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中的“痛痹”,俗称“坐臀风”或“腿股风”。其发病原因甚多,《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乃正气虚  相似文献   

2.
痹证(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多由于人体营卫虚弱,腠理不固,外受风寒湿三气侵袭,流注于经络、关节,使气血不得宣通所致。《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相似文献   

3.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分为风寒湿痹及热痹两大类,以风寒湿痹多发。在风寒湿痹中,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1]。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39例痹症患者,经辨证,28例属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资料与方法28例患者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平均39.5岁。病程2个月至20年不等,均被诊断为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行痹9例,痛痹11例,着痹8例。经口服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关节炎相当于中医的痹证,在我国现存的最早成书的医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了专篇论述。称“风寒湿三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风寒湿三气不与荣气合则不为痹,与荣气合则为痹,那么痹的形成也就当然存在着荣气之行涩和荣血衰少的不同问题,所以医家之治痹很多采用活血通络与养血补血之法。  相似文献   

5.
王志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93-2993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其病因多由久居濒水潮湿之地;或水上作业,劳力过度,劳汗当风,触冒风雨;或先天不足,新产之后,大病后期,气血虚弱,营卫空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所至。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痹症.<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可见痹证在我国几千年前就有较详细的认识了.  相似文献   

7.
中医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燕明 《广西医学》2008,30(12):1988-198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论述,且分为外虚内损型、湿热互结型、痰瘀交阻型、阳虚寒胜型.治疗通常多从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病因人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痹证多因人体营卫虚弱,腠理不固,外受风、寒、湿三气侵袭,流注经络,使气血不得宣通,运行障碍,内外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疼痛、麻木等。《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  相似文献   

9.
痹证治验     
邵淑侠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99-109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由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范畴。痹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从病因病机上,医家各有说法《,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张子和亦提出痹证以湿热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清·王清径在《医林改错》中还提出痹为瘀血致病说,书中之身痛逐瘀经等方,在治痹方面可谓独具一格。张景岳认为除了寒热的痹治有治凉之异外,血虚血燥…  相似文献   

10.
1《医学心悟·痹》 "痹者,痛也.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游走不定也. 寒气胜者为痛痹,筋骨挛痛也.湿气胜者为着痹,浮肿重坠也.然即曰胜,则受病有偏重矣. 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通用蠲痹汤加减主之.痛甚者,佐以松枝酒. 复有患痹日久,腿足枯细,膝头肿大,名曰鹤膝风,此三阴本亏,寒邪袭于经络,遂成斯症,宜服虎骨胶丸,外贴普救万全膏,则渐次可愈.失此不治,则成痼疾,而为废人矣."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背痛和背部强直,主要侵犯骶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约35%以上的病人可累及髋、肩、膝、踝、肘、足关节等.约有30%的病人以周围关节病变为其早期表现,其中主要为下肢关节.最后可因慢性脊柱强直、髋关节破坏而致残废.AS在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对痹症的病因、病机及分类做了精辟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古人又将AS称为“龟背风”、“竹节风”、“尪痹”、“顽痹”、“骨痹”、“肾痹”.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  相似文献   

12.
谈痹从虚治     
<正>痹者,闭而不通。痹证是由气血凝滞、壅塞经络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内经·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以医者治痹,多从风寒湿热之因,以祛邪为务。却不知痹证起于元精内虚,而成于风寒湿热外袭。1成因《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祖国医学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正气作用,重视其内因,同时也不忽视外因对机体的影响。《素问·痹论》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其病因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而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于肢节,肝肾虚损,筋骨筋脉失养,而受外邪侵袭,脾失健运,湿从内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0):839-8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 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 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 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腰痛、痹痛”等范畴。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劳损骨错、肾虚、风寒湿邪趁虚侵袭有关 [1]。1 1 寒湿痹阻 《素问·痹痛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肾气本虚, 复因冒雨涉水、湿衣裹身, 或汗水当风受寒, 或久居寒冷湿, 均可导致风寒湿邪趁虚侵入而发为…  相似文献   

14.
痹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德 《河北医学》2002,8(10):952-953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而金匮要略称本病为"厉节病",意即痛厉遍身百节,乃痛痹之甚者.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也有因身体热盛,再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发为热痹者,故痹征又有寒痹和热痹之分.对于发生关节严重变形,肿大、僵硬、屈伸不利、骨质受损的痹症,如<金匮要略>中所说:"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医学统旨>说:"肘膝肿痛,臂细小,名曰膝鹤风……."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邪气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凝滞 ,久而成痹。风胜者为行痹 ,其临床表现 :关节、肌肉疼痛 ,游走不定 ,遇寒痛增 ;湿胜者为痛痹 ,其表现 :肢体困重 ,肌肤麻木不仁、肿胀、邪留经络 ;郁而化热者为热痹 ,其表现 :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常兼身热。中医治疗须进行辩证施治 ,护理方面则要辩证施护 ,并且要注意八纲辩证 ,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按不同病证进行辩证施护 ,给予适当的处置 ,治疗痹证除注意全身症状外 ,更要注意局部的改变。临床上每个病证的表现不单纯…  相似文献   

16.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专篇论;如《素问痹论篇》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而现代医学中的风湿,风湿热、神经痛、面瘫、肌炎、痛风等均可按痹症进行辨证论治。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相似文献   

17.
《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帝曰 :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尻” ,指脊骨的尾端 ,即尾骶部。“踵” ,指脚后跟。“尻以代踵” ,当理解为脚无力而不能行走 ,用尾骶部来着地移行。“脊” ,指脊背部。“脊以代头” ,当理解为头部无力而下垂 ,脊背高耸来代替头的位置。从原文看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在冬季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为骨痹。骨痹不已 ,又反复感受风寒…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伤寒论》称之曰:“旭痹”;《金匮要略》称之曰:“历节风”;《于金要方》称之日:“痛风”。在病因上《内经》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等的论述。著名的方剂有:“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蠲痹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追风透骨丸、和合二仙丸……”,现代医家有焦氏的“旭痹冲剂”,  相似文献   

19.
痛痹乃常见病证,多由寒邪入侵肌肤、经络,损伤筋骨关节,闭阻营卫气血所致。《素问·痹论》云:“寒气胜者为痛痹”,故痛痹亦称寒痹。其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剧烈疼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为主要特征,甚者出现关节僵直变形、痿废不用,或变生他疾,危及生命。笔者临证多年,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正于同道。一、寒凝经脉淤阻气血《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邪入侵,致使气血不和,营卫失调,经络痹阻,血行不畅。症见拘急收引,卒然而痛。所谓“寒则气收”即此意也。《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  相似文献   

20.
凡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损伤血脉及心,引起肢体关节红肿、疼痛、重着、挛急、麻木,并伴有寒热表证者,称为风湿痹.又名脉痹、风湿.以其感受邪气偏盛不同,又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称.痹者,闭也.为气血凝塞不行之义.治疗不当,或病势转剧,复感于邪,可由脉及心,累及心脏,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日久损害心脏,而成心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