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博   《中国医学工程》2013,(7):95-96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匹多莫德和盐酸米诺环素);对照组1(单纯口服匹多莫德);对照组2(单纯口服盐酸米诺环素),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周,停药2周后静脉血查RPR,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阴转率为17.5%,有效率为77.5%;对照组1阴转率为14.28%;有效率为37.14%;对照组2阴转率为11.42%,有效率为34.28%;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有一定疗效,但对血清阴转率疗效不明显,提示梅毒血清固定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比青霉素疗效更好的药物,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L)-6、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生素、抗组胺药、钙剂和抗凝剂等治疗。实验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400 mg/次,1次/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6例,症状均较轻。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HSP具有较好效果及安全性,并能降低复发率,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6、8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生素、抗组胺药、钙剂和抗凝剂等治疗。实验组辅以匹多莫德口服液0.4g,1次/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血清IgG、IgA和IgM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例和8例,较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86,P〉0.05)。随访6个月及1年,实验组患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66和4.53,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降低其复发率,作用与其能调节患儿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及增强儿童体液免疫功能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梅毒产妇血清固定者,观察并比较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和滴度下降的情况。方法选取60例进行了梅毒血清固定健康教育和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的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名,观察组给予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苄星青霉素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TRUST转阴和滴度下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RUST转阴率、滴度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TRUST滴度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分散片、乌灵胶囊及苄星青霉素针联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件 《华夏医学》2009,22(3):461-462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45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疔组23例,以头孢曲松1.0静脉滴注,1次/d,共15d复治;对照组22例,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3次复治.复治后第3、6个月均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RPR下降2个或2个以上滴度为有效,RPR下降不到2个滴度为无效.结果:复治6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1例,痊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5例,痊愈率为68.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8,P<0.05).结论: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头孢曲松优于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阿昔洛韦治疗基础上,匹多莫德间歇冲击疗法和长程抑制疗法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率及复发次数的抑制效果.方法 5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照半随机方式分配至间歇冲击治疗组(A组)和长程抑制治疗组(B组),两组均在生殖器疱疹复发就诊时开始给予常规阿昔洛韦基础治疗.A组27例,仅在疱疹复发时口服匹多莫德0.8 g,2次/d,连服10 d;B组25例,口服匹多莫德0.4 g,1次/d,连服6个月,治疗后观察随访12个月.结果 在6个月治疗期间,A、B两组的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次数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后的12个月随访期间,B组的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次数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 在阿昔洛韦治疗基础上,匹多莫德长程抑制疗法可有效降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减少复发次数,其疗效明显优于间歇冲击疗法.  相似文献   

7.
杜军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5):433-433,435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结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疗效.方法:将51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①匹多莫德800 mg,每日2次,共2周,以后每次800mg,每日1次,共60 d.②伊曲康唑初始治疗200 mg,口服,每日2次,共2 d;后月经来潮第1天200 mg,每日2次,共1 d,共5个月经周期;性伴侣200 mg,口服,每日2次,共2 d,后工具避孕.③咪康唑栓初始治疗400 mg塞阴道,每日1次,共6 d.对照组不用匹多莫德,余治疗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9个月内累计复发率为15.4%(4/26),对照组9个月内的累计复发率为68.0%(17/25),前者累计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结合抗真菌药物对治疗RVVC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门诊就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匹多莫德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基础上,匹多莫德治疗组予匹多莫德40mg,每日2次口服,共两周,然后改为40mg日一次,总疗程60d。停药后随诊6个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其感染次数和感染持续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服药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感染持续时间比较,服药后感染次数明显减少,感染持续时间缩短,(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在儿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白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74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依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0.4 g/次,2次/d,2周后改为0.4 mg/d,连用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4均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23,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4.08、3.96,P<0.05).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并能减少其复发,作用与降低IL-4水平和提高血清IL-10水平、纠正血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周连山 《河北医学》2013,(8):1176-117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匹多莫德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给予静点更昔洛韦5mg.kg-1.次-1,1—2次/d,同时应用匹多莫德口服:〈2岁,一次0.2g,2次/d;〉2岁,一次0.4g,2次/d。对照组131例,给予静点病毒唑15mg.kg-1.d-1。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67.18%,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更昔洛韦、匹多莫德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唐青  许长礼  嵇仁样 《吉林医学》2011,32(14):2770-2771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疗效。方法:治疗组:头孢曲松钠100 mg/(kg.d),分2次静脉输注,青霉素60~80万u/(kg.d)分3~4次静脉输注,辅助治疗地塞米松0.15 mg/(kg.d)分4次静脉输注,连用4 d.对照组:头孢曲松钠?青霉素及地塞米松剂量用法同治疗组另加用氯霉素75 mg/(kg.d),1次/d静脉输注。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平均体温正常时间2.75 d,对照组3.75 d,t=1.56,P>0.05;治疗组2周脑脊液正常16例(80.0%),对照组为15例(75.0%),χ2=0.649,P>0.05,治疗组并发症1例(5.0%),对照组2例(10.0%),χ2=0.358,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无需加用氯霉素,且价格适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方法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结果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相似文献   

14.
对比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5 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组(GS 组,23 例)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 组,22 例)。GS 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 和8天静脉滴注,替吉奥胶囊75 mg/(m2·d),第1~14 天餐后30 min 口服,2 次/d,21 d 为一周期;GP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 和8 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d),第2~4 天静脉滴注,21 d为一周期。结果GS 组与GP 组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78.3%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S 组与GP 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75 个月和4.50 个月(p <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9 个月和8 个月( 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C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G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前者较后者毒副发生率低且可耐受,延长生存期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eftriaxone is commonly used as an alternative antibiotic drug in treating syphilis but clinical data on its efficacy are limited.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active syphilis to treatment with penicillin or ceftriaxone.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ing 2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Vener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VDRL) and at least one specific treponemal test. 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regimens of high-dose penicillin G for at least 2 weeks. Another 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eftriaxone 1-2g per day intravenously for 10-21 days. - Results: After a median follow up of 18,3 months all patients of the penicillin-treated group and 11 of 12 ceftriaxone-treated patients showed a ≥ 4-fold decline in VDRL-titers; 91% of them already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rapy. - Conclusion: Our serological data demonstrate a comparable efficacy of currently recommened penicillin and ceftriaxone treatment regimens for active syphil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氨曲南在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武宁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30g,1次/d;试验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氨曲南1.0g,2次/d。2组连续用药治疗3d,治疗后14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为96,o%,对照组治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接受氨曲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且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5、IL-18、IL-21和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4例为血清固定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15、IL-18、IL-21。检索全网数据库,纳入有关NK细胞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性且符合既定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IL-18、IL-21水平和NK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两组IL 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Meta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SMD=-0.64,95%CI(-1.08,-0.21),P<0.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8、IL-21和NK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相关,有望成为血清固定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例87例,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加替沙星组采用加替沙星注射液400mg/次,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1g/次,2次/d。疗程均为7~14d。结果加替沙星组和头孢曲松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86.1%,不良反应分别为6.8%和9.3%,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头孢曲松比较,疗效相近,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三黄汤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火毒壅盛型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7 d,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加硫酸镁纱布阴囊局部湿敷,试验组予静滴头孢曲松加复方三黄汤局部溻渍阴囊。对比组内及组间疗效。结果 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2组组间对比,治疗7 d后炎症指标(血常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其中试验组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复查阴囊B超显示患侧附睾肿胀消退明显。结论 复方三黄汤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火毒壅盛型附睾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疼痛不适,改善炎症指标,操作便捷,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最佳剂量和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四组 ,每组使用降纤酶静脉滴注总剂量相同 ,但每天剂量不同 ,大剂量组 2 0u/d× 3天 ,中剂量组 15u/d× 4天 ,小剂量组 10u/d× 6天 ,三组均进行基础治疗 ,用药同对照组 ,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脑复康 10~ 12g共 2 0天。结果 :四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大剂量组有效率 79.4 % ,中剂量组 85 .5 % ,小剂量组 5 6 .9% ,对照组 5 6 .1% ,而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剂量组均优于其余 3组 (P <0 .0 1) ,纤维蛋白原的下降程度亦是中剂量组效果明显 (P <0 .0 5~P <0 .0 1)。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使用中等剂量每天 15u总量 6 0u不导致出血 ,不但方法简便 ,经济实用 ,而且安全有效 ,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