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发作形式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有关问题。方法选择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共564例,随访1~2年观察所有病人癫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性癫发病机制,总结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病人继发癫者66例,癫发生率11.7%(66/564)。其中脑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2%(30/294),脑栓塞为12.7%(14/110),脑出血为12.9%(16/124),蛛网模下腔出血16.6%(6/36);69.7%的继发癫发生在脑血管病发病的2周内;出血性卒中多表现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治疗上以抗癫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不需长期服药。结论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为11.7%,以蛛网模下腔出血最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全面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部分性发作,其中早发性癫(2周内发作)占69.7%,抗癫药物有效,一般不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卒中类型、部位、出现时间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5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脑卒中继发癫痫中出血性卒中多为早期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缺血性卒中多为部分性发作,皮质损害易引起癫痫发作。结论 早期发作的脑卒中患者随着原发病的好转多无需服药,而晚期发作患者多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94例脑卒中病例中90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1.3%,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最多(42.2%),急性期癫痫发作占78.9%,恢复期癫痫发作占21.1%,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在病灶部位间(皮质/皮质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卒中急性期继发癫痫者预后较差,急性期和恢复期继发癫痫均应给予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探讨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2100例脑座中病例中19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1%,早期癫痫发作6.04%,晚期癫痫作3.09%,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48.44%)、每月1-2次多见(58.33%),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晚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议晚期发作癫痫应进行严格系统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的卒中类型、部位、出现时间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 5 0例脑卒中继发癫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脑卒中继发癫中出血性卒中多为早期发作 ,以全身性发作多见 ;缺血性卒中多为部分性发作 ,皮质损害易引起癫发作。结论 早期发作的脑卒中患者随着原发病的好转多无需服药 ,而晚期发作患者多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卒中类型、部位、出现时间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卒中继发癫癎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脑卒中继发癫癎中出血性卒中多为早期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缺血性卒中多为部分性发作,皮质损害易引起癫癎发作.结论早期发作的脑卒中患者随着原发病的好转多无需服药,而晚期发作患者多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9.6%);部分性癫痫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早期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中毒继发癫痫97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51例CO中毒者中的97例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11.4%,其中早期癫痫发作68例(70.1%)多于迟发性癫痫29例(29.9)(P<0.01)。发作形式以强直-阵挛发作和强直性发作最多(60例,61.9%),早期癫痫发作和迟发性癫痫均以中老年多见,分别为69.1%和79.3%。26例(26.8%)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治疗,其中19例(19.6%)为迟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疗效远低于早期癫痫发作(P<0.01)。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癫痫以早期癫痫发作为主,多见于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强直性发作,早期癫痫发作预后良好,而迟发性癫痫较差。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100例脑卒中病例中192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姓率为9.1%。早期癫痫发作6.04%,晚期癫痫发作3.09%,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卒中类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我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立议对晚期发作癫痫进行严格系统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与机理探讨(附148例报告)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对148例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发病机理与卒中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6.4%,早期癫痫发作4.3%,迟发性癫痫2.1%。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迟发性癫痫可因胶质疤痕形成癫痫灶所致。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来脑卒中860例继发癫痫发作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7.91%,早期发作5.08%,晚期发作3.02%,前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心源性脑梗死;后多见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病损累及皮层是重要的的致痫因素,多脑叶受累使癫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血肿刺激和出血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及缺氧,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大量放电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机制,晚期癫痫发作是与胶质细胞增生、疤痕形成、萎缩粘连或中风囊等致痫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可能的病理机制、药物治疗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近3a脑血管病继发癫痢发作8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脑出血41例(47.7%),脑梗死27例(31.4%),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20.9%),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46例(53.49%),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20例(23.26%),部分运动性发作17例(19.77%),癫痢持续状态3例(3.49%)。脑电图异常74例。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癫痫发生率较高,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动态脑电图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经抗癫痢药物治疗,随访1a,75例无再发作,2例死亡。有9例需长期服抗癫痫药。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与癫(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痈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60例脑卒中病例中10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10%,早期癫痫发作6.04%,晚期癫痫发作3.96%。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是癫痫发作的重要病因,皮质病变更易导致癫痫发作。积极控制发作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报告急性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43例,平均发病年龄58.2岁。其中,脑出血26例(60.5%),脑梗死6例(16%),脑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25.6%)。癫痫发作时间以卒中后24小时内多见(76.7%)。痫性发作形式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少数继发全身大发作。EEG阳性率占91%。治疗用药以苯妥英纳、卡马西平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部位、类型、治疗时间及效果等分析,并按病情轻、中、重三组进行功能康复评分。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1%(50/980),其中早发癫痫72%(36/50),迟发癫痫28%(14/5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72%(36/50),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28%(14/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7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10例。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绀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AH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及腰穿证实的234例SAH患者中38例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SAH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16%,以大发作多见,少数为局限性或精神运动性发作;早发型癫痫发生率为84%,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47%,仅临时用过抗癫痫药;迟发型癫痫发生率为16%,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 SAH较易继发癫痫.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7.
65例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二周内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1050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生率为6.19%,早期癫痫发作与出血部位(皮层或脑叶)的关系密切。降颅内压脱水治疗抗癫痫药物对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大多有效,但伴发早期癫痫的脑出血病死率为27.69%,并明显高于无继发癫痫的脑出血病死率18.98%(P<0.01),结论:脑出血后伴早期癫痫发作多见于皮层脑叶出血,且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脱水和抗癫药治疗有效,但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2010-07~2011—07,我院诊治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对其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现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在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2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其余60例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控制,病死率为25.0%。结果表明,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越早,发作频率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在抢救脑出血的同时,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对于成功抢救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继发癫痫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24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癫痫发作的7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0.22%,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性,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与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卒中急性期癫痫发生率较恢复期癫痫发生率为高,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期癫痫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癫痫则须进行严格系统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54例老年人脑梗死病例中50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1%,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水肿、缺血缺氧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因素,迟发癫痫是因胶质疤痕中风囊形成所致。建议对迟发性癫痫应进行严格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