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医认为,失眠多是由于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神失所养所引发,其病理机制是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上,多从安神定志、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调整经络等思路上调养.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有效的失眠症经络穴位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难眠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通过调理脏腑和气血阴阳的平衡,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失眠患者除了可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消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睡前不要抽烟,更不能喝酒、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之品。每天要坚持适当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胃不和则卧不安",主要病因为饮食、劳逸、七情失度,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卫气不能由阳入阴,神失安宁",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辨证论治,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林晓晖 《现代医院》2005,5(7):80-81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调整阴阳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失眠的疗效。方法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加服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剂,观察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睡眠情况。结果调整阴阳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养心安神、调整阴阳法用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睡眠疗效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由精神紧张,或忧思郁结,或嗜食肥甘,饮酒过度等使肝肾阴阳失调,脾胃失和所致。治疗原则以平肝清热,育阴潜阳,滋肾涤痰等为主。下面,介绍一些有助于降压强身的药茶方。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研究表明,老年人普遍存在着微循环障碍,约48.3%的健康老年人在虚证的基础上夹有血瘀的表现,笔者认为,淤血阻络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机。一方面,老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调,阴阳俱虚,血气失和,气血运行不畅,虚中夹瘀;另一方面,病情日久,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人们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加剧,失眠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中医学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是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肝气郁结以及肝郁化火,气血不足,阴阳失衡。本研究旨在探讨百乐眠胶囊对肝郁阴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诊断的失眠病例68例  相似文献   

8.
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痰证、眩晕、心悸、胸痹等症的范畴。以眩晕、胸闷、空腹时血浆脂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等为临床特征。本病外因是久食膏粱厚味和肥甘之品,内因为老年体衰或先天不足造成肾的阴阳失调。其病机是肝肾亏损,痰瘀内阻。现介绍高血脂症常用食物验方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经》原指胃气上逆喘不得卧之"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后世医家引申为从脾胃病入手论治失眠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胃"的含义、"胃"的生理、"胃"的功能论述"胃不和"的病因病机;"胃不和"导致"卧不安"也分虚实,即饮食积滞,劳倦脾虚都会导致阴阳失交而致失眠。  相似文献   

10.
《健康大视野》2009,(20):64-64
你知道吗?失眠的人睡前若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即可达到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人体阴阳的兴旺盛衰,正是依靠食物的阴阳属性来调节和维持,人们在选用食物或食疗时,应分清阴阳,科学搭配。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长期失眠可引起疲劳、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由于被七情所伤,常因恼怒、忧思、悲恐、惊吓而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寐。大家都知道,人是靠食物吸收营养的,饮食对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  相似文献   

13.
《社区医学杂志》2009,(2):47-47
<正>儿童失眠,往往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疾病所伤,逐渐形成偏盛偏衰的体质,进而演变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以肾阴不足为本,虚阳浮亢,心肝火盛为标,从而发生失眠。用药物治疗失眠,往往对孩子的肝肾功能有影响,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食疗方: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主要病因为阴阳失调,阳盛阴虚,阳不交阴而至失眠。针灸为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失眠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障碍。善取任督调和阴阳失眠主要病因为阴阳失调,阳盛阴虚,阳不交阴而至失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而任督二脉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总结胡幼平教授运用针灸从督脉论治失眠的思路与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胡教授门诊学习,观察胡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总结其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结果:整理并总结出胡教授运用调督八阵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结论:失眠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针灸治疗宜调督安神、调理脏腑气血阴阳,选穴上常用督脉腧穴、百会八阵穴和夹脊穴,配合辨证选穴,针、灸、罐法同用,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能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冬病可以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为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或减轻症状。“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19.
杨庆  方威  赵文 《家庭医学》2016,(4):58-59
正中医的升降学说以轻清宣散之品来调理气机升降,以气机的上行下达来达到调理一身之阴阳、调和脏腑经络功能、畅行津液血液之代谢、调达疾病之虚实的作用。其以中焦之气机为关键,中焦为气血阴阳运化之枢纽。酒为辛热之品,过饮可伤及五脏六腑,但以湿热蕴结胸中为病机所在。笔者在临床观察大量使用栀子豉汤调理中焦气机升降,顺酒类升散之性来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形成,阴阳相济,水乳交融,是为太极。中医养生理论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内宇宙,维持这个内宇宙平衡的也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平衡了,百病不生,健康长寿。阴阳失调了,外在就表现为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