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22例脑内脂肪瘤的CT、MR表现、讨论其分型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顷性分析22例经CT或MR诊断的脑内脂肪瘤。结果:胼胝体脂肪磨11例,又可分为管结节垫(1例),及曲线型10例),胼胝体外脂肪磨11例。结沦:CT和MR诊断脑脂肪瘤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表现为均与的负CT值,MR表现为高T1、中高T2信号的病变。肿瘤较大时璧可有钙化。无增强,无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好发部位和均匀性是脂肪瘤与上皮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及其与CT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MR表现及其与CT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表现,MR检查包括MR横断面平扫、MRCP及MRP序列,其中1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清除或探查。结果:对外生型肝门部胆管癌,MR与CT检出率均为100%,对浸润型及管内型胆管癌,MR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和80%,CT检出率较MR低,分别为25%和50%。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而言,MR与CY检查可以较准确描述肝内胆管扩张情况,但MR平扫结合MRCP及MRP序列较CT平扫加增强扫描定性诊断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72例肝脏单发占位病变的MR表现,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并与CT检查相对比,以提高MR的诊断能力。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MR检查,59例行MR增强扫描,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1例结合其它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或跟踪观察确诊。结果 良性病变29例,分别为血管瘤、囊肿、肝脓肿、肝包虫、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脂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肌脂瘤等。恶性病变43例,分别为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母细胞瘤、血管肉瘤等。MR上主要表现为实性、囊实性、囊性异常信号影,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楚,恶性病变多边界不清。MR发现病变率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7%及88%,高于CT(93%、83%)。结论 MR扫描能较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范围、内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及了解良恶性,并能反映病变的某些病理特征,对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脑星形细胞又是胶质瘤中的最常见的,本文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的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脑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诊断和MR诊断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该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7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检查,总结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CT表现为:未见明确的异常改变,少数病例可见脑灰白质局部边界稍显模糊,脑沟局部稍变窄,没有特异性.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像表现为:病灶信号异常高,在TIWI上呈阴性,而在T2WI上信号不明显,病灶在Flair像上的信号稍高.CT诊断的检出率为85.11%,MR诊断的检出率为97.8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919,P=0.027).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中,MR诊断的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可作为CT诊断的补充,但CT诊断能为无时间、条件性MR诊断的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CT与MR对不典型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有完整资料的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病变大部分位于幕上,有钙化者较多,约2/3有强化和水肿,且多发。部分有出血和囊变。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和MR表现多种多样,多发者相对容易诊断,单发者诊断不易。颅外肿瘤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肺部的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播散性囊型脑包虫病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1例播散性囊型脑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和囊泡形态。结果11例病例共检出150多个病灶,最大直径约2cm,都为多发,分布广泛。部分病灶边缘有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呈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周边轻度水肿征,占位效应较轻。 MR 显示病灶较CT清晰,但钙化不能显示。结论播散性囊型脑包虫病CT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流行地区脑包虫病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CT及MR表现。方法:自1999年8月到2004年4月,随访观察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患者的CT及MR表现。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病例中,脑白质病变最常见。结论:临床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时,选择CT及MR检查以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继发脑内感染的MRI及CT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AIDS继发脑内感染患者32例,进行常规CT、MR及MR增强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CT、MR常规表现及MR增强表现。结果:32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HIV、弓形体Ig G及Ig M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脑内感染分别为弓形体、隐球菌、结核感染,32例患者完成了CT、MR常规检查,28例患者完成MRI增强检查,脑内感染病灶部位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处(19例),其次为半卵圆中心(11例)、侧脑室周围(18例)、基底节区(6例)、小脑(9例)、脑干(3例)。艾滋病脑内感染MRI表现为斑片状、块状及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多为高信号;MR增强后表现为斑片状、环状强化,并且以环状强化多见(27例)。CT表现多为片状、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呈混杂密度影。结论:CT、MRI及MRI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脑内感染及感染的分型提供依据,对AIDS继发脑内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腹部CaStleman病的CT和MR表现以及与病理改变的联系。方法2005—2011年12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全部为局限型。病理包括透明血管型8例和浆细胞型4例。CT平扫为等密度病灶,2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示6例透明血管型病灶均有明显持续强化且持续时间较长,1例浆细胞型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3例行MR扫描,均为透明细胞型。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伴囊变,增强扫描均有明显持续强化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CaStlemall病的CT和MR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有可能术前提示,但浆细胞型影像学无特征性,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1.
孙立强 《中外医疗》2011,30(30):183-184
目的探讨应用MR和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27例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影像资料表现。结果患者脑静脉窦血栓发病7d,CT检查的阳性比例是9/17,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10,总阳性为16/27,患者静脉窦表现为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再行MR检查,平扫后诊断为脑水肿征象,引流区域深、浅静脉迂曲扩张,皮层出血性梗死结果,患者的阳性比例为26/27。结论采用CT筛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非常有效,阳性发现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能弥补CT的不足,在阳性检出率、病灶分布方面准确率极高。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除累及皮肤外,也可累及骨关节,而文献对本病的MR表现报道不多。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以及相关随访结果。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有头痛(81.8%,9/11),肢体麻木(9.1%,1/11),癫痫(27.3%,3/11)和昏迷(18.2%,2/11)。急性期CT显示静脉窦高密度征(100%,4/4);MR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被血栓取代(90.9%,10/11),血栓呈多种信号特征。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伴有脑内病灶6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脑回状不均匀高信号(100%,6/6),磁敏感如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特征性的血栓、淤血和静脉侧支分流(100%,4/4)。其中10例影像学或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常规颅脑CT和MR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脑包虫手术的麻醉处理孟尽海,马汉祥,闵红星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虫病,是狗绦虫即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人脑所致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脑部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 ̄[1]。本研究着重于脑包虫手术麻醉的特殊性,对8例脑包虫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5.
报告 10例糖尿病足部神经血管性病变的MR表现。着重论述该病各期的MR表现 ,同时还讨论了X线平片、CT、骨核素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认为MR是目前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内室管膜瘤13例MRI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 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实质室管膜瘤3例,幕上2例、幕下1例,肿瘤实质MRIT1WI信号稍低于脑实质,T2WI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肿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MRI表现有助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临床比较探讨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将样本分为CT组与MR组,每组25例。分别开展相应的临床检查措施,并通过效果比较判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病例检查后颈动脉狭窄均获良好表现,组间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斑块异常表现共52处,MR组共37处,CT组检查效果优于MR组。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CT与MR均能有效表现,但粥样硬化斑块异常情况中CT扫描的表现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包虫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例肝脏包虫病的CT表现。结果:9例囊性包虫病中,内囊分离型3例,多子囊型4例,混合型2例。结论:CT对肝包虫病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3):80-82
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5例,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3例,小肝癌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与CT检查.比较MR、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 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95.65%)高于CT检查(69.57%),灵敏度(95.24%)高于CT检查(76.19%),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准确度(95.38%)高于CT检查(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均具有鉴别价值,但MR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笔者经CT和MR检查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