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螺旋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食管癌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食管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2%(31/50),阴性表达率为38%(19/50),MV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BV及PS值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MTT值与MVD无相关性(P>0.05);PS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BF、BV及MTT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2.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软组织VX2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有关兔软组织VX2肿瘤血管生成的2个病理学指标,即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MR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所测血流量(BF)值的相关性.方法 将VX2肿瘤接种于18只新西兰兔右侧后腿肌肉内,3~4周后对实验兔行ASL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被传输到一台独立的计算机进行处理,生成BF参数图,测量在肿瘤内所选2~4个ROI的BF值.随后处死实验用兔,获取肿瘤标本,在与ASL灌注图像上的ROI相对应的非坏死部分进行取材,对所获肿瘤组织行CD31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测量其MVD和VEG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VX2肿瘤组织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与BF值的相关性.结果 BF参数图显示存活肿瘤组织与肌肉相比呈明显的高BF值,部分肿瘤内可见血流灌注缺失区.显微镜下,CD31抗体标记染色的微小血管呈棕黄色染色区域;VEGF染色阳性者则表现为胞质内出现棕红色的区域.共分析了39块VX2肿瘤组织,其BF(M值为6.4 ml·100 g-1·min-1)与肿瘤的MVD(M值为6.8条/个视野)呈显著正相关(r=0.906,P<0.01),与VEGF表达水平(M值为8%)无明显相关(r=0.116,P=0.483).结论 BF值通过反映肿瘤的MVD可用于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帮助判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2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40例,恶性组12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各值分别与各组病例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MVD高倍镜下(×400)计数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良性组及恶性组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及MVD采用t检验.结果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BV值分别为(13.97 ±11.34)ml/100 g、(22.89±11.56)ml/100 g,良、恶性甲状腺结节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4 <0.05),BF、TTP、PS、M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34、0.112、0.614、0.709);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MVD间存在显著差异(t=7.621,P=0.000 <0.001);良性组PS值与MVD间呈正相关(r=0.404,P=0.05),恶性组PS值与MVD间呈负相关(r=-0.601,P=0.039 <0.05),其余各指标BF、BV、TIP、MTT与MVD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其各种灌注参数中以BV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PS与MV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肺内结节性病变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和CT灌注成像评价肺内结节性病变的血管生成作用.材料和方法: 71例肺结节患者(平均年龄55.5岁,男45例,女26例)行CT灌注成像,造影剂用量40mL.计算血流量(BF, ml/100g/min)、血容量(BV, 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 s) 及表面渗透性 (PS, ml/100g/min).取患者的病理标本作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将CT灌注参数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的BF, BV, MTT 和 PS分别为97.30、8.86、6.75、34.52;MVD为59.25.良性病变的灌注参数分别为75.43、12.36、15.35 、22.82;MVD为73.46.BF、BV、PS 与 MVD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543、0.375、0.346 ,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与MVD相关,是在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 ~ 77岁,平均58.01岁.将CT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FP)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及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 结果 (1)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2)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结论 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助于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可作为评价周围型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胜利  袁刚  白玲  黄连庆  王宗盛   《放射学实践》2012,27(8):856-859
目的:分析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绘制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切取同层肿瘤组织切片,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的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9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07±54.31)ml/(min.100g)、(6.35±1.77)ml/100g、(9.17±7.07)s、(12.71±7.79)ml/(min.100g);MVD计数为(24.69±8.61)条/高倍视野。BF、BV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45、0.341),不同侵及深度的肿瘤组织的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兔肝VX2种植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MS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探讨MS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30只VX2肝种植瘤模型兔,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进行HIFU治疗,分别对两组试验动物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VD、VEGF表达情况,分析MS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和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MSCT灌注参数中,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灌注指数(HAI)与VEGF、MVD的表达均呈高度正相关,而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与VEGF、MVD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MS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MSCT灌注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并与肿瘤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53例确诊的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进行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27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和VEGF表达值,并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结节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炎性>良性;恶性结节的BF、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与炎性结节间、炎性与良性结节间P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结节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及VEGF与BF、BV及PS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与MTT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评价肺癌血管生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问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绘制兴趣区(ROI)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切取同层肿瘤组织切片,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的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9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07±54.31)ml/(min·100g)、(6.35±1.77)ml/100g、(9.17±7.07)s、(12.71±7.79)ml/(min·100g);MVD计数为(24.69±8.61)条/高倍视野.BF、BV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45、0.341),不同侵及深度的肿瘤组织的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甲状腺结节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测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值。术后标本行CD31、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甲状腺结节CT灌注成像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恶性结节的BF明显高于良性结节,MTT较良性结节短,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者BV、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MVD在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EGF在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结节MVD、VEGF与CT各灌注参数值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其术前无法反映甲状腺结节的MVD及VEGF。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软组织肿瘤同一病例相同感兴趣区的MR灌注加权成像(MR-PWI)及MR氢质子波谱(1H-MRS)的功能影像信息,比较两者用于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同时行MR-PWI、1H-MRS的全身各部位软组织肿瘤共40例.比较MR-PWI及1H-MRS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进而对2种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或配对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MR-PWI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血流量(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5),血容量(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7和1.732,P值均>0.05);以BF值=4.35 ml·100 mg-1·min-1为阈值,MR-P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1.8%(18/22),特异度为72.2%(13/1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比较:Ⅰ a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18,在恶性肿瘤中占17/22;Ⅰ b型在良性肿瘤中占12/18,在恶性肿瘤中占3/22;Ⅰ c型在恶性肿瘤中占2/22.Ⅱ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1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胆碱(Cho)、肌酸复合物(Cr)、脂质(Li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2、1.637、1.986,P值均>0.05),而Cho/Cr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7,P<0.05);以Cho/Cr比值=3.22为阈值,1H-MRS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6.4%(19/22),特异度为88.9%(16/18).1H-MRS谱线比较:18例良性及17例恶性软组织肿瘤在2.0~2.1ppm(×10-6)处均未出现异常峰,而2例恶性神经鞘瘤和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在2.0~2.1ppm处出现异常峰.MR-DWI与1H-MRS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5,P>0.05).结论 软组织肿瘤的MR-PWI的BF值、1H-MRS的Cho/Cr比值有利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肿瘤的TIC形态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MR-PWI和1H-MRS两者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1H-MRS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一组软组织肿瘤同一病例相同ROI的MR DWI及PWI的影像信息,比较这2种MR功能成像技术用于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软组织肿瘤(良性24例,恶性26例)同时行DWI及PWI.通过扩散及灌注软件分析DWI及PWI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现,进行差异的t检验,对所获两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x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阈值并对2种诊断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良、恶性分别为(2.03±0.36)和(1.52±0.39)×10-3mm2/s]、首过灌注(FP)期信号强度丢失率[良、恶性分别为(13.54±3.37)%和(47.57±5.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5和2.938,P值均<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线性斜率[良、恶性分别为(5.51±2.54)%和(7.94±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72,P>0.05);以ADC值1.866×10-3mm2/s为阈值,D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4.6%(22/26),特异度为83.3%(20/24);以FP期最大信号丢失率40.33%为阈值,P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8.5%(23/26),特异度为75.0%(18/24);TIC类型的Ⅰa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24,在恶性肿瘤中占20/26;Ⅰb型在良性肿瘤中占14/24,在恶性肿瘤中占3/26;Ⅰc型在恶性肿瘤中占3/26.Ⅱ型TIC在良性肿瘤中占7/24.在DWI上用ADC值、PWI上用FP期最大信号强度丢失率作诊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42/50)和82.0%(41/5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P>0.05);AUC测得的准确度分别为81.7%和83.6%,PWI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敏感度高.结论 以DWI和PWI的ADC值、FP期信号强度丢失率分别为1.866×10-3mm2/s和40.33%为阈值时,均有利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TIC最大线性斜率对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不大;软组织肿瘤的TIC形态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DWI和PWI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性均为中等,在DWI与PWI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性相近时,应选择诊断敏感度较高的PW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实质肿瘤的MVD与VEGF呈正相关(r=0.82,P< 0.05),且时间-密度曲线(TDC)为流出型和平台型的MVD高于流入型和平坦型(F=6.47,P< 0.01),乳腺癌的MVD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腺体(t=17.67、15.99,P< 0.05).乳腺癌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增强平均值(AV)、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与MVD呈正相关(r=0.44、0.46、0.50、0.49、0.52、0.47,P<0.05).结论 MSCT PI是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活检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兔VX2 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 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 天行MRI 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 和MSI 分别为(208.341±2.226) ms、78.334±8.152、(24.059±1.927) ms、38.221±2.443 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 ms、123.203±19.455、(17.061±1.834) ms、125.740±4.842 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 和TM 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 和MSI 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脏PWI 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5.
AIM: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perfusion CT (CTP) of the parotid gland and attempted to differentiate benign from malignant tum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TP was performed in 17 patients with benign tumors and 1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arotid tumors. Data were postprocessed by using deconvolution-based perfusion analysis. Postprocessing-generated maps showed blood flow (BF), blood volume (BV),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product (PS). Regions of interest were placed through the tumor site and the contralateral healthy parotid tissue. Ratios of the perfusion values between the tumors and the contralateral healthy structures were also calculate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determined to compare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readers. RESULTS: Perfusion maps of all tumor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High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omparing the two readers' visually measured abnormalities were observed (r=0.79-0.86, P=0.001) for all perfusion maps, The MTT and PS values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tumo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BF and BV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0.00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对于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和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肾上腺病变的多层CT灌注成像,GE ADW4.2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其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嗜铬细胞瘤BF和PS明显大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瘤。恶性嗜铬细胞瘤PS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增生、功能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功能性肾上腺病变的BF、BV和PS高于肾上腺淋巴瘤、结核和转移瘤等功能下降的肾上腺病变。富脂类腺瘤和乏脂类腺瘤的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肾上腺病变的灌注参数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有关。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反映了肾上腺微血管状况,灌注参数的差异可作为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PS值的差异可能有助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兔VX2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天行MRI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和MSI分别为(208.341±2.226)ms、78.334±8.152、(24.059±1.927)ms、38.221±2.443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ms、123.203±19.455、(17.061±1.834)ms、125.740±4.842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和TM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和MSI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肝脏PWI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S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