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肝肿瘤的诊断和术中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经B型超声、CT及AFP诊为小肝肿瘤36侧,内肝细胞癌23例,海绵状血管瘤11例,转移癌2例。肿瘤最大径<3cm者14例,3—5cm22例,位于右肝叶22例,左肝叶14例。 CT对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率为72.7%;B型超声为81.8%。AFP在23例肝细胞癌的阳性率为66.6%。 本文介绍了在术中不能看见或不能触到的小肝肿瘤的寻找方法,7例由此发现而顺利作了切除术,计肝细胞癌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癌1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8岁.主因"眶内血管外皮瘤术后3年余,双侧股骨转移固定术后2个月"于2006年12月住院.2003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胀痛、突出、复视,CT检查示左球后眶内占位,向后侵及左侧颞极;MRI检查诊断为左蝶骨大翼区占位(约4 cm×3 cm),血管瘤可能性大.2003年6月24日行"肿瘤全切术",病理诊断为左球后颅眶区沟通占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生长活跃).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行γ刀治疗,中心剂量33.3 Gy,周边剂量10 Gy.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70例肝脏B超检查中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各5例的原因。如慢性肝病伴肝血管瘤时因损害的肝组织与肝血管瘤间声阻抗差减少;结节型肝硬化时,很多纤维结缔组织在再生结节周围产生强大声衰减及早期肝脓疡因组织间声阻抗不同形成的回声团,B超检查时易误诊为肝癌,出现假阳性。而肝表面粟粒样的转移灶及卵巢癌囊性肝转移易漏诊。本文对如何提高B超诊断的准确性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 超和CT检查在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9 例B超和CT检查确诊为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在临床表现上确有其特点,术前检查、确诊存在较大困难,而B超和CT检查准确率可分别达77 .8% (7/9) 和100 % 。结论:B超和CT检查是确诊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检查结果是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病,根据多项影像学的检查如B超、CT、MRI、核素扫描及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材料常能作出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但病灶征象不典型者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本文对我院1970~1994年因肝内占位病灶性质不明收入院。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85例进行分析,表明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都有其特点,对病灶性质不明者可先行B超检查,难于确诊时作CT,仍未能确诊时可作MRI或肝动脉造影和剖腹探查,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多不需特殊治疗,但出现症状,肿瘤直径≥5cm或多项检查病灶仍不能确诊时应作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病例,微波固化术或肿瘤捆绑术,危险性小,亦可作肝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眼内肿瘤的切除,通常根据肿瘤部位来选择其手术途径。多数情况采用眶前路切开术。而眶内深部肿瘤,病人视力又较好,如肌锥内血管瘤、神经鞘瘤等,必须施行眶外壁切开术。以便充分暴露肿瘤,完整切除,保护患者视力。目前,眶外壁切开术中制作骨瓣时,国内尚无引入线锯器械,用电钻、手摇钻或锥子打骨孔,致使手术费力、费时。笔者自1986年以来,将自己制作的眶外壁钻孔器、引锯器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技术,化疗及栓塞联合治疗巨大型肝血管瘤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法,在引导导丝的导向下,导管超选择至2~3级肝动脉内,超选困难者,采用SP超微同轴导管,直到最接近肿瘤的主供血动脉;灌注平阳霉素8~16 mg,缓慢推注鱼肝油酸钠与超液状碘油混合硬化栓塞剂.结果 本组对11例巨大型肝血管瘤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100%,治疗后肿瘤内皮细胞变性、萎缩、退化,微血管损害破坏,纤维化,复查B超及CT肿瘤平均缩小5.15 cm×8.95 cm,术后随访16个月以上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治疗巨大型肝血管瘤操作简便,损伤性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尹登平  高焱明 《癌症》1990,9(1):42-44
本文分析了65例经B超、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肝癌病人。结果提示,肝癌诊断符合率以CT最高,联合检测时其诊断符合率也以CT加B超为最高,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依次为CT、肝动脉造影和B超。本文还对三种影像学方法检查的优、缺点及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成人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术前行超声波检查(B超1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26例),仅1例诊断错误。4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作相应的放疗或化疗,1—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B型超声(B—US),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睾丸肿瘤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加之其无创、经济的特点,应作为诊断睾丸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睾丸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肖戎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245-1247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后和手术前的MRI和B超检查资料,比较MRI和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24例MRI图像显示为向心型缩小,20例为树枝型缩小;MRI检查测得肿瘤的最大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平均误差略小于B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诊断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体符合率均略高于B超,MRI对诊断PCR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略低于B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形态变化,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存肿瘤范围及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以往肺部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X线胸片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近年来,随着B型超声显象技术的发展、应用B超诊断肺部肿瘤屡有报导,但绝大多数在胸部x线摄影之后,结合胸片扫查诊断。本文将我院超声检查肺部肿瘤11例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仪器:他用东芝SAL-38AS型复合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4兆赫,机械扇扫3.5兆赫。方法:对肺部可凝症状者进行常规胸部各肋间扫查,被检者取仰侧卧位,并摄有热敏照片以供对照分析。临床资料;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8月经  相似文献   

12.
摘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文介绍经前路开眶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高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B超是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癌瘤的直径一般>1.5cm,B超可以检出。B超不仅对肿瘤的形态、范围、大小、部位等皆能显示,而且对肿瘤引起的继发性改变亦能显示。由于肝癌发生部位及病理性质的多变性,超声图象十分复杂。但是癌瘤本身的声像图不外乎有回声增强型,回声减低型,等回声型,混合型及弥漫型。对于癌瘤直径>3cm的B超诊断容易,但是结节较小的低回声型,等回声型及弥漫型肝癌的诊断较困难。早期诊断就是如何提高这些类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总之,除了检查者认真、仔细、多切面进行扫查以及了解病理性质与图像的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经B超发现的肝脏血管瘤不断增加,如何处理这些病例是临床肿瘤工作者的一个实际问题。作者报告本院所收治的20例肝血管瘤病例的随诊结果,并讨论它的预后。材料及方法本院自1970年至1986年,采用手术治疗肝血管瘤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45岁(22~64岁)。病理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16例;肝血管淋巴管瘤4例,其中2例仅为肉眼诊断。  相似文献   

15.
B超检查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中应用不广。现将我们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又经手术、病理证实者57例作一介绍,着重分析B超与膀胱镜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其优缺点。临床资料57例患者肿瘤大小均在1.0cm以上,最大7.5cm。肿瘤单发者48例,多发者9例。位于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者55例,其它部位2例。所有患者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诊断符合率100%;B超检查符合者54例,误诊3例,其中一例为左输尿管下段肿瘤脱入膀胱报告为膀  相似文献   

16.
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介绍经前路开眶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方 《癌症》2001,20(6):672-672
患者,男, 5岁,右眼渐进突出 4年、加剧伴视力减退半年于 2000年 8月 25日入院 (住院号: D10890)。查体:全身情况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右眼球明显突出并向外下移位,活动正常,双瞳孔对称,光反射灵敏,右眼视力 0.1。鼻窦 CT(轴位+冠状位 )显示:右眶内上角类圆形软组织块影,中等密度,边界清,眶壁骨质正常,右视神经受压并扭曲呈“ S”形,右眼球外下移位。眶部彩超显示右眶内软组织肿物,中等回声。行右眶内肿块针吸活检,细胞学检查见良性瘤细胞。视诱发电位显示右视神经异常电位。入院诊断:右眶内良性肿瘤待查(脑膜瘤可能性大)。于 2000年 9月 2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经前路开眶行右眶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原发于右眶骨膜,位眶内上角,呈长椭圆形,瘤体后界达球后,视神经受压,但未见肿瘤浸润。瘤体包膜完整,与骨壁、眼肌及眶脂肪垫等结构无粘连,完整切除肿瘤并送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上皮性良性肿瘤(病理号: 202546)。修补眶筋膜,术程顺利,伤口一期愈合,术后 5天,右眼球基本恢复正常位置。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 202978):右眶内脑膜瘤(脑膜内皮细胞型)。随访 3个月,无肿瘤复发,右眼位正常,但视力无恢复,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详细询问消化道出血等病史,综合应用X线、B超、内镜等辅助检查。结果 18例均确诊,术后随访12例,3年内死亡8例,健在4例;结论 胃肠平滑肌肿瘤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胃肠梗阻为主要症状,X线、B超,内镜等检查配合应用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乃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详细询问消化道出血等病史 ,综合应用X线、B超、内镜等辅助检查 ;结果  18例均确诊 ,术后随访 12例 ,3年内死亡 8例 ,健在 4例 ;结论 胃肠平滑肌肿瘤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胃肠梗阻为主要症状 ,X线、B超、内镜等检查配合应用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手术乃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1956年Liebow[1]首先报道了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982年毛贞坚等[2]报道1例。本组报告19例,占同期肺内肿瘤患者的0.29%(19/6527)。收集文献报道,结合本组19例临床资料,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