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高龄老年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我所62名患良性前列腺增生离休老干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非那雄胺(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非那雄胺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别在3个月、9个月、2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29例93.5(%),对照组总有效率22例(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那雄胺(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BPH)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非那雄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检查联合超声吸附和冲洗诊治血精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中心自2010年10月至今采用精囊镜联合超声吸附和冲洗诊断和治疗血精症30例,所有病例均为药物和物理治疗失败,采用精囊镜镜进行经尿道的精囊检查和治疗,对精囊内存在暗红色的感染性精浆或血凝块和精囊结石给予超声吸附和冲洗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5 min。住院时间37 d。结果显示慢性精囊炎23例,精囊结石5例,单侧射精管梗阻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24例患者的血精症状消失,3例7个月后、3例患者10个月再次出现。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检查联合超声吸附和冲洗治疗血精症创伤小,安全,无精囊损伤、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效果良好,可为治疗血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辣椒辣素联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安慰剂对照组(B组)。A组15例,2%利多卡因40mL灌注保留30min排空后再用辣椒辣素溶液(100μmol.L-1,100mL)膀胱灌注保留30min后排空。B组15例,用安慰剂呋喃西林溶液(1∶5 000)替代辣椒辣素及利多卡因,方法同A组。观察A、B两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1个月、用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尿急程度)和尿动力学参数(FDV、MCBC、Qmax)。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比较,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辣椒辣素联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子宫内膜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11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联合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27%(107/11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78%(70/90),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3/11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7/90),两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少,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方法 选择有联合用药指征的BPH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特拉唑嗪+非那雄胺的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3g,1次/d.结果 观察组完成随访57例,对照组完成随访55例,均无急性尿潴留和前列腺出血情况发生.治疗1个月后2组IPSS、残余尿量和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IPSS和残余尿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在IPSS、残余尿量和夜尿次数方面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拉唑嗪+非那雄胺联合用药治疗BPH的基础上,加服金匮肾气丸能进一步减少夜尿次数和改善临床症状,而对前列腺体积、血睾酮和血雌二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六五生精汤治疗弱精子不育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24例男性弱精不育症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给予六五生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五子衍宗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均取患者的精液作为参考数据。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56/62),女方妊娠率为12.9%(8/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45/62),女方妊娠率为4.8%(3/6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五生精汤对男性弱精子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槐角丸合诺氟沙星胶囊治疗急性精囊腺炎性血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诺氟沙星胶囊合槐角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胶囊合安络血治疗,15d为一疗程.结果 一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8例、7例、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例、7例、12例、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诺氟沙星胶囊合槐角丸治疗急性精囊腺炎性血精症有明确的临床效果,价格便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锦  童福易 《抗感染药学》2006,3(3):112-11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9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5MU/d,肌注,连用15d后改tiw,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d,3个月后改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tid,疗程共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剂量疗程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标志和HBV载量。结果: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9%(28/51)与34.0%(16/47),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9.8%(5/51)与6.4%(3/4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8%(30/51)与40.4%(19/47),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复制功效并可减轻药物副反应故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永刚  肖宇  黄朝霞  吕杰强 《中国药业》2012,21(24):103-105
目的分析生精胶囊联合雄激素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就诊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小剂量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精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1例(33.33%),有效35例(55.56%),无效7例(11.11%),对照组患者痊愈11例(17.46%),有效32例(50.79%),无效20例(31.7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精液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精胶囊联合雄激素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雄激素治疗,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顺尔宁)联合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儿童哮喘病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口服孟鲁斯特钠和ICS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ICS吸入治疗。观察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喘息消失的基本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8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孟鲁斯特钠联合ICS治疗效果较常规疗效好,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1.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微血管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对增生前列腺中微血管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89例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人分为 2组。非那雄胺组 4 3例 ,年龄(71±s12 )a ,用非那雄胺 5mg ,po ,qd ,术前服用 5~ 7d ;对照组 4 6例 ,不用药并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2组术后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CD3 4和PCNA的检测。结果 :非那雄胺组术中输血 6例 (14 % ) ,输血量 (2 8± 9)mL、术后继发性血尿 5例 (12 % ) ;对照组分别为 15例 (33% ) ,(87± 19)mL ,18例(39% ) ,(P <0 .0 5 )。 2组免疫组化血管数、血管内面积、血管壁面积分别为 (66.0± 1.9)条 ,(15 2 .3±1.8)cm2 ,(14 3.5± 1.9)cm2 和 (12 7.0± 2 .3)条 ,(338.8± 2 .3)cm2 ,(4 4 2 .5± 2 .3)cm2 (均P <0 .0 1)。其PCNA阳性表达分别为 2 3± 3和 4 7± 3(P <0 .0 1)。结论 :非那雄胺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组织增殖和微血管形成 ,防止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PSS评分明显下降,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保列治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Finasteride is used to treat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pattern hair loss (androgenetic alopecia or APA).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formulations with increased solubility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finasteride are proposed using gallate-containing compositions within embolic microparticles or paste. Finasteride solubility in either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or tannic acid (TA) solutions was assessed using HPLC.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or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microspheres (100–400 μm) containing finasteride and EGCG or TA were effectively manufactured. Embolic particles were loaded with finasteride/EGCG/TA. Dermal uptake of TA/EGCG/finasteride topical compositions was measured in pig skin. The solubility of finasteride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using EGCG- or TA-based compositions. Finasteride loaded microspheres released over two months which was increased by EGCG or TA inclusion. Embolic particles soaked up finasteride and EGCG or TA and released the encapsulated drug over two weeks. Dermal uptake of finasteride from EGCG- or TA-based formulations was enhanced between 10 and 50 fold in layers as deep as 500 μm when compared to a generic control formulation. Gallate-based formulations of finasteride increase drug solubility and allow for effective release of the drug from embolic formulations. Paste or powder EGCG- or TA-based formulations of finasteride greatly increase dermal penetration of the dru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病人随机分为口服中药治疗组(n=62)和静脉注射抗生素对照组(n=34)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有效为93.55%,对照组有效率为41.18%;治疗组月经失调、痛经、腰痛及下腹疼痛等伴随症状的治愈率分别为70.0%、50.0%、93.5%,对照组分别为25.0%、20.0%、11.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疗效好,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必可酮、斯奇康联合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把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病人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吸入必可酮加肌注斯奇康注射液;对照组40例,仅吸入必可酮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结论:必可酮、斯奇康联合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唐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12-2113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2009年AAD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不停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加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2粒(每粒含双歧杆菌0.5亿个),每天3次口服,服用7~10d.对照组停用抗生素,并加用口服甲硝唑500 mg,每天3次,连续7~10d.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8例患者,其中痊愈15例,显效8例,痊愈率为53.6%,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患者15例,痊愈6例,显效3例,痊愈率为40.0%,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是防治AAD安全有效的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姚佳沛 《云南医药》2009,(4):428-430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血精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43例血精症患者的精液进行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检测,与140例正常生育者精液进行对照研究。UU,CT检测采用培养法和快速免疫法。结果243例血精症患者共检出UU感染94例占38.68%、CT感染36例占14.81%、UU和CT同时感染23例占19.65%;而对照组感染UU6例占4.29%,CT感染2例占1.43%,UU和CT同时感染1例占0.714%。)(。检验,UU的检测结果:x^2=58.779,P〈0.001,CT的检测结果:x^2=21.45,P〈0.005;UU+CT的检测结果,x^2=14.276,P〈0.005,可见血精症患者感染UU,CT以及UU+CT同时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均可能导致血精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散口服及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0.3~0.5 mL/(kg.d)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结合经皮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6例(占74.3%),有效4例(占11.4%),无效5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中显效15例(占42.9%),有效7例(占20.0%),无效13例(占37.1%),总有效率为6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肢复合伤中应用高压氧的效果。方法 82例下肢开放性复合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手术、清创、皮瓣转移,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共进行20 d。观察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肉组织恢复情况、皮瓣转移存活率和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局部肿胀消退,无疼痛或轻度压痛患者27例(64.3%),对照组在治疗后局部肿胀消退,无疼痛或轻度压痛患者13例(3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1例患者行皮瓣转移,存活20例(95.2%),对照组有18例患者行皮瓣转移,存活15例(83.3%),观察组皮瓣转移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愈合41例,愈合率97.6%;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愈合37例,愈合率92.5%.观察组在愈合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下肢复合伤炎性反应、提高皮瓣转移存活率和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病灶局限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TACE2次后,再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仅给予TACE3次。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瘤体缩小率[TSR(PR+MR)]为66.67%和4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AFP下降率两组分别是100%和8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半年、1年、2年累积生存率实验组分别是100.00%(15/15)、60.00%(9/15)、33.33%(5/15),中位生存时间18.5个月;对照组分别是80.00%(12/15)、33.33%(5/15)、20%(3/15),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TACE联合3DCRT近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