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入院并未发生心肌损害的60例HBN患儿作为对照,比较2组一般资料、心肌酶谱水平肌钙蛋白Ⅰ(cTnI)及IM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心肌酶谱、IMA与cTnI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IM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表达水平以及心电图QTd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酶谱AST、LDH、CK-MB的AUC分别为0.740、0.751、0.773,cTnI的AUC为0.746,IMA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AUC为0.927。结论 联合检测IMA和心肌酶谱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8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分为:心肌酶异常组、心肌酶正常组;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将两组患儿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分析各组患儿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血气指标与心肌酶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无心力衰竭组心肌酶学变化较正常对照组也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CK-MB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r=0.518,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45例,占88.24%.[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对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63-356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14例窒息新生儿生后24 h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增高,重度窒息组CK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心肌损害总发生率为85.05%,轻度窒息组为83.52%,重度窒息组为92.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CK-MB活性增高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文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68-2569,2574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国际心脏病协会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将临床确诊的40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划为A组,40例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划为B组,4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划为C组,作为对照组。电泳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血清中心肌钙蛋白I(cTnI),MMB和肌红蛋白(MYO)含量。将检测的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回顾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血清cTnI、MMB、MYO含量、AST、CK及LDH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不典型组患者的血清中cTnI、MMB和MYO含量明显增高,AST、CK及LDH活性增高(P﹤0.05);但与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比较,血清中cTnI、MMB、MYO含量和CK活性升高明显,而AST和LDH活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联合检测无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还是明确诊断之后的治疗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激适应建立对应激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应激适应的整体动物模型,为研究应激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持续束缚建立应激适应模型,高效液相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换算成皮质酮含量,Nagarolsen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适应组大鼠经过应激后,血浆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的分泌水平,血浆LDH、a-HBDH、CK-MB活性显著低于应激组;Nagarolsen染色和电镜结果表明:适应大鼠应激后,心肌损伤明显弱于应激组。[结论]建立了适应动物模型,适应能够降低应激所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方明晓 《现代医院》2007,7(1):13-14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1)水平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18~24小时经股静脉抽血2ml送检,检测cTn-I、肌酸肌酶(CK-MB)水平,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样本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各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Tn-I水平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为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86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的随机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A组血糖≤7.7 mmol/L,B组血糖7.8~10.9mmol/L,C组血糖≥11.0 mmol/L。结果①C组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明显高于A、B组(分别为44.6%比23.5%、29.5%,p<0.01)。②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B组(分别为8.9%比4.4%、4.8%,p<0.05)。结论合并高血糖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观察患者2 h内胸痛缓解情况,2 h内每30 min描记ECG1次,24 h内每2 h查CK及CK-MB1次。结果35例符合冠脉再通者26例,再通率74.29%;其中5例发生皮肤粘膜、齿龈出血及穿刺部位出血,死亡2例,为冠脉未通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安全、使用方便、副作用发生率低且轻微,适合基层医院对AMI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谱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组60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30例,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作肝功能、心肌酶谱(CK、CK-MB、LDH、AST)及hs-CRP检测。结果高胆红素组治疗前心肌酶谱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趋于正常(p>0·05);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发生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有助发现其心肌损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卫民  何玉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58-215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入院后作心肌酶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血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电图发生明显改变,死亡16例。[结论]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明显,预后越差,应早期应用保护心脏药物,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外界高温(40℃)附加运动负荷(游泳)对SD大鼠TXB2与6-K-PGF1a比值(T/P)的影响,结果提示:大鼠受热后体温迅速上升,TXB2及6-K-PGF1a水平亦增高,以TXB2增高幅度较大,各组T/P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大鼠心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Na-K-ATP酶反应物减少,G4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更明显,与G3比较,G4动物游泳能力明显降低(P<0.01)。还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意义和机理。  相似文献   

19.
沈铀  李贵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73-257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心肌酶变化规律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2例中毒患儿心肌酶(AST、CK、CK-MB、LDH、α-HBDH)进行连续监测.并设置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各中毒组血清心肌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中、重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毒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增高,监测心肌酶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后血清E-selection(E-选择素)的影响,推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建立心梗模型。2周后分别将2×106个细胞悬液和无血清培养基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仅行两次开胸手术。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检测外周血中E-selection含量,从而探讨干细胞移植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2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6.04±14.47)ng/ml,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含量为(24.29±8.51)ng/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4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3.02±17.78)ng/ml,虽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仍显著(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E-selection含量为(17.45±7.22)ng/ml,与心梗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2周和4周E-selection含量均较心梗组有下降趋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不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