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淋巴引流障碍加重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缺血性脑水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对脑缺血性的影响。方法:将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和。MCAO加脑淋巴引流阻断组(MCAO CLO)组,在术后24、48、72h分别检测缺血区脑组织水、电解质含量。结果在手术后各时间点,MCAO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的含水率、Na^ 含量、Ca^2 含量均显著增加,而K^ 显著下降。MCAO CLO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结论:脑淋巴引流障碍能明显加重MCAO后缺血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雌雄各半 ,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和SAH 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非SAH组于股动脉抽血0.4ml后 ,枕大池注入0.3ml生理盐水 ;SAH组于股动脉抽血0.4ml后 ,枕大池注入经冻 -溶方法制备的自体动脉血溶解物0.3ml;SAH CLB组首先制作大鼠CLB模型 ,1d后脑池内注入动脉血溶血物诱导SAH模型。于大鼠前囟后、中线两侧各3mm处用电钻各钻一直径约3mm的平底小孔 ,保留硬脑膜 ,用立体定向仪的微操纵臂将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LDF)探头垂直置放于硬脑膜上 ,LDF探头一经固定得到合适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数值和信号 ,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探头的位置和深度不变 ,通过微机屏幕在12h内连续记录rCBF。于诱导SAH后24、72h ,将动物快速断头处死后迅速取脑 ,分离出皮层和侧海马组织 ,用干 -湿重比较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结果非SAH组在脑池注射前后rCBF未见明显变化。SAH组在诱导SAH后rCBF明显下降 ,术后10min时达术前值的31.77 % ,其后在整个观察期间 ,rCBF均显著低于非SAH组。SAH CLB组在诱导SAH后的rCBF下降更为显著 ,其中 ,在SAH后30~360min的rCBF与SAH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H组于诱导SAH后24、72h ,脑组织含水率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脑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中性粒细胞、膜泵、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其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再灌注2h后,选择固定位置留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同时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乳酸(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一氧化氮合酶(NOS)、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膜泵(ATPase)及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或活性。结果:Sham与MLR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大鼠可见神经元有坏死、变性,偶见肿胀;MLR+SMAO组神经元损伤情况较SMAO组重。SMAO与MLR+SMAO组脑匀浆MDA、NO、LA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ChAT活性与DA、NE含量显著低于MLR与sham组,且MLR+SMAO组脑匀浆MDA、NO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脑匀浆SOD、Na+-K+-ATPase活性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Mg2+-ATPase活性、ATP含量显著低于MLR组;MLR+SMAO组脑匀浆的SOD、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且DA含量、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ATP含量均显著低于SMAO组。结论:MLR加重SMAO休克大鼠的脑损伤、降低脑组织DA水平、增高AChE活性,其机制可能与MLR加重或增加脑组织氧自由基损伤、NO合成与释放、中性粒细胞扣押、能量代谢障碍及降低脑组织细胞膜泵活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模型组(MCAO)、MCAO+空白质粒脑室注射组(NC-shRNA)、MCAO+BCAT1干扰质粒脑室注射组(BCAT1-shRNA),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脑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脑缺血部位BCA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测定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检测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BCA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梗死灶增大,SOD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而BCAT1基因沉默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降低BCAT1 mRNA表达水平(P<0.05),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Ⅲ),每组18只,制造模型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Sha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零,脑组织无梗死情况发生,神经元形态规则,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正常。(2)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NBPⅠ、Ⅱ、Ⅲ组神经功能评分依次递减(均P0.05)。(3)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依次减小(均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4)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NBPⅠ、Ⅱ、Ⅲ组SOD、GSH-PX活性依次递增,MDA含量依次递减(均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上调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对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损伤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损伤(CCI)模型法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加药组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迷迭香酸,然后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计算各组大鼠脑含水率及脑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尼氏小体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损伤模型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含水率以及脑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神经元凋亡率,BDNF、NGF、NLRP3、ASC、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OS和LDH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脑损伤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含水率以及脑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神经元病变范围及程度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与脑损伤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中、高剂量组神经元凋亡率,BDNF、NGF、NLRP3、ASC、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OS和LDH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迷迭香酸可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和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并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淋巴引流阻滞对脑缺血的影响和银杏内酯、银杏黄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SAH+CLB+溶剂组、SAH+CLB+银杏内酯组(又分20mg、80mg/kg组)、SAH+CLB+银杏黄酮组(又分50mg、200mg/kg组)。于第二次SAH后3d,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针式探头记录脑实质局部血流量(rCBF);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第二次SAH后3d,可见脑实质血流量明显降低,尤以SAH+CLB组、SAH+CLB+溶剂组降低较为显著。SAH后血浆ET-1含量增加,SAH+CLB组、SAH+CLB+溶剂组ET-1含量增加更为明显。银杏内酯、银杏黄酮可减轻CLB对SAH所致脑实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降低血浆ET-1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显著加重SAH后脑实质血流量下降,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对之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脑组织学及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1个月大鼠脑组织学改变,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可见脑水肿、脑软化、白质脱髓鞘,透射电镜下见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神经纤维脱髓鞘,血脑屏障受损;SOD、GSH-PX活性下降,NOS活性、MDA、NO含量增加。结论:糖尿病可引起明显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其中以线粒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纳洛酮组和丹参组。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脑缺血10分钟,再灌注30分钟脑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脑组织水含量,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及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30分钟脑组织的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增高,脑组织SOD活性及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记数显著降低(P<0.05和P<0.01)。使用纳洛酮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减轻,与再灌注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纳洛酮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中枢神经元的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测软脑膜微循环和脑表面血流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1)I-postC明显改善微循环血流状态,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和脑表面血流量降低(均P<0.05),且脑组织VE-cadherin量减少程度较I/R组减轻(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血浆sICAM-1含量、脑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增高(P<0.05),且脑组织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I-postC可改善脑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其机制与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多糖对抗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AP)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每天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4周。银杏叶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脑做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数量,并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AAP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并且能够使脑组织长期MCAO诱导的MDA生成减少,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AAP(200mg/kg)的作用和银杏叶提取物相比更明显。结论:AAP明显减轻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与其对抗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FκB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抗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 采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通过脑梗塞体积分析及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采用TUNEL的方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和超氧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预处理未引起脑组织神经元的病理性损伤,相对于未经预处理的缺血组,经预处理的脑缺血组脑组织梗塞体积显著减小,半影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且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脑组织SOD的活性亦明显增大,MDA值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再次的缺血性损伤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NF-κB可能是缺血预处理保护中抗凋亡信号调节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精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 h)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精胺组。检测指标有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面积、皮层脑组织HE染色、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精胺均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面积、缺血脑组织MDA含量,减轻脑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损伤,增加缺血区SOD活性。结论: 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局灶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ovariectomy,OVX)、OVX+苯甲酸雌二醇组(estradiolbenzoate,EB),每组8只。于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用ELISA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 E)的活性,用免疫组化分析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并测定其OD值。结果:与OVX组比较,OVX+EB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雌激素作用还提高大鼠脑组织SOD、ACh E和n NOS活性,降低MDA活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雌激素可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SOD、ACh E和n NOS活性,降低MDA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水平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制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NMDAR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MCAO+CLB组大鼠上述各指标要比MCA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淋巴管阻塞通过提高脑含水量、Ca2+和谷氨酸含量、脑梗塞体积以及上调NMDAR1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梗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细胞色素C、热休克蛋白70(HSP70)、线粒体Ca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复制癫痫慢性模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线粒体Ca2+的含量,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SOD的活性、MDA和细胞色素C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癫痫模型组相比,灵芝孢子粉组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线粒体Ca2+的含量和HSP70的表达显著增高,而胞浆内细胞色素C含量则明显降低;脑组织SOD和T-AOC的活性明显增加,而MDA含量明显降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BDNF阳性细胞数癫痫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灵芝孢子粉组皮质和海马区BDNF阳性神经元数目进一步增多,与癫痫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灵芝孢子粉能明显降低癫痫发作对脑细胞线粒体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自由基对线粒体膜的损伤作用,恢复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减轻脑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EGb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膈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膈肌线粒体SDH、SOD活性下降,NOS活性及MDA、NO含量增高;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膈肌线粒体扩张,嵴变短,空泡化。EGb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与糖尿病组比较,膈肌线粒体SDH、SOD活性升高,NOS活性及NO、MDA含量下降。结论: EGb通过减轻自由基和过量一氧化氮对膈肌线粒体造成损伤,提高SDH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膈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胜国  孙莹杰  于洋 《解剖科学进展》2019,25(2):150-153,156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雷公藤甲素组(TR组)、PI3K抑制剂组(LY294002组)、雷公藤甲素联合PI3K抑制剂组(TR+LY294002组)。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TR组于造模前腹腔注射TR 200μg/kg,分别于感染性休克发生后12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中NO、ROS、SOD及MDA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脑内细胞凋亡;实时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及p-Akt表达情况。结果 LPS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脑组织中SOD水平降低,ROS、NO及MDA水平升高。TR可以抑制LPS引发的大脑损伤及神经细胞凋亡,与LPS组相比,TR组大鼠脑组织中SOD, 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ROS、NO/MDA及Bax/Bcl-2 mRNA比率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但是,给予PI3K抑制剂后,TR的抗凋亡作用被抑制。结论 TR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IBD新生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成:模型组(model组)、LEV低、中、高浓度组[L、M、H LEV组,分别灌胃10、30、50 mg/(kg·d) LEV],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末次给药24 h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呈弥漫性分布,空泡化增加,出现炎性浸润,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L-6、TNF-α、MDA含量和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血清SOD活性、脑组织Bcl-2、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L、M、H LEV组以上变化显著减轻(P0.05)。结论 LEV减轻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对HIBD新生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贝沙罗汀组(5 mg/kg),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小鼠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再灌注后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HE染色观察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病理变化; TUNEL染色检测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损伤部位Cleaved Caspase-3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损伤脑组织中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Jun、P-JNK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较重(P 0. 05),皮层神经元损伤分级明显增加(P 0. 05),损伤部位TUNEL阳性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较高(P 0. 05),同时损伤侧小鼠脑组织JNK、C-Jun、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低(P 0. 05),贝沙罗汀可有效阻止t MCAO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P 0. 05),降低小鼠损伤侧脑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JNK、P-C-Ju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 0. 05)。结论 贝沙罗汀对CIR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JNK/Caspase-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