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3岁,因反复恶心、呕吐3个月,曾行胃镜检查示返流性胃炎,经抗炎治疗无效来诊。有糖尿病史2年余。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未及明显包块。B超示:左上腹脾门前下方胰体尾前可探及约11cm×13cm大小低回声四块,边清,不规则,内可见无回声暗区,胰体尾欠规整,与肿块界限不清,脾门结构不清,腹主动脉前肠系膜上可见2cm×3cm强回声结节。CT所见:平扫于胃后、脾门前内方巨大囊性肿块,约9.5cm×7.8cm×8cm大小,由数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卵圆形水样囊腔组成,囊间见不规则弧样分隔,囊壁厚薄不均,最厚…  相似文献   

2.
徐昌玉 《癌症》1993,12(2):194-194
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多房囊性肾瘤1例,现就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简要讨论。 病例报告 患者男,3岁。因左上腹包块一个月,于1988年4月6日入院。查体左上腹扪及12×10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推动度尚可。B超检查左肾明显增大变形,12.5×9.7c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腹部平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左肾母细胞瘤,行左肾切除术。病理检查见左肾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6岁。2006年9月初开始间断发热、咳嗽,伴腹痛。外院腹部超声显示,肝下缘与右肾上极之间探及约14.6 cm×9.3 cm的实性低回声团,边界尚清,与肝肾关系密切,但互相之间似有分界,团块形态不规则,内呈多个融合状,其中一混合回声团约10.1 cm×8.4 cm大小,内见多方分隔状液性暗区及粗点状、颗粒状强回声。腹腔、腹膜多发淋  相似文献   

4.
患者40岁,腹痛低热1年,加重2月,于1997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元月开始腹痛,间断低热,曾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无效。查体:T37.5℃,P80次/分,R21次/分,BP12.0/8.0kPa,心肺正常,肝功、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血沉128mm/h,腹部B超见右上下腹包裹性积液,盆腔多个液暗区,PPD试验(-),给于手术治疗。术中见右侧输卵管约有8cm×7cm×7cm包块,右侧上下腹、整个盆腔多个囊性粘液瘤,送病理查到腺癌细胞。手术后辅以化疗,20天后病人好转出院。讨论:多发性、囊性输卵管恶性粘液瘤极为少见,特别是在输卵管上很少发现。…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3岁。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我院。超声及CT示胰腺体尾部实质性占位,肝右前叶囊实性包块,考虑为胰腺囊腺癌伴肝内转移。行胰、肝占位及脾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检查:(1)胰腺:胰腺组织10.0 cm×8.0 cm×6.0 cm,切面见一8.0 cm×8.0 cm×4.0 cm的包块,肿块切面呈灰褐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3岁,5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侧季肋下为著,无发热,自行热敷后略缓解,近1个月腹痛加重,疼痛呈持续性,1个月来消瘦明显。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腹部平坦,触诊脾大,达左侧肋缘下3指,左侧季肋下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超声检查所见:(1)肝脏大小正常,被膜尚光整,右叶内可见几个等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较大的为3.0cm×3.0cm,内部回声均匀,肝尾状叶可探及3.7cm×3.8cm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清晰,以囊性为主,囊内可见强回声条索状分隔及弱点样回声浮动,余肝脏实质回声尚均匀,管状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及门静脉未见扩张;(2)脾脏形态失常,上极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略强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下极脾脏轮廓不规整,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实混合性团块,较大的8.2cm×10.8cm,以囊性为主,边界欠清晰,团块内可探及星点血流信号。超声提示:(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2)肝尾状叶囊实性占位;(3)脾脏多发实性占位并部分囊性变,脾脏肿瘤破裂可能性大。CT检查提示:(1)肝内多发占位;(2)脾内及脾脏前缘多发占位。实验室检查:WBC 9.7×109/L;RBC 3.54×1012/L;Hb 106g/L;PLT 239×109/L;Hct 31%。 术中所见:肝脏隔面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大者约2.5cm×3cm,于肝尾状叶可探及一大小约为3.5cm×3.5cm×3.5cm囊实混合性占位,伴出血,脾脏形态不整,于上下极均可探及大小约8cm×7cm×7cm囊实混合性占位伴出血坏死,与胃后壁、结肠脾曲粘连侵润严重。切除组织的病理结果:免疫组化:CK(-),AFP(-),CEA(-),CK7(-),CK20(-),Vim(+),CD68-,CD34+,CD31+,F-8血管及少许瘤细胞(+)。诊断:脾血管肉瘤侵及肝尾状叶。 讨论:脾脏为造血器官,血运极为丰富,故脾脏肿瘤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低于0.1%,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则更罕见,占各种肿瘤的比例不足1%。1879年,Lanhans首次报道国内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约140余例。血管肉瘤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3%的患者中数生存期为11个月,49%发生转移,20%局部复发,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有皮肤软组织及内脏器官,如肝、脾等,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手术治疗是唯一提高生存率的方法,而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其中超声检查无创、无痛、简便、可重复,因此,超声检查应作为脾脏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Lam KY,Tang V.Metastatic tumors to the spleen:a 25-year clinicopathologic study.Arch Pathol Lab Med,2000,124(4):526. 2 吴福生,董秀志,腾理送,等.脾脏占位性病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9):725.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右上腹部包块一天入院。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头昏、胸闷、心悸等。B超示右中上腹、右肾下极前方、脊柱右侧前方见一约10 cm×9.8 cm×8.6 cm包块,内有弱回声点、悬浮暗区,包膜完整,厚薄不均,厚处约1.2 cm,后缘回声增强。诊断:右中上腹腹腔内含液性包块(包块内液体不纯,多考虑血肿)。腹部螺旋CT扫描:平扫显示右侧腹腔内见一较大囊性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 cm,边缘光滑,病灶内密度均匀,边缘可见一环行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CT值为20 Hu,囊壁CT值44 Hu,邻近组织肠腔受压移位,肿块上界位于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1岁,病案号102449,因右上腹痛4月,加重10天入院。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黑使,于当地市医院就诊,B超示胆囊结石、肝内多发性占位病变;MRI检查示胆囊结石、原发性肝癌。来我院查体见一般状况尚可,心肺正常,腹部丰满,右上腹轻压痛,肝脾未及。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B超查见肝内出现1cm~2cm左右减弱增强团块回声,遍及全肝,提示肝癌(弥漫性);核医学检查结果CEA212.40ng/ml(正常值小于20ng/ml),AFP阴性。入院诊断为肝癌。在全身麻醉情况下行剖腹探查术,同时行肝…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2岁。因腹部包块四个多月,有时伴疼痛入院。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腹襞隆起。上腹部剑突处可触及10×8cm大小的质硬稍活动包块,无压痛。既往有胃病史二年余。B超:肝门与胰头间见12×6cm的团块阴影,外形不规则。内为实质性回声增强光点及部位不规则分布的液性暗区。X线钡餐检查:胃呈反C形扭转,大弯向上,见巨大胃泡液平像。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朝下,充盈的胃边缘规则。24小时后复查:胃呈鱼钩型,靠近窦部小弯处见长轴约5.5cm的限局压迹像。大弯侧边缘尚规则。48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病例资料。例l,男,54岁。因右腰肋部持续性钝痛2个月入院,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侧。肾上腺区囊性占位,CT扫描提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约6.0cm×3.8cm哑铃状囊性占位,内见分隔,囊壁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物无明显强化。例2,女,43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物l周入院,cT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约3.2cm×1.8cm低密度占位病变,内部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肿物轻度强化。结果: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肾上腺淋巴管瘤。分别随访2年、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的超声特点。方法 总结17例卵巢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17例卵巢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瘤中8例为实性,4例为囊实性,5例为囊性;12例边界不清,14例形态不规则,8例为脾脏内多发占位,12例合并其他脏器转移。结论 17例卵巢恶性肿瘤脾脏转移瘤的超声表现可分为实性团块型、囊性占位型、被膜型;其中不均质高回声占位较多。卵巢癌脾转移灶多伴有囊性成分,其超声表现与卵巢原发占位有相似之处。部分脾转移灶为多发。脾转移灶边界欠清楚,大部分同时合并腹膜及腹腔脏器、脾周的转移。检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脾被膜、脾脏周围及内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患者 29岁,末次月经2009年9月14日,预产期2010年6月21日,孕1产0,按期接受产前检查。孕31周B型超声示:胎盘实质内见6.8cm×6.2cm×4.1cm不均质偏低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羊水指数(AFI)为12.3cm。提示:胎盘实质内异常回声(血管瘤?)。孕39周复查B型超声示:胎盘实质内见9.7cm×8.0cm×6.6cm囊实性包块,边界清,形态欠规则,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简称化感瘤)甚为少见,我科自1977年9月至1987年9月诊治5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介绍例1.女,28岁。左上腹肋缘下肿块伴隐痛、乏力和纳差8个月。一年前曾患黄疸型肝炎。检查:左肋缘下包块,表面光滑,质中,无压痛。B超示:混合性包块,回声不均,中间多个散在无回声暗区,边界清,与脾肾无关。临床诊断为门脉高压症,脾肿大。术中见:左上腹膜后儿头大肿块,表面光滑,血管丰富,与网膜、结肠脾曲和胰尾粘连。脾脏肿大,脾动脉从肿瘤中间  相似文献   

14.
脾囊肿极罕见,自从Andral(1829)尸检发现第1例,国内外报道多为散在病例,兹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30岁。主因左季肋部疼痛,间断发作40~ 天,门诊B超检查以脾占位,海绵状血管瘤而于1989年4月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头颈部(-),心肺(-),腹平软,肝(-),左肋下可触及12×10cm肿物,光滑,活动,无压痛及叩击痛。B超:脾下极10×7.8cm低回声区,边界规则,回声均匀;(图)CT,脾11.5×9×8.5m囊性占位区,边缘光滑,密度弱,CT值:13.1Hu。血尿粪常规(-)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脾上极,约15×12×10cm,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呈暗红色,质地较脾组织硬韧,遂行肿物及脾完整切除,术后过程良好。标本:脾大17×13×7.5cm肿物占11.5×11×7cm,重438g,囊性,单房,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8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5天,下腹疼痛1天”于1999年4月17日急诊入院。查体:腹稍膨隆,肝脾未触及肿大,右下腹压痛( ),可及一约10cm×10cm大小包块,质韧。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外阴未婚未产式,肛诊: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右侧附件区可及一约10cm×l2cm实性包块,边界清,不活动,触痛( )。左侧附件区约8cm×7cm囊实性包块,活动好。B超示:右侧卵巢囊实性包块10.5cm×8.1cm×9·6cm,以实性回声为主,包膜完整;左侧囊实性包块7.7cm×5.6cm×6.8cm,壁较厚,内见团状强回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卵巢恶性肿瘤待排。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7岁,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3个月于2001年3月27日入院.体检:腹部胀满,腹腔触及一巨大肿物,表面尚光滑.B超示:腹腔巨大囊实性占位.术中见:腹腔巨大肿物,表面光滑,约27 cm×26 cm×18cm大小,触之囊性感,穿出大网膜,长入胃腔,与肝及胰腺粘连,将其完整摘除送病理检验.病检:灰褐色不规则结节状肿物一个,30 cm×28 cm×23cm大小,包膜不完整,切面灰黄色,鱼肉状,质地细腻.部分区域出血,见多处囊性变及坏死,内含咖啡液.光镜F示: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漩涡状、束状纵横交错紧密排列,细胞丰富,增生活跃,大小不等,核深染,染色质粗糙,有异型性,见病理性核分裂.其间见散在瘤巨细胞,并有出血、坏死.少部分区域瘤细胞稀少,见长杆状核及无核区,见verocay小体轮廓(见附图).免疫组化:S-100阳性.病理诊断:腹腔巨大恶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7.
脾脏错构瘤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洽的1例报告如下: 女性,65岁。因左上腹不适四个月,B型超声波发现脾脏占位病变而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均未扪及。血常规正常,IgG 203U/nl,IgA283U/nl,IgM 125U/nl。再次B超检查仍发现脾内多个增强回声区,边界清楚,最大直径2.5cm。脾同位素扫描未见占位。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见脾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3岁,外伤后腹部疼痛2个月,剧痛1天,门诊以腹部肿物于1994年2月29日暇入院。查体:腹膨隆,右上腹腔可及8X9cm肿物,质硬,压痛,无活动。B超提示,右肾明显增大,约18.0×13.1cm,内部回声结构紊乱,可见多个团块状回声,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肝、胰、脾未见异常。1994年3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巨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与腹腔血管相连,未能切除。活检病理诊断:未分化型肾母细胞瘤。术后以VCR、ACD、ADM联合化疗每四周为一疗程。化疗三个疗程后,肿瘤明显缩小,于6月8日B超示:右肾5×7cm大小,皮质部呈低回…  相似文献   

19.
引言腹膜囊性间皮瘤较少见[1,2],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腹部肿物半年于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中下腹部间歇性轻度疼痛,经用抗菌素治疗症状无缓解。体检:中下腹部可触及直径约4cm大实性包块,质硬,呈结节状,活动度差。B超示:中下腹部探及4cm×3.8cm×3.6cm囊实性占位。于8月8日行剖腹探查术。手术见肿物位于脐下深部,呈结节状,与腹膜和周围骨骼肌组织紧密粘连。病理检查:灰白色肿物1个,4cm×3.6cm×3.5cm,表面呈结节状,不光滑。切面灰白色,呈大小不等的多囊性,囊腔内有灰白色粘稠样物。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和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囊腔内被覆立方上皮,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突向腔内见,图1,少数瘤细胞可见核仁及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囊腔内上皮细胞呈间皮细胞特异性抗原、上皮膜抗原和Kreating染色均阳性,见图2,CEA阴性;囊腔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呈Vi mentin阳性,见图3。病理诊断:腹膜囊性间皮瘤(低度恶性)。2讨论腹膜间皮瘤为较少见的肿瘤[1,2]。可分为腺瘤样瘤、腹膜囊性间皮瘤和恶性间皮瘤。此瘤通常发生在中年女性...  相似文献   

20.
恶性卵黄囊瘤少见,主要发生于卵巢及睾丸,而性腺以外的器官,可偶见于腹膜后、纵隔、骶尾部及盆腔等处。我们收治一例原发于结肠系膜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女,1(1/2)岁。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逐渐增大,质较硬。近两周来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常哭闹,于1990年2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较差,消瘦,腹部膨隆,腹围72cm,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巨大包块几乎占据整个腹腔,质较硬,叩诊呈实音,肝脾未触及。B超检查:见腹腔内实质性占位病变,前后径10.8cm,少量腹腔积液,提示为畸胎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