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罗曙佳 《吉林医学》2012,33(2):405-40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发生新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性反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81-8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肺性脑病昏迷患者17例,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气治疗12 h、24 h、48 h后意识状态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48 h的p H值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4 h、12 h、24 h、48 h的PaCO2值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12 h、24 h、48 h的PaO2与通气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面部压迫部位皮肤潮红及破溃7例,胃胀气5例,恶心2例,呕吐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谵妄3例。结论肺性脑病昏迷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的诊断标准:机械通气48h以上且X线胸片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性病灶,又无其他原因解释,同时至少具备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5.
钟建群 《吉林医学》2012,33(28):6261-6262
<正>临床上抢救重症患者,经常以气管插管或切开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MV)。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性反应,是机械通气中常见而严重的并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止使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部炎症,这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可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增高.我们对部分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滴人气道湿化液,明显地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通常指有创机械通气)48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常见原因之一。Chastre等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28%,病死率高达24%~76%。Shorr等报道VAP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延长9d,患者的医疗费用也明显增加,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8.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新的肺部感染。患者一旦发生VAP易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我国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  相似文献   

9.
王玲 《中外医疗》2010,29(36):163-163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医院内感染。国外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机械通气每增加1d,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下面就目前相关VAP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动态监测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1、24、72h及脱机前动脉血气,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机械通气1h后所有患者低氧血症均有所改善,通气24h后51例患者低氧血症明显改善,通气72h后48例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通气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气治疗结束后治愈51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1.07%。结论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病因的同时,早期有效的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肺炎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乃庆  秦红 《柳州医学》2007,20(1):25-2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ilator-associated Pneumomia VAP)是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拔除气管插管48h内所并发的肺部感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VAP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早发性VAP(机械通气时间4d)与迟发性VAP(机械通气时间4d)。早发性VAP多为对抗生素敏感的,常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感染。迟发性VAP多为抗生素耐药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和序贯机械通气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无创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及48h的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机械通气组PaO2及PaCO2在治疗后24h及48h均比常规机械通气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02及PaCO2在治疗后48h均比治疗后24h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增加了呼吸衰竭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并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共行机械通气治疗59例,发生VAP33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4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并发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均在确诊为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衰竭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并动态监测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后30min、1h、12h、24h、48h、72h和脱机前动脉血气。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机械通气12h后,低氧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4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后48h低氧血症均明显改善,36例患者72h后动脉血气均恢复正常。与上机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药物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对于病因的治疗虽至关重要,但呼吸功能的支持和监测是预后的关键。因此,适当放宽机械通气指征,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有利于防治因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引发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提高急性药物中毒救治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韦素清 《广西医学》2009,31(8):1222-12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Y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可达9%~70%,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病死率可达50%,因此,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医务人员关注的课题。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7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1例,现将相关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维持适宜气囊压预防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肺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r-associati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增多,VAP也逐渐增多,病死率呈上升趋势.VAP发病率为7%~70%,病死率高达50%[2].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对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宜气囊压(28 mmHg左右)以预防相关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较常见.一旦发生VAP,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造成脱机困难,阻碍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1-3].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用于VAP患者并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系指在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以上时,所发生的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俊  修清玉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50-2952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停用机械通气和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不包括非创伤性机械通气)。VAP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生率高。与无VAP患者相比,VAP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死亡率高。宿主的呼吸道防御机制破坏和病原微生物定植及侵入呼吸道是VAP发病机理的关键,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