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学东  韩进 《中级医刊》1997,32(11):28-29
通过对11例阑尾类癌的回顾性探讨,结合阑尾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点,分析了易导致阑尾类癌误诊的原因,重视阑尾切除术中的探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对已确诊的阑尾类癌应根据生长部位及浸润范围来决定手术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阑尾类癌占阑尾肿瘤的50%~70%,原发类癌38%~40%发生于阑尾,其次为回肠和直肠[1].大多数患者偶然发现.极易误诊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我院自1990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阑尾切除术2445例.术后阑尾常规行病理检查,证实阑尾类癌1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闪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117-118
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阑尾类癌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5%.占阑尾肿瘤的90%,阑尾是消化道类癌常见部位.而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本文对阑尾类癌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阑尾肿瘤中黏液囊肿、类癌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手术术式及预后的关系,总结其诊断、治疗的规律性.方法:搜集我院1970~2000年底间5 813例阑尾标本,发现阑尾肿瘤26例,其中类癌14例,平均年龄33.1岁;黏液囊肿8例,平均年龄40.6岁;腺癌4例,平均年龄55.4岁.结果:本组术前误诊24例,其中术前行B超检查16例次,均误诊.结肠钡剂造影11例次,诊断阑尾肿物,未能明确定性诊断.结论:阑尾肿瘤发病率较低,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经常被误诊.单纯阑尾切除对大多数阑尾类癌是足够的治疗;恶性黏液囊肿破裂后可在腹膜上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后容易复发;阑尾腺癌预后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总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合并阑尾炎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方法,避免及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本院1996-2001年间9例结肠癌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经冰冻切片证实为腺癌及黏液腺癌;2例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例病理示类癌或转移癌,另1例术后3个月出现不全肠梗阻症状,经纤维肠镜及钡灌肠检查分别证实为结肠肝区及横结肠癌;5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经纤维肠镜及钡肠检查证实为结肠癌。9例均在初次或二次手术中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对中年以上的急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应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宁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00-1000
本文报道1例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其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7年1月~2012收治的6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和嗜银染色观察。结果:6例术前临床误诊为阑尾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肿块位于阑尾末端4例,体部2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团状、缎带状、腺泡状、水纹状、假腺样等。6例CgA及NSE、Syn及NSE均阳性。1混合型例CK、CEA、EMA阳性。嗜银染色阳性。结论:阑尾类癌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异性,确诊靠术后病理检查。预后一般良好。阑尾类癌是消化道类癌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大约有19%的类癌发生在阑尾[1],阑尾类癌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阑尾炎和其他腹腔手术时发现。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  相似文献   

8.
邵庆红 《海南医学》2010,21(6):109-110
目的提高对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对5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进行分析,并进行嗜铬颗粒蛋白(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5例肿瘤临床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块位于阑尾尖端4例,根部1例。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经典的腺管状、岛屿状共3例,混合性类癌-腺癌1例,杯状细胞类癌1例。5例CgA、Syn、NSE均(+)。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炎症性疾病,确诊需术后仔细病理检查,再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该文就34年收治的消化道类癌56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其临床生物特性,比较不同部位类癌肿瘤大小及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胃类癌的发病年龄高于直肠和阑尾;直肠和阑尾类癌常<2cm,而胃、食管类癌常>2cm;直肠类癌局限在粘膜下层,而胃、阑尾类癌易浸润至浆膜层;胃类癌的淋巴转移高于直肠和阑尾;不同部位消化道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的大小、部位、表面情况、浸润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类癌,又叫着嗜银细胞瘤,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恶性肿瘤的疾病,好发于消化道的胃、小肠、结脑、直肠、阑尾,以及肺和其它部位,人体约有50%的类癌发生在阑尾,阑尾类癌发病率最高,是一种特殊类型低度恶性肿瘤。外国专家威尔森收集了3718例类癌资料,其中阑尾类癌1686例,占45%。国内综合报告279例类癌,其中阑尾类癌49全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阑尾类癌5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的0.51%。患者均以阑尾炎病史表现,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术后无转移及并发症,均健在。本文强调阑尾术中应有阑尾类癌的概念。若术中高度怀疑,应行常规冰冻病理检查,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防止该病的漏诊。本文就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临床处理原则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类癌少见,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最近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3岁,教师,本院职工家属,既往体健。因发烧,右下腹疼2d拟诊阑尾炎入院。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所见回盲部粘连成团,阑尾充血水肿,直径约0·8cm,切除阑尾。术后病理报告:阑尾类癌(本院病理医师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病人家属持病理切片请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会诊。会诊意见:阑尾肌层内见低分化腺癌浸润,可能为其它部位的癌侵犯阑尾,省人民医院除诊断腺癌外,尚不除外不典型阑尾类癌。于是阑尾切除术后第10 d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及其它脏器癌…  相似文献   

13.
阑尾类癌临床少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002%[1],因对此病认识不足,易误诊误治。本文总结安医大附院1986年1月至1977年12月共收治阑尾类癌12例,均误诊为阑尾炎,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33岁。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右下腹痛,伴发热8例,恶心呕吐7例,无一例出现类癌综合征。3误诊情况: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其中7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术中误诊10例,仅2例手术医生想到本病而行快速切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阑尾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应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报告阑尾类癌10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的0.43%。结合有关文献就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原则等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病多以阑尾类病史表现,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1个月~9年,除1例行单纯阑尾切除者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9例未见复发和转移,且均健在。本文强调阑尾切除术及其它腹盆腔手术中应有阑尾类癌的概念,若术中高度怀疑,应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防止漏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阑尾类癌发病率低,尤其在儿童中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率高,确诊多有赖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本文以1例儿童阑尾类癌为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儿童阑尾类癌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报告阑尾炎癌10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的0.43%。结合有关文献就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原则等进行了探讨。发现该冽多以阑尾类病史表现,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1月 ̄9年,除1例行单纯阑尾切除者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9例未见复发和转移,且均健在。本文强调阑尾切除术及其它腹盆腔手术中应有阑尾类癌的概念,若术中高度怀疑,应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上漏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阑尾类癌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7%,所有类癌有大约19%的病例发生于阑尾[1],阑尾类癌在阑尾切除标本中的最高检出率为0.33%[2].阑尾类癌本身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他手术附带阑尾切除,经病理检查而得以确诊.本文报道12例阑尾类癌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从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发愤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蚝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 部位有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阑尾肿瘤的5个组织学分型进行一项综合分析以比较各型的发生率、临床病理学特征、存活率及手术适当证。方法:对监督医疗机构、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数据库(1973-2001年)中被诊断为黏液腺癌(n=951)、腺癌(n=646)、类癌(n=435)、杯状细胞癌(n=369)及印戒细胞癌(n=113)的所有患进行分析。评估每个组织学分型肿瘤的发生率、分期及5年相对存活率。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大小评估手术治疗的适当性(如阑尾切除术邯结肠切除术)。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阑尾肿瘤,其肿瘤发病率、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存活率及手术适应证等方面差异显。最常见的阑尾肿瘤为黏液腺癌。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显示,类癌的发病年龄较小,平均为41岁,且71%的患为女性(两P〈0.001)。总体的5年存活率类癌患最高(83%),而印戒细胞癌患最低(18%)。尽管现行的指导方针规定对所有非类癌肿瘤和直径〉2cm的类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不仅是阑尾切除术),但仍发现30%的非类癌患接受了阑尾切除术。同样,有28%直径〉2cm的类癌患接受阑尾切除术,切除部位小于指导方针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