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鱼际]1.方法应用针刺疗法。取双侧鱼际穴,用1.5寸毫针向掌心斜刺0,8~1.0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2.疗效应用本法治疗100例,1次治愈30例,2次治愈26例。经治疗痊愈(咳嗽停止,喉痒  相似文献   

2.
针刺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95-1996年在人工流产术前对精神较紧张者针刺合谷、三阴交穴(晕针者不作为观察对象),对减轻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16例,针刺组与对照组各58例,皆为妊娠40~70天。年龄最小20岁,最大47岁。针刺组初孕者45例,2胎以上者13例;对照组初孕者47例,2胎以上者11例。术前检查均无禁忌证。1.2治疗方法针刺组:术前30分钟用0.40号25mm针直刺人合谷13~20mm,行捻转补法,再用0.40号50mm针直刺入三阴交穴25~35mm,行捻转泻法。以上两穴均留针30分钟,10分钟运针回次,30分…  相似文献   

3.
头针疗法从1971年开始用于治疗瘫痪及各种伴有神经系统障碍的疾病,有显著效果,受到许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国内各地治疗中风偏瘫的有关资料综合整理如下。 1 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概况有人分析了从1971年至1984年间已发表的67篇学术论文,6145例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头针部位均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足运感区为主;针刺手法则多为快速150~320次/分的持续捻转法;总有效率在85.7~96.0%,显效率在(包括基本痊愈)34.2~85.7%之间。近年报道的  相似文献   

4.
腹泻,农村中夏秋季节最常见。近几年来,我院采用针刺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取天枢(双)、足三里(双)、关元、止泻穴。发热加曲池(双)。快速进针,大幅度捻转提插,至出现酸、麻、胀感,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捻转提插2-3次,出针时再捻转提插,快速出针。每天1-2次。二、病例介绍: 例1:黎××,男,18岁,阵发性腹痛,拉水样便已月余,每日腹泻5-8次,无呕吐。曾反复用止泻、抗菌剂效果不好。后于门诊针刺3天痊愈。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很多,本文就1981~1991年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一、针刺治疗 1.毫针 张德林取患侧厥阴俞,捻转进针5~7分,得气后留针O.5~1h,治疗42例(病程在3天以内),均针1次肿块消失。张应勤取内关穴治疗70例,在行针过程中令病人轻轻按压肿块,针1次痊愈61例,针2次痊愈9例。柯元荣针刺足三里,对急性乳腺炎初起者针1次即愈,但对  相似文献   

6.
二年来,我们对10例色觉异常——色盲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疗效尚满意,现作如下介绍。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18~24岁,农民8例,工人1例,干部1例,诊断红绿色盲9例,红绿色弱1例。治疗方法: 一、选穴:风池(双)、翳明(双)、攒竹(双)、太阳(双) 二、方法:以上四穴每次均用,捻转进针,平补平泻,要求每穴针感放散至眼部或前额部,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捻转一次。隔日针刺一次,10日为一疗程,满一疗程后休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酒渣鼻10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1.取穴:素髎、迎香、印堂、上星。 2.方法:以上穴位针刺得气后,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休息7天后再行第2疗程。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2例。治疗1疗程者3例,2疗程者7例。禁忌:在治疗期间禁酒、辣椒、姜、蒜等刺激性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针为主结合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针刺治疗,取穴:大椎、风府、风池、翳明、后顶等穴。手法:用30号或32号1.0寸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观察疗效。结果:52例中痊愈20例(38.5%),好转25例(48.1%),无效7例(13.5%),有效率86.5%。结论:项针为主结合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一) 我用针刺肩井穴疗法,几年来治疗急性乳腺炎30多例,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80%的患者是一次即愈。患者取坐位,选患侧肩井穴,以快速进针方法,刺2-2.5寸,反复捻转,使膨胀(干心)下达乳房卩。然后畄针10-15分钟,在畄针期间再行捻转1-2次。出针后让患者卧床休息2-3小时。乳房胀痛、发烧等症状即逐渐消失。(宁陵县柳河公社柳河大队赤脚医生纪廷祥)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本组354例患者中,男211例,女143例,年龄19~56岁,病程2~8天。 治疗方法:①选穴:压痛点、悬钟、后溪、落枕点。配穴:大椎、风池。②针刺和手法:落枕点、后溪、悬钟,按需要选其一,也可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作间歇运针,并嘱患者前后左右转动颈部,疼痛可明显缓解,活动明显改善。疼痛未解再刺压痛点、大椎、风池。针后可加以按摩或火罐,疗效更加。一般针刺1次后,疼痛和功能障碍可消除。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显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偶有疼痛,但不明显。 无效:针10次,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痊愈344例,97.2%。显愈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量针刺对偏瘫屈肘痉挛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低频捻转针刺组和高频捻转针刺组,每组28例。两组均所取穴位相同,患侧上肢臂臑、臑会针刺时斜刺进针1.5~2 cm,以针至肱三头肌肌腹为度,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操作。低频捻转手法针刺捻转频率每分钟50~60转、捻转幅度360°~720°;高频捻转手法针刺捻转频率每分钟180~240转、捻转幅度90°~180°,两组均操作2 min,留针20 min,其余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不进行手法操作。针刺前、针刺2周(5次/周)后分别测定痉挛肌肱二头肌肌腹处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RMS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针刺治疗2周后两组RMS值与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高频捻转针刺组RMS值与低频捻转针刺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高频率、小幅度捻转针刺能更好地降低痉挛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12.
针刺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痉挛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资料56例胃痉挛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2 3例 ,女 33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38岁。临床均排除阑尾炎、胃肠穿孔等器质性疾病。2 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 ,双下肢屈曲 ,暴露双膝 ,选用 1.5寸不锈钢毫针 ,垂直刺入双侧足三里穴 1寸左右。得气后 ,双手同时捻针 ,行大幅度快速提插捻转泻法 ,使针感尽量上行 ,连续行针 5分钟 ,留针 30分钟 ,必要时留针 4 0分钟 ,每 5分钟行针一次。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痊愈 :针刺后 30分钟内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 :针刺后 30分钟内疼痛明显减轻 ;无效 :针刺后 30分钟内疼痛减轻不明显。3.2 治疗结…  相似文献   

13.
二年来,我们用针刺气海穴,治疗小儿遗尿症36例。气海穴走任脉,位于脐下1寸5分。针刺是每日下午6~7点钟,施术一次。于皮肤常规消毒后,按年龄大小进针4~5分,留针20~45分钟,出针后让患儿入睡。36例平均针刺次数5~7次,痊愈者30例,好转者3例,其余不明。  相似文献   

14.
笔者多年来常以针刺中渚穴治疗急、慢性坐骨神经痛,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疗效良好。方法是:泻法进针1~2寸,针尖向上,中强度刺激,得气后让患者做急吸气、慢呼气连续2分钟之后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一次,每天一次。针后一般初起急性的一次即愈。病程长的需连续针刺并同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淋巴结炎在外科临床上常常见到,轻者可自愈,重者来不及治疗则易化脓。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可使炎症在化脓前迅速消退。笔者曾治10余例,一般在1-2天内痊愈,其中一例竟在2小时内全部消退。现介绍如下: 取穴:患侧足三里、三阴交和肿大区两侧1厘米处取2个阿是穴。手法:重刺激,大弧度捻转,慢插急提。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可留针30~60分钟。出针时不闭其孔。先取出阿是穴的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则采用较强手法多行针  相似文献   

16.
自 1996年以来 ,运用针刺加按摩治疗术后尿潴留 6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6 0例患者中 ,男 42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者 6 0岁 ,年龄最小者 18岁 ;发病时间最长者 3年 ,最短者术后数小时。二、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 :取双侧涌泉穴 ,中强刺激不留针。关元、气海、中枢任选一穴 ,内关双侧 ,留针 2 0分钟 ,10分钟行针 1次。(2 )按摩治疗 :取穴、中极、气海、关元等穴。手法 :摩法、按法、揉法。操作 :顺时针方向摩小腹约 6分钟。按摩上述穴位 ,每穴约 1分钟。三、治疗结果本组 6 0例 ,痊愈 5 7例 (占 95 % ) ,小便流畅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次·min~(-1)针刺组和120次·min~(-1)针刺组。体积分数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次·min~(-1)、120次·min~(-1)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对胃运动频率、波幅进行提取分析。结果:60次·min~(-1)捻转手法抑制大鼠胃运动,120次·min~(-1)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呈现促进趋势,出针后抑制或促进胃运动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顽固性呃逆的针灸治疗效果,本文选取了2015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就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纳入患者均为经中西医药物治疗三天以上或经过其他医院针灸治疗无效后,且无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主要针对内关、公孙、足三里、胃俞、膈俞等穴位,采用提插捻转等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1分钟左右,进针后动留针30-60分钟,其间捻转刺激3至5次后出针,1天2次(上下午各1次)。30例病例中,1天内(上、下午各治疗1次)治愈28例,2天内治愈2例。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效果,可快速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基层医院有治疗需求的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80例中年龄20~39岁,未生育受术者32例,生育后受术48例。素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者36例。术前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不作为本病例。 1.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取双侧公孙和内关穴。经常规消毒后,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1分钟左右。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一般治疗不超过3天。 2.治疗结果 80例在腹痛发作时,经针刺后立即止痛或缓解59例,针完后止痛或缓解者21例。在针刺后数小时疼痛复发者,可再刺上述穴位,仍可痛解。人流术后腹痛者针刺镇痛有效率为100%。 3.典型病例王××,女,23岁。生育1胎,受人流术数分钟后,自觉少腹疼痛,逐渐加重,经检查未见其他病变。当时肌注654-210mg、口服强痛定2片。1小时后疼痛不减,改用上针刺法后疼痛立即缓解。3小时后疼痛复作再刺,疼痛消失,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40例疗效显著。一般资料:患者40例,其中脑血栓形成22例(男14例)女8例。脑栓塞12例(男8例女4例),脑出血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2-78岁,病程最少的一个月,最多的4年以上。治疗方法:1、头针取穴:偏瘫失语者取瘫痪对侧头皮运动区,偏麻感觉异常者加感觉区,晕者加晕听区,命名性失语加言语二区,感觉性失语加言语工区,运用不能症加运用区。2、头针操作方法:根据临床体征选定刺激区,采取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常现消毒,针与头皮呈30度角,沿皮捻转过针,达到该区的深度,加快捻转200次左右,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