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光动力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中普遍应用于治疗肿瘤,且效果明显。光敏药物作为光动力治疗的中心要素,研究成果也备受关注。本文从光敏药物的简介入手,讲述了光敏药物的作用机制,着重综述了国内近几年光敏药物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作为目前癌症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代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等。在EGFRIs取得疗效的同时,其给患者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严重时可影响癌症患者用药剂量,甚至中断治疗。文章主要对EGFRIs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包括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激活炎症反应及增加皮肤光敏性,为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肿瘤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导致潜伏或静止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再激活,出现肝炎症状,伴随HBV DNA水平高于基线10倍以上或绝对值大于20 000 IU/ml。HBV再激活可致4.5%~8.1%的患者死于肝病,23.3%~71.0%的患者中断或改变肿瘤化疗方案。肿瘤患者化疗后HBV 再激活的机制可能是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机体对HBV起免疫作用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导致HBV大量复制。肿瘤患者HBV再激活与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肿瘤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关。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的HBV再激活。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应常规进行HBV筛查,对高风险患者预防性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可明显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新药吡非尼酮导致皮肤光敏反应这一特殊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吡非尼酮导致光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吡非尼酮导致患者光敏反应是一种光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生活方式、用药剂量有关,出现光敏反应建议暂停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结论:临床应用吡非尼酮应加强预防与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卟啉衍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灌  朱路州  吴鹏 《药学学报》1984,19(7):547-549
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简称HPD)是用血卟啉(hematoporphyrin,简称HP)经Lipson方法处理后获得的一种光敏药物。用这种光敏药物配合激光照射用于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6.
黄佳  杨莉  赵志刚  梅升辉 《药品评价》2014,(2):17-21,48
药源性光敏反应临床多见,按照发生机制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导致光敏反应的药物种类很多,一些药物具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诊断为光敏反应后,去除过敏原和隔离紫外线是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媛媛  陈小燕  王克松 《河北医药》2012,34(18):2792-2793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抗代谢肿瘤化疗药物,其结构为氟尿嘧啶氨甲酸脂,进入体内后经3种酶活化转变成5-氟尿嘧啶(5-Fu),其特点是抗瘤谱广、导向性强和肿瘤内激活[1],卡培他滨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广泛应用,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大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肿瘤微环境的低氧特性使其对放疗和化疗产生耐受性,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低氧激活前药是一类对正常组织无毒或毒性较低、进入肿瘤低氧微环境后即可被激活并发挥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已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氮氧化物、醌类、硝基化合物及金属络合物这几种低氧激活的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9.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可调控如2,3,7,8-四氯代苯并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s,TCDDs)等外源性配体化合物的毒性作用。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代谢等过程,AhR影响肿瘤的生长、存活、迁移和侵袭。AhR对肿瘤的调控具有双重作用,在多环芳烃、卤代芳烃等配体作用下,AhR可促进肿瘤生成;但苯并噻唑、氨基黄酮等化合物激活AhR后,可发挥抑癌功能,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药物靶点。该文主要讨论AhR在肿瘤中的作用、以AhR为靶点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目前AhR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肿瘤主要因机体各种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代谢因素对DNA的损害,而激活原癌基因,并在其作用下导致机体局部组织的某些细胞的异常表达而致。雾化吸入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其应用原理是在高速氧气气流的作用下,将肿瘤治疗药物由液体转化为雾气,经患者呼吸道吸入直达患处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肿瘤药物的效用,且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2]。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为研  相似文献   

11.
卡培他滨(希罗达)是一种新的肿瘤内激活的口服氟尿嘧啶前体药物,2003年6月-2006年4月采用希罗达单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28 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现阶段,肿瘤治疗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在临床中,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复发、远处转移。在肿瘤治疗中,单纯化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使机体免疫应答被激活,从而有效识别肿瘤细胞,达到灭杀肿瘤细胞的目的。在肿瘤治疗中联合应用放疗与免疫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免疫系统作用免疫系统可促进机体抗肿瘤,同时诱导肿瘤细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恶性肿瘤相关血栓栓塞与癌基因的激活及组织因子的表达相关,与多种危险因素如肿瘤种类及分期、并发症和一些治疗药物等相关.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复发率,安全有效.本文综述恶性肿瘤相关血栓形成的机制、高危因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Her3)是人表皮生长因子跨膜受体家族的成员.Her3可通过配体依赖和非依赖的二聚化激活,进而激活下游关键的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病理进程及肿瘤对靶向药物治疗、化疗等的耐受.目前,Her3已经成为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治疗极具前景的候选靶点.此文综述了Her3与肿瘤对靶向治疗等耐受的关系及靶向Her3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利用光敏效应诊治恶性肿瘤,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它是把敏化剂注入机体,籍一定波长的光激活药物,经过一系列光动力学作用产生荧光或高毒性的中间产物,以达到定位肿瘤和杀灭癌细胞的目的。目前广泛应用的敏化剂是血卟啉衍生物(HPD)。HPD在肿瘤内的吸收光谱在610~640nm之间(即红光波段),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D是卟啉化合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标记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克枢  黄晓赤 《成都医药》2004,30(2):110-111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对化疗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耐受是大多数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肿瘤对化疗的耐药性可分为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又根据耐药谱可分为原发耐药和多药耐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在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同时,会对许多结构上无关的、作用机理不同的其他抗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现某些光辐射治疗剂如血卟啉衍生物可以较特异地存留在肿瘤组织中,光辐射产生的单态氧可以杀伤肿瘤细胞,用以治疗癌症。现已证明:光辐射治疗对某些肿瘤可取得明显疗效。但光敏剂副作用是进一步发展光辐射治疗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寻找光辐射作用强、副作用小的光敏剂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一种可定量评价光敏剂副作用的较客观的实验方法,并在寻找光敏副作用防治药的研究中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丽娟  郑柳莉  赵涛 《肿瘤药学》2012,(6):407-410,438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其难以早期发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传统的化疗药物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毒副作用明显,患者难以耐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其低毒高效的特点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发展迅速,为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它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TKs)受体,与肿瘤细胞耐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的研发成功为临床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本文将就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吴鸣  杜端明 《江西医药》2010,45(2):172-174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可对外周静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如出现静脉炎、药物渗漏.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损伤。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李彩琳  彭芳 《海峡药学》2021,33(4):7-12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维持细胞能量稳态的重要介质.激活AMPK可促进ATP的产生和调节代谢以应对能源短缺.AMPK是治疗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已知靶点,近年来,AMPK作为一种可能的肿瘤防治靶点逐渐出现.本文主要通过采用文献检索、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在肿瘤或耐药肿瘤细胞中AMPK的作用、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