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治疗喉痹咳嗽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小琦 《新中医》1998,30(1):20-21
对82例喉痹咳嗽患者辩证分为风热型、风寒型、痰湿型、肝郁型、阴虚型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12%  相似文献   

2.
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祖国医学属喉痹范畴,笔者通过几年中医喉专科门诊的观察,认识咽炎可分为虚实二纲,以及如下八型:风寒型、风热型、肺胃实热型、痰湿内阻型、肺阴虚型、肾阴虚型、肾阳不足型、气滞血淤型。一、风寒型:以咽喉轻微疼痛,梗梗不适为主,伴畏风微热,鼻流清涕,口淡不渴,时作咳嗽痰白等。脉浮紧或浮弦,舌淡苔薄白。咽部微红或淡红,咽侧索微肿,咽后壁粘膜稍见肿。治则:疏风散寒。处方:六味汤或香苏饮加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对风寒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经中医辨证为风寒型漏肩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采取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风寒型漏肩风患者采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肩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瘾疹,可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乘肺、滞热受风、血虚受风、脾胃湿热、阳虚血瘀、卫气不固等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符春平 《四川中医》2001,19(4):71-72
抗荨方治疗麻疹300例,分风寒型、风热型、血虚风燥型、血瘀型适当辩证加减,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6.
<正> 失音又称“喑”、“喉喑”,是喉部疾患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多为“金(肺)实不鸣”;内伤者多为“金破不鸣”,其病理与肺、胃、肾、脾,肝等均有关系,尤与肺、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其分型辨治如下。1.风寒型外受风寒后卒然失音,兼见喉痒,咳嗽,恶寒,清涕及头痛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间接喉镜多见粘膜灰白,声带收展不利。此多为风寒客于咽喉,肺气闭塞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三拗汤等加减治疗,药如桔梗、荆芥、苏  相似文献   

7.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常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湿型。临床上以风寒型为多见,多发于冬春季,由外感风寒所致。本文通过对20例该型患者使用腰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走罐法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遵仲景“痰饮之为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总结二十余年临床经验 ,运用牙辛二陈汤为主方 ,加减治疗咳喘取得了满意疗效 ,兹举例如下。1 风寒咳嗽  杨某 ,女 ,4 2岁 ,1992年 11月 5日就诊。患者 1d前因受凉 ,恶寒无汗头昏身痛 ,咳嗽吐白泡痰 ,喉痒则咳嗽频频 ,苔薄 ,脉浮紧。辨证为外感风寒 ,内蕴风痰。治宜外散风寒 ,内化风痰。方用牙辛二陈汤 (猪牙皂 6g ,北细辛 6g ,陈皮 12g ,法半夏 2 0g ,茯苓 30 g)温化风痰 ,加麻黄 12 g ,杏仁 12 g ,云香草 2 0 g ,蛇床子 2 0 g散寒宣肺止咳止痒。每2d1剂 ,水煎服。 1剂后患者诸症…  相似文献   

9.
急喉Yin辨证分为风寒、风热、肺热、肝郁四型。病理病机属“金实不鸣”。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音;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清宣肺热,化痰开间;疏肝解郁,补气开音,总有效率达93.65%。  相似文献   

10.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咽痒、喉痹等范畴,临床以"咽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要表现。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法较丰富,主要着眼于具体证候的病机,如:风寒犯肺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理肺止咳;脾虚痰蕴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肝火犯肺证,治宜清肝泻肺、利咽止咳。通过系统总结有关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的研究,归纳出9种治法,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1.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小荣 《河南中医》2006,26(10):37-37
外感咳嗽居儿科常见病之首。多年来教材中对外感咳嗽的分类,大致为风寒、风热两型,笔者临证二十余年,对于小儿外感咳嗽的辨治,认为可分为风寒、风热(风温、春温)、风燥、湿温等四型,其中风寒有轻、重之分,风燥有凉、温之别。据症辨证审因论治,收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病因1.1外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振波 《陕西中医》2009,30(1):124-125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为外受风寒暑湿燥火毒之邪,内因人体素有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 寻常型银屑病证乃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血瘀、血热挟湿所致。脓疱型银屑病则为风热外受,复兼湿热,湿热内蕴,日久化毒所致。关节病型银屑病则为风寒湿邪阻于经络以致气滞血瘀,肿痛内生。当湿热化毒,毒热伤营,皮损大面积遍于全身,甚至全身发热,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热入肌肤,气血两伤时则为红皮病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4.
<正> 喉科常见急症,是指咽喉部位发生充血、肿胀、疼痛、溃烂、痉挛、麻痹、阻塞等病变而言。现将这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概述如下。喉痹喉痹是指咽喉肿痛而言。历代喉科书中常把它列为多种咽喉疾病的总称,因而与喉风、喉痈等混而难分,不利于辨证。以把它缩小到相当于咽炎的范围为宜。常见的有风寒、风热两型。风寒型咽喉呈淡红色,微肿或不肿,疼痛不甚,得热痛减,干涩不舒,吞咽不  相似文献   

15.
葛根汤治疗颈椎病1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6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病程10天~3年。中医辨证分为四型:风袭经脉型17例,寒滞经脉型38例,风寒湿邪阻经脉型64例,血瘀风滞经...  相似文献   

16.
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喉痹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以来别名众多,根据病因病机命名的病名有火证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格阳喉痹、瘟毒喉痹等,根据发病特点命名的病名有喉风、乳蛾、马痹、马喉痹等。历代医家对喉痹病因病机、治法各有见解,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火热上攻、虚火上炎、阳气虚衰、瘟疫邪气、痰热壅盛、风寒侵袭、风毒所客等,其治法可概括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祛痰消肿等内治法及针灸疗法。整理喉痹病名、因机、治则之源流,可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多以一侧面肌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周围神经病变,此病发病率高,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罹患此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发人群。面瘫从证型上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风痰型,发病机理为风寒、风热、风痰之邪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解表止嗽汤治疗风寒夹痰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为风寒夹痰型咳嗽的患者采用解表止嗽汤进行治疗。结果:100例风寒夹痰型咳嗽的患者总有效率达97%。结论:解表止嗽汤治疗风寒夹痰型咳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瘫321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风寒袭络、风热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选穴针刺治疗面瘫后进行疗效判定,并各证型之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风寒袭络型和风热中络型的表证疗效好,风痰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的里证疗效较差。结论:面瘫的证型直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吕雄  孔炳耀 《新中医》1993,25(11):23-23,20
根据广东地区秋冬季节外感咳嗽的特点,将外感咳嗽分为风燥、风热、风寒3型,以自拟三叶汤治疗109例,结果治愈97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33%。认为本方凉温并用,平和轻扬,有“轻可去实“之效,但对老年患者疗效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