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首位致死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女性冠心病发生率增加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而且与血脂异常关系重大,后者多发生于绝经后。与男性相比,女性总胆固醇在绝经后开始升高,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出现下降,前者与女性冠心病明显相关,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指南推荐在高危人群中应用降脂药物预防冠心病,同时女性应尤其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而女性冠心病的病死率却仍在上升,因此针对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十分紧迫。现综述女性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尤其是与男性迥异之处。其中不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身高、出生体重;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雌激素减少与激素替代治疗、铁过多、生育孩子的数目等。高敏C反应蛋白等可能是女性冠心病的风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对心脑疾病有何影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李小廷医师函问:一般认为雌激素对动脉硬化症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女性冠心病患者常在绝经后发病。而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通过雌激素与男性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认为高雌激素血症可能是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怎样论...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雌激素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秦树存王士雯王琪程云绝经前女性对冠心病的易感性低于男性,绝经后服用雌激素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雌激素对脂蛋白的良性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已发现,雌激素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活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已成为共识.绝经后妇女在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时,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并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内环境的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在非脂质代谢机制作用下女性性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体内雌激素、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以及雌激素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关系。方法对31例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股动脉采血检测雌二醇、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8±7)vs(24±10)ng/L,P0.05,而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则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9±5.9)vs(1.9±1.3)mg/L;(59±11)vs(46±13)ng/L,P0.01。雌二醇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106,-0.203,P0.05)。结论雌二醇、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影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与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绝经后期是指女性最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最常见,发病也最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结果不绝于耳。 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起因是源于女性患冠心病常常是较男性晚发10年。因此,学者们推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女性在停经前内有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很可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而停经后雌激素分泌停止.缺少了保护的激素。因而女性发病与男性相同.及后在女性停经后使用激素代替疗法.但是结果并不如预期.想象冠心病发病率下降.而是激素并不起到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松  陆建建 《内科》2007,2(1):33-3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患者性激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比较30例绝经后CHD患者和30例绝经后正常女性的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绝经后冠心病患者E2显著降低,T、P、FSH、LH无明显差别。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TGH、LDL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与血脂谱异常有关,提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控制CHD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传统危险因素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0~55岁女性294例,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294例患者中10例无法获取冠状动脉造影资料,7例拒绝参加随访,共287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7.3个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42例和非冠心病组145例。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血脂异常发生率、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及绝经者所占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访18个月,失访25例,共18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RR=6.775,95%CI(2.041,22.495)]、血脂异常[RR=3.611,95%CI(1.239,10.524)]、吸烟[RR=4.927,95%CI(1.584,15.326)]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哮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及EMbas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哮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采用NOS量表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利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HR值及95%CI值,并根据入选文献的研究性别、地域、人群来源差别,以及入选文献质量评分的高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6篇,随访队列总人数为510 822例,累计冠心病患者18 1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患哮喘者相比,哮喘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HR=1.41,95%CI:1.36~1.45,P0.001);亚组分析显示,哮喘人群中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高于男性,按地域、研究人群、质量评分不同进行的亚组分析均提示哮喘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女性性激素、血脂变化与冠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和血脂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绝经后女性C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较对照组的E2、E2、E/T、HDL-C明显降低,TC、TG、LDL-C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CHD患者的E2与TC、TG、LDL-C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E/T与TC、TG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脂异常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女性心血管系统因有雌激素的庇护而极少患冠心病,因而人们放松了对女性冠心病的警惕。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认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在性别之间表现并不平衡,女性冠心病病死率逐年上升,且有许多异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特点。本综述主要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探讨,进而提高人们对女性冠心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骨密度雌二醇 (E2 )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研究了 6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Ward’s三角的骨密度 ,雌激素雌二醇及血脂 ,同时以 60例绝经后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作对照。  结果 :冠心病组骨密度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冠心病组中合并骨质疏松的比例高达 40 %。冠心病组雌二醇较对照组雌二醇降低 (P <0 0 1)。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随着病程增加骨密度降低 ,呈显著负相关 (r=-0 93 ,P <0 0 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提示 ,骨密度与雌二醇呈正相关 (r=0 686,P <0 0 1) ,与甘油三酯 (TG)呈负相关 (r=-5 51,P <0 0 1)。  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随病程延长其骨密度趋于降低 ,雌激素降低及甘油三酯的增高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症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冠心病)135例和对照组(无冠心病)1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及孕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相关性。结论围绝期妇女的体重、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水平等是导致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除采用镇静剂加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外,还要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体重,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应用雌激素的利弊。方法 选46例绝经妇女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38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以上二组中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予以尼尔雌醇(每月2mg/次)或安慰剂(每月1片/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经过尼尔雌醇6个月干预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尼尔雌醇替代治疗能改善血脂异常,有利于绝经后冠心病妇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与冠心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雌激素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扩张血管等作用,能防止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16年1~12月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58例(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42例(未合并冠心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有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否吸烟、饮酒、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BMI≥24 kg/m~2、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吸烟、BMI≥24 kg/m~2、伴有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是降低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对34例老年冠心病2以腔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比值和口服葡萄糖负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与空腹血脂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且IR指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叶明显负相关,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猝死诊断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且在猝死发生前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猝死患者47例,另随机收集同期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未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结果 47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8例,年龄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7±12.67)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血脂异常3例,肥胖13例,有吸烟史23例,有冠心病家族史10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冠心病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更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控制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