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畸种植支抗稳定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支抗的重要性已为正畸医生广泛认识,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的矫治效果.而传统支抗控制方法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作用,对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支抗手段的需求促进了正畸种植支抗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对种植支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这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案.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支抗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一种新的支抗方法。稳定、有效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种植体稳定的支抗效果扩大了生物力学的矫治范围,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本文就正畸种植支抗的优缺点,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研究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发展、类型与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正畸支抗的重要性已为正畸医师广泛认识,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做到“该动的牙动、不该动的牙不动”,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矫治结果。然而,传统支抗控制方法中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正畸临床需要寻求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这种需求促进了正畸种植体支抗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种植支抗的迅速发展,微螺钉种植体已在口腔正畸领域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微螺钉种植体的应用范围广泛,可提供稳定支抗,植入手术简单,患者舒适感高,实现了正畸过程中支抗的完全控制。本文就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与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稳定的支抗在正畸矫形治疗中十分重要.正畸通常利用牙齿将矫形力传递至颌骨以发生颌骨变化.这种利用牙列的矫形方法不仅不能提供满意的支抗,而且还会产生各种不理想的牙齿移动和根吸收.因此,将矫形力直接施加于颌骨上的方法更为理想.近年来,种植支抗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口腔正畸领域用于矫形治疗.本文就种植支抗在正畸矫形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适宜、稳定的支抗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有效的支抗控制对正畸治疗尤为关键,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一直备受正畸医生的关注。在临床操作中正畸医生采用多种措施对磨牙进行支抗控制,如:种植体、后倾曲、Nance弓、横腭杆等,本文针对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关于磨牙支抗的控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正确设计和对支抗的良好控制是正畸病例治疗成败的关键。传统支抗控制方法中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种有别于传统支抗模式的种植体支抗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使支抗得到了更加有效地控制,一些传统正畸治疗中的疑难复杂病例也可以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作为种植体支抗的一个主要类别,微钛板支抗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主要就微钛板支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骨内种植体作为支抗来进行口腔正畸和矫形治疗是一种有效,理想的方法,种植体的支抗作用稳定,可靠.使临床可矫治的范围大大增加了.本文就影响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种植因素,正畸和矫形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特殊类型的支抗  相似文献   

9.
种植支抗是口腔正畸和矫形治疗加强支抗的一种有效、理想的方法,本文就种植支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种植体-骨界面区组织改建,种植支抗应力分布及正畸力对种植支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钛钉正畸种植支抗即刻负载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恒牙列正畸病例需要最大支抗者,采用国产自攻型(钛合金)和非自攻型(纯钛)2种微型钛钉作为正畸支抗,前者采用自攻法植入,后者采用非自攻法植入.2种钛钉均为即刻种植、即刻加载.结果:共计种植国产微型钛钉正畸支抗20例52枚,直径(mm)×长度(mm)分别为1.5×12、1.2×7、1.6×11.3种规格.其中成功47枚,失败5枚.在体负载时间3~8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2种国产微型钛钉用作种植支抗可以满足临床正畸需要.但微型种植钛钉植入后即刻加载约有10.4%的松动失败率,特别是1.2mm×7mm的微型种植钛钉.  相似文献   

11.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种植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内收前牙的量,以及牙槽骨改建的程度.方法:26例正畸治疗患者,上牙槽骨前突,UD-SN角、Ul-SN角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轻度拥挤,正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分为实验组(种植支抗)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25岁);对照组(传统强支抗)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18~30岁(平均21岁).正畸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测量前后牙及牙槽骨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牙内收量2组比较.种植支抗组显著大于传统强支抗组,牙槽骨改建的变化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前牙内收时垂直方向的变化,种植支抗组无变化,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伸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磨牙近中移动,种植支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移动量无统计学意义.而传统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在近中移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中种植支抗辅助治疗牙槽骨前突和内收前牙,可获得最大程度的前牙内收;支抗牙近中移动量微小;相应的牙槽骨改建变化在种植支抗组与传统支抗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微螺钉种植支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的正畸支抗,具有支抗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微创、舒适、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笔者就影响微螺钉稳定性的因素及微螺钉组织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Ŀ������ٴ�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ffi[1]将正畸支抗定义为"对不希望发生的牙齿移动的抵抗".正畸移动牙齿过程也就是支抗控制过程,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对于矫治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口腔正畸加强支抗的特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抗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何控制好支抗,贯穿于正畸治疗的始终,如果支抗丧失将会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除了常规的加强支抗的方法以外,本文介绍了几种特殊的加强支抗的方法,如种植体支抗、药物加强支抗等。目的在于探讨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优缺点、发展前景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正畸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畸支抗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口腔正畸学也不乏用模糊概念来取代精确测量的习惯做法,正畸支抗控制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正畸医师越来越重视临床证据的准确性,于是,以往对于正畸支抗控制的经验性描述逐渐显露出其弊端。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对支抗的系列研究结果,阐述了最大支抗传统概念的模糊性、定量测量支抗丧失时常被忽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讨论了最大支抗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种植支抗作为多学科交流融合产物,无疑对正畸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目前国内外对于种植支抗的关注度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微螺钉种植支抗将成为口腔正畸种植支抗的主要趋势。微钛板种植支抗由于其优势,如脱落率极低、固位钉远离牙根、植入时或牙齿在较大范围内移动时也不会累及牙根、临床加力简单、不依赖于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可为多种复杂错矜畸形提供治疗选择。由于微钛板埋入手术的损伤较大,术后肿胀较明显,术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心理以及较高的费用均影响了微钛板支抗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而组织相容性好、稳定性强、简单、微创、舒适的微钛板种植支抗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对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的患者3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通过Pancherz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正畸疗程。结果种植支抗组较口外弓组在覆盖、磨牙关系以及上中切牙位置方面改善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种植支抗组较口外弓组上磨牙位置更为稳定(P〈0.05),正畸疗程更短(P〈0.05)。结论种植支抗比传统口外弓支抗增强上颌支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种植钉与口外力作为正畸强支抗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头帽口外力装置和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对正畸病人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唇露齿,牙列拥挤和/或前牙前突的患者20名,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头帽口外弓加强后牙支抗;第二组使用助攻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 ①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没有发生松动和脱落.②使用口外支抗组总的治疗时间平均为23.9月,种植支抗组平均为20.9月.③使用口外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平均2.91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5.07mm,治疗前后U1-SN角度的差值为15.7°;而使用种植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移动平均1.05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69mm,U1-SN角度的差值为12.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要比头帽口外力装置能够更好的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张立亚  刘佳 《口腔正畸学》2011,18(4):209-210
目的 初步分析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的临床效果,探讨正畸治疗中选择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的适应证及该项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6例埋伏牙患者的8颗埋伏牙运用种植支抗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后对牙齿的松动度、牙髓活力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检查,并摄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牵引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6例患者经3~5个月的牵引后埋伏牙萌出,牙髓活力正常,未发现牙根吸收.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支抗充足,患者不适感降低.结论 运用种植支抗牵引埋伏牙为埋伏牙牵引治疗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正畸治疗中正确的支抗设计、控制和应用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Tweed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系统的支抗预备在各类错牙合正畸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今临床上已有多种增强支抗的装置可供正畸医师选择,但仍不能起到绝对支抗的效果。因此,临床中伴有严重拥挤、深覆盖等不希望丢失支抗的病例,牙齿排齐和侧貌的改善受到影响,虽然口外装置是加强支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操作较繁复,在临床上患者常有排斥的心理,近年来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临床支抗选择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高角骨性Ⅱ类患者,使用传统口外支抗还是种植支抗,能起到患者面型最大改善的作用,Tweed理念中的支抗预备是否可以经由种植支抗的多方应用而起到更为符合现今正畸医师的操作理念的作用,这是现今临床中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