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V)载量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SAP患儿139例,发展为BO 34例,未发展为BO 105例。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鼻咽抽吸物ADV-DNA载量、PCT、合并细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是SAP发展为B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7,95%CI:1.088~1.459,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的自然对数值与SAP后发展为BO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检验,P=0.6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ADV载量是儿童SAP发展为BO的独立、剂量依赖的危险因素,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V)载量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SAP患儿139例,发展为BO 34例,未发展为BO 105例。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鼻咽抽吸物ADV-DNA载量、PCT、合并细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是SAP发展为B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7,95%CI:1.088~1.459,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的自然对数值与SAP后发展为BO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检验,P=0.6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ADV载量是儿童SAP发展为BO的独立、剂量依赖的危险因素,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756例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资料,对其重症者(216例)进行病原及高危因素分析。结果:重症腺病毒肺炎216例患儿中,6个月至2岁者有138例(63.9%),冬春季患病有161例(74.5%);177例(81.9%)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其中74例(34.3%)合并一种致病原感染,最多可达五重感染。216例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共检出334株病原,细菌163株(48.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24株);病毒108株(32.3%);真菌40株(12.0%)。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营养性贫血、反复肺部感染及既往有手术病史是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1.1、7.2、14.3、12.9(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患儿,冬春季易感,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营养性贫血、反复肺部感染、既往有手术病史是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腺病毒肺炎患儿出院后的前瞻性随访研究较少,并且对于腺病毒肺炎发展为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气管炎(PIBO)的危险因素尚无有效预测指标。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住院时指标对以后发生PIBO的预测价值。 设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以2018至2019年出院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儿童为队列人群,以出院1年中是否发生PIBO为结局终点,其中出院后2周来我院随访、3个月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12个月时或电话或来院随访是必需随访时点,其他随访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做出安排。提取入院时的症状、体征、住院期间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 主要结局指标:发生PIBO的危险因素。 结果:102例完成1年的随访,期间51例有呼吸系统感染,13例因呼吸系统感染门诊就诊次数≥5次,6例因呼吸系统感染需要住院治疗;43例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29例(28.4%)诊断PIBO。对PIBO组和非PIBO组病例住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儿平均年龄、过敏性鼻炎史、出现喘息、气促、三凹征阳性、哮鸣音、呼吸衰竭、平均乳酸脱氢酶浓度、合并病毒感染、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受累肺叶≥3个、肺实变、肺不张、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有喘息表现(OR=3.110,P=0.045)及受累肺叶≥3个(OR=4.338,P=0.014)为发生PIBO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腺病毒肺炎儿童出院后1年PIBO的发生率为28.4%,腺病毒肺炎患儿急性期有喘息表现及受累肺叶≥3个可能为PI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SAP并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临床好转组(n=18),和预后不良组(n=12),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30例SAP并HPS患儿中,男女比例2:1,中位起病年龄为1岁3个月(范围:3个月至5岁),平均热程19±7 d,28例(93%)在1~6月份发病。16例(53%)患儿通过血清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提示为人腺病毒7型(HAdV-7)感染,另14例(47%)通过咽拭子免疫荧光法提示HAdV抗原阳性,具体分型未知。29例(97%)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24例(80%)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6例(53%)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9例(30%)出现中毒性脑病。18例(60%)临床好转或治愈,12例(40%)临床未愈,其中3例死亡(10%)。预后不良组发病至确诊HPS病程长于临床好转组(P < 0.05)。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临床好转组(P < 0.05)。预后不良组干扰素-γ低于临床好转组(P < 0.05)。27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6±2个月,11例(41%)临床痊愈,1例(4%)HPS复发,15例(56%)出现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结论 SAP可合并HPS,后遗症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的临床特征,探讨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P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塑型物发生次数分为单次PB组与复发性P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7例PB患儿,其中男性61例(57.0%),女性46例(43.0%),中位年龄5.0岁,3岁以上78例(72.9%)。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发热96例(89.7%),其中高热90例(84.1%)。气促73例(68.2%),呼吸衰竭64例(59.8%)。合并肺不张66例(61.7%),胸腔积液52例(48.6%)。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43.9%),腺病毒感染28例(26.2%),流感病毒感染17例(15.9%)。71例(66.4%)发生1次塑型物,36例(33.6%)发生≥2次塑型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镜下PB累及≥2个肺叶(OR=3.376)、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OR=3.275)、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OR=2.90...  相似文献   

7.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213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儿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213例住院SA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13例SAP患儿中6个月~2岁155例(72.8%),男女比率为2.7∶1,冬春季发病达158例(74.2%)。213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9.1℃~41.0℃者172例(80.8%),热程>2周者161例(75.6%)。起病初即有咳嗽205例(96.2%),喘息120例(56.3%),肺部同时出现湿啰音及哮鸣音139例(65.3%)。肺部影像学显示发病初期间质改变63例(92.6%);极期节段性实变80例(54.4%),伴胸腔积液33例(22.4%),伴胸膜改变25例(17.0%);恢复期实变较前吸收50例(68.5%)。213例均有并发症,合并呼吸衰竭175例(82.2%),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4.7%)。肺外并发症中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64.3%)和消化系统疾病(44.1%),以心肌炎和腹泻最多见。年龄、ARDS、2种以上并发症对治疗效果有影响(P<0.05)。结论儿童SAP发热时间长,热度高,临床表现重,多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疑诊SAP时应尽早完善病原学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B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4月经临床诊断为BO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反复喘息及咳嗽。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23例,其中腺病毒肺炎12例,麻疹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A肺炎各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副流感病毒3肺炎、肺结核各1例,病原不明3例;非感染性因素导致BO 3例,即Steven-Johnson 综合征、副肿瘤天疱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BO各1例;病因不明2例。28例胸部HRCT结果示充气不均25例,马赛克灌注征21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支气管扩张12例,气体潴留征6例。21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行舒张试验,17例阴性。所有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18例随访4个月~?4年7个月,临床表现好转12例,无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最常见病因,腺病毒是主要感染病原;BO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但无特异性;胸部HRCT可显示BO较特征性征象,是BO诊断和病情随访的重要指标;BO肺功能特异性地表现为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是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儿童BO总体预后不好,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望改善儿童BO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C-反应蛋白30 mg/L、降钙素原10 ng/m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0 U/L以及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系统并发症、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发3种及以上并发症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不良预后与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炎症反应、并发多种并发症以及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方法 对30例合并有心肌损害的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6例MP肺炎中心肌受损30例,发生率为8% ,多发生于感染的急性期,大部分为一过性或症状轻微,少数表现较为严重的心脏损害。结论 MP感染后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性肌萎缩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Ⅰ型19例,Ⅱ型9例,Ⅲ型 8例。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费力、三凹征、肺部细湿啰音等多见。有11例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其中Ⅰ型SMA患儿7例(63.6%),Ⅱ型SMA患儿2例(18.2%),Ⅲ型SMA患儿2例(18.2%)。5例SMA患儿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侧弯,3例为Ⅱ型SMA患儿,2例为Ⅲ型患儿。有18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Ⅰ型SMA患儿10例(55.5%),Ⅱ型SMA患儿4例(22.2%),Ⅲ型SMA患儿4例(22.2%),以院内条件致病菌混合感染多见,其中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最常见。3例患儿在院内死亡,22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余11例患儿放弃治疗。住院治疗的次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在前、后5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极易并发肺部感染,要警惕条件致病菌感染,对呼吸衰竭者及时使用机械通气。积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SMA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儿童重症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二科住院治疗的34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其肺泡灌洗液进行mNGS结果分析。结果 34例中检出病原32例(94.1%)。单一病原体检出结果:肺炎支原体19例(55.9%),人类腺病毒7型6例(17.6%),福赛斯坦纳菌1例(2.9%),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9%),未检出1例(2.9%)。混合感染病原体检出结果:人类腺病毒7型+肺炎支原体2例(5.9%),人类腺病毒7型+流感嗜血杆菌1例(2.9%),人类腺病毒7型+烟曲霉3例(8.8%)。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3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mNGS可提高重症肺炎的病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n)的病原学情况。方法 定期选择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内科门诊临床拟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行咽拭子MP、CPn的nPCR检测。共纳入314例患儿,其中男183例,女131例,年龄2个月至14岁。结果 314例患儿中MP和CPn阳性50例,总阳性率15.9%(50/314)。其中MP感染46例,阳性率14.6%(46/314);CPn感染4例,阳性率1.3%(4/314)。男女感染比例1.3∶1。感染患儿年龄为4个月至12岁。MP感染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占MP感染的21.7%(10/46);其中90.0%(9/10)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组M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和流涕为主,个别有头痛、肌痛及胃肠道症状;有8例(17.4%,8/46)患儿仅以发热、扁桃体红肿为体征就诊。4例CPn感染患儿均有发热,伴有咳嗽和流涕。所观察的MP、CPn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0.0%(40/50)。MP感染以冬、春季节发病较高,并存在混合感染。CPn感染为9、10和12月份散发。结论 MP和CPn感染也是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病原之一。发病年龄有小年龄化趋势。MP、CPn感染与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并无特殊之处。采用nPCR的方法,可以提供早期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60例难治性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医院感染患儿为观察组, 115例非院内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其病原体种类。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难治性MPP患儿进行病原体分析发现,细菌感染为32例, 占感染总数的71.1%, 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例、 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 大肠埃希菌5例、 嗜肺军团菌2例; 病毒感染为13例, 占感染总数的28.9%, 其中乙型流感病毒6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5例、 腺病毒2例。Logistic分析发现观察组性别、 年龄、 先天性心脏病、 贫血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住院时间、 发病季节、 侵入性操作、 非单人间病房、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住院时间、 发病季节、 非单人间病房、 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 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腺病毒肺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 - 2011年5月12例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影像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特点,以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儿均有持续高热、热程长,喘鸣音顽固,肝肿大,感染中毒症状重,易出现合并症,其中低氧血症11例,呼吸衰竭5例,中毒性心肌炎5例,中毒性肝炎6例,脑病6例,典型川崎病改变3例,死亡2例.肺部由早期斑片状影迅速融合成大片影,病变部位以双下叶尤其是左下叶为甚.纤支镜镜下9例(75%)患儿有灰白色黏液栓致开口堵塞,吸出为支气管塑形样物,8例(66.6%)患儿有黏膜糜烂剥脱.结论 腺病毒肺炎纤支镜下黏膜糜烂剥脱可能预示其病情更重,治疗上除抗感染及常规对症治疗外,可酌情采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征,总结BO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BO的5例患儿临床特点、影像学、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2例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后,另3例为重症肺炎后.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中,1例痰分离出腺病毒,1例3次痰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2例患儿的肺泡盥洗液培养均阴性;另1例多次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其肺泡盥洗液培养为产ESBL-大肠埃希菌.5例患儿均有持续咳嗽、喘息症状,均有三凹症.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的病程中均有心力衰竭,其中2例有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5例患儿起病后均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5例肺CT均提示小气道病变,其中2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同时伴支气管扩张,1例还伴肺不张.4例BO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支气管内膜炎症.5例BO患儿均使用泼尼松、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仍有症状持续,无死亡病例.结论 BO患儿临床以持续咳嗽、喘息为特点,肺CT以小气道病变为特点,易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目前治疗以激素为主,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LRTI) caused by adenovirus can be severe with resultant chronic pulmonary sequelae. More than 50 serotypes have been recognized; however, the exact association of serotype with clinical phenotype is still unclear.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n the adenovirus serotype pattern in Hong Ko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disease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re not known.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on 287 children (<6 years old) admitted with adenovirus respiratory infections from 2001 to 2004 were reviewed.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included fever (97.9 %) and cough and rhinitis (74 %). Extr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were present in 37.3 %. The clinical picture mimicked bacterial infection for its prolonged high fever and neutrophilic blood picture. Forty-two patients (14.6 %) had LRTI, either pneumonia or acute bronchiolitis, but none ha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compromise. Children aged 1 to 2 years old were most at risk for adenovirus LRTI (adjusted p?=?0.0165). Serotypes 1 to 7 could be identified in 93.7 % of the nasopharyngeal specimens, with serotypes 2 and 3 being the most prevalent. Different serotypes showed predilection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with different respiratory illness association. The majority of acute bronchiolitis (71.4 %) were associated with serotype 2 infection, and this associ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01). Serotype 3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over half of the pneumonia cases (57–75 %) in those aged 3–5 years old. Only one patient developed mild bronchiectasis after serotype 7 pneumonia. Children aged 1 to 2 years old were the at-risk group for adenovirus LRTI, but respiratory morbidity was relatively mild in our locality. There was an apparent serotype–respiratory illness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