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扩散信号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健康成人骨盆DWI检查资料,分析比较骨盆骨髓扩散信号的年龄特征及与年龄、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50岁前后男性骨盆骨髓扩散信号变化不显著,女性变化显著;50岁前,男女骨髓扩散信号存在差异。男女骨盆骨髓扩散信号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男女骨盆骨髓扩散信号与年龄负相关(r=-0.214,-0.636),而男性骨盆骨髓信号与ADC值不相关,女性呈正相关(r=0.392)。结论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扩散信号与年龄、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 一、骨盆及髋关节解剖提要1.骨盆: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共同组成。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在未成年期,上三块骨籍软骨相连,成年后,软骨骨化,三块融合为一,统称为髋骨。骨盆前方的耻骨部分由纤维软骨相连,虽然有一定活动度,却并非一个完善的关节,故又可称为“半关节”。骨盆后部两侧髋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活动度很小,周围关节囊纤维层发达。骨盆侧方髋臼与股骨构成髋关节。骨盆是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躯干的重力通过骨盆传达到下肢,下肢的震荡也通过骨盆上达脊柱。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骨盆损伤越来越常见,其中高能量骨盆损伤的治疗对临床骨科医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按解剖学分类,骨盆损伤可分为前方(耻骨联合、耻骨支)损伤和后方(髂骨、骶髂关节、骶骨)损伤.骨盆后方区域是人体承重的"中转站",其结构的完整性是患者直立、行走的重要保证;占骨盆稳定性的60%~70%,而骨盆前方结构对盆腔内脏器的保护极为重要,且是应力均匀分布的不可或缺的保证,对骨盆的稳定有30%~ 40%的作用.因此,该两部分结构的重建均具有重要意义. 骨盆损伤的早期治疗以挽救生命为主;而后期治疗则以恢复骨盆解剖结构、重建其力学稳定性为最主要目的.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但由于骨盆及骨盆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复杂性,因此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传统的骨盆固定技术常需要进行广泛的手术显露其深部结构,有时术中会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而术后又有创口愈合困难的风险,有文献报道,其感染率高达25%[1-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例骨盆火器伤尸体解剖观察,探讨骨盆火器伤早期伤情特点,总结死亡原因,以提高骨盆火器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扩散加权成像(DWI)性别、年龄间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名健康成人骨盆DWI检查资料.将骨盆骨髓扩散信号分为3大型并测量ADC值,分析骨盆骨髓扩散分型及ADC值年龄、性别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30岁前后、女性50岁前后骨盆扩散分型变化明显,20 ~ 50岁间男女骨盆扩散分型差异明显,50岁以后差异不显著.20~50岁间,女性髂骨、坐骨ADC值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耻骨ADC值高于男性,且骨盆扩散信号、ADC值与年龄存在一定负相关.结论 骨盆DWI可用来反映骨髓年龄、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半骨盆在矢状位上旋转移位,为判断骨盆在三维平面上的旋转移位建立基础,从而为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骨盆解剖结构及术前或术中骨盆正位X线影像学资料,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影像学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程度.选取不伴骨性结构异常的尸体骨盆标本10具,用铅线对每具标本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前缘进行标记.模拟矢状位半骨盆旋转移位,摄改良的骨盆正位X线片.使用影像测量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与计算,通过统计学分析,验证课题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结果 测量同一骨盆双侧髂前上棘至同侧耻骨联合前缘的连线距离,左右两侧连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测量计算得出的旋转侧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的角度与实验设计中的2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骨盆解剖形态和影像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改良骨盆正位,通过X线片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获得骨盆空间移位的量化指标,能够指导复位操作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助于骨盆骨折移位的闭合复位.  相似文献   

7.
A型题(1-10) 1.下列有关生理性骨盆类型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妇人型骨盆——入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横 径等于或稍大于前后径。 B:男人型骨盆——有三角形入口,“一”字 形骶骨,山峰样切迹。 C:扁平型骨盆——骨盆浅,中下段横径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骨盆软组织来源10例,骨性骨盆来源7例。骨盆软组织来源者多位于臀部肌肉或肌间隙(7/10),骨性骨盆来源者多位于双侧髂骨或累及髂骨(5/7)。5例显示钙化,其中软骨肉瘤2例,表现为多发环状及条状钙化,另外3例为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及血管肉瘤,为散在少量点状钙化;11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囊实性,12例为实性。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9.
X线和CT在骨盆损伤诊断中的作用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和CT诊断骨盆损伤部位和稳定性的敏感度,方法:所有59例骨盆损伤病人均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和CT检查,随机任选一名不知道病情的医生进行评估分析,然后由另一组医师对所有影象结合临床再次综合分析,得出病人骨盆损伤伤情和稳定性的正确结论,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前后位平片对所有骨盆损伤的诊断率是66%,其中前环是78%,而CT的诊断率是86%,对骨盆损伤稳定性的评价,前后位平片是74%,出入口位是75%,CT是93%,结论: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联合CT检查对骨盆损伤位和稳定性的判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骨盆倾斜度,是指人体直立时骨盆人口平面在与水平面所构成的角度,在产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X线摄片、CT检查能准确测出人体骨盆倾斜度,但因人体需接受X线、检查费用昂贵,许多产科工作者通常采用骨盆倾斜度外测量方法:人体处于直立状态,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线连线与水平面所造成的角度。作者对60例正常女性行骨盆、腰椎CT侧位定位像检查,发现传统的骨盆外测量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骨盆倾斜度,以第5腰椎棘突末端做为后点测量是不恰当的。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9~45岁正常女性60例行CT侧位定位像检查,其中未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