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孕20 d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LIP对照组、胎鼠宫内窘迫组(FD组)和LIP+FD组。通过实验设计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观察各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海马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测定海马组织活性氧簇(ROS)、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变化。结果:(1)与S组比较,FD组和LIP+FD组电镜下观察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和Mn-SOD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2)与FD组比较,LIP+FD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海马ATP含量和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和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微量注射凝聚状态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测定白花丹参根制剂干预前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Ach含量、Ch AT和Ach E活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海马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站台次数和第三象限游泳时间减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减少,而Ch AT和Ach E活性升高,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和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增加,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升高,而Ch AT和Ach E活性降低,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白花丹参根制剂可有效提高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间隔3 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4周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模型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溶剂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黄芪注射液溶剂处理组)和黄芪注射液处理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黄芪注射液处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缺糖缺氧0.5 h,再分别于复氧复糖后0 h、0.5 h、2 h、6 h、24 h、72 h和120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Bax比值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黄芪注射液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 P<0.05),而溶剂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bcl-2 mRNA、bax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控制性降压手术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12只6~8月龄雄性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6)和控压组(C组,n=6)。全麻组采用丙泊酚注射及异氟醚吸入麻醉,控压组在麻醉基础上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达到目的血压(基础平均动脉压的40%)后维持60 min(2组动物均在相应期间行剖腹探查术),术毕使血压回升至基础水平72 h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1)控压组动物海马CA1和CA3区IL-1β和TNF-α阳性细胞率均较全麻组升高(P<0.01);(2)控压组CA1和CA3区Bcl-2/Bax阳性细胞比值均较全麻组降低(P<0.05);与此相应,控压组海马各区caspase-3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1);(3)全麻组与控压组CA1和CA3区存在凋亡细胞,但控压组各区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全麻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全麻/控制性降压下的手术可诱导海马不同区域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促进caspase-3的表达,进而导致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这种术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与全麻/控压手术诱导的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报》2008,39(5):631-635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的表达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凋亡细胞数量随时问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Bel-2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高峰;Bax蛋白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值于SPS刺激后一过性增加,以后随时间延长比值下降. 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PTSD大鼠海马萎缩的原因之一;Bel-2和Bax蛋白含量增加以及两者的比值失衡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C57black/6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 C5 7black/6小鼠制造的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全脑缺血后海马 Bcl-2和 Bax的表达 ,为这种新的模型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15 min诱发全脑缺血模型 ,2 4h后取脑组织进行 Bcl-2和 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缺血组海马 Bax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增多 ,主要分布在 CA1 区 ,胞浆深染 ,假手术组 Bax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浅。缺血组 CA3区和齿状回 Bcl-2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增多 ,胞浆染色深 ,假手术组 Bcl-2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浅。C5 7black/6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海马内 Bcl-2和 Bax表达发生改变 ,Bax表达增加在 CA1 区 ,Bcl-2表达增加在 CA3区和齿状回 ,提示二者在该模型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和神经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雌激素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小鼠模型,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左归丸低、中、高剂量治疗后,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提高自发活动及探索活动能力、减少行为绝望程度、增加体质量;可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海马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P 0. 05)。结论:左归丸通过减轻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噬水平变化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A/CPR模型组(model)、雷帕霉素(Rapa)组(CA/CPR+Rapa)及3-甲基腺嘌呤(3-MA)组(CA/CPR+3-MA)。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复制大鼠CA/CPR动物模型,分别给予自噬激动剂Rapa 0.2 mg/kg及自噬抑制剂3-MA 10 mg/kg进行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价CA/CPR大鼠神经功能;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变化;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内微管蛋白轻链3(LC3)、Beclin-1、Bax、Bcl-2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A/CPR模型组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凋亡率显著升高;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A/CPR+Rapa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有所增加,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则明显有所下降;CA/CPR+3-MA大鼠NDS评分明显升高,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P<0.01)。结论 CA/CPR后自噬水平升高促进海马神经元凋亡,自噬水平降低抑制海马神经凋亡,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A/CPR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 mRNA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VD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数表法分为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两个治疗组分别施行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治疗。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后,取含海马的脑组织,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检测其Bcl-2 mRNA及Bax mRNA表达,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V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细胞、Bcl-2 mRNA 表达降低、Bax mRNA 的表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D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D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CA1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可见一定数量的Bcl-2 mRNA阳性细胞表达,而Bax mRNA阳性细胞表达较少。 结论 穴位埋线可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 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NE-P)和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I/R组凋亡细胞较多,NE-P组及IP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I/R组(P<0.01)。在I/R组Bcl-2的表达少而Bax的表达较多,NE-P组及IP组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1),而Bax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1)。NE-P组与IP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E-P可抑制I/R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在心肌凋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NE-P与IP两者对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关于运动预适应的心肌保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报道Rho/ROCK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运动预适应是否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有待研究。目的:基于Rho/ROCK信号通路探讨运动预适应在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5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单纯力竭运动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各组建模结束后1 h,取血清进行全生化分析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析缺血缺氧程度,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hoA、ROCK1、ROCK2、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单纯力竭运动组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而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②单纯力竭运动组心肌细胞界限不清楚,呈现出较多斑块状或片状艳红色样区域,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缺血缺氧改变;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部分心肌细胞界限不清楚,出现部分斑块状艳红色染色,较单纯力竭运动组缺血缺氧程度明显减轻;③单纯力竭运动组较安静对照组凋亡指数值明显升高,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与单纯力竭运动组相比凋亡指数值明显下降(P<0.05);④单纯力竭运动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⑤单纯力竭运动组的Bcl-2/Bax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Bcl-2/Bax显著高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⑥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单纯力竭运动组RhoA、ROCK1、ROCK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RhoA、ROCK1、ROCK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力竭运动组(P<0.05);⑦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ho/ROC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用于尾静脉移植。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1×10~9/L)组、川芎嗪(40 mg/kg)组和联合(川芎嗪+BMSCs)组,每组12只。缺血后第1、7和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ing,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后第14天,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BMSCs组和川芎嗪组比较,联合组m NSS评分显著减少(P0.01),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1),缺血引起的脑缺血周边区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BMSCs移植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IH)预处理对大鼠脑低氧损伤后顶叶皮层c-Fos、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组(CIIH)、急性低氧组(AH)和低氧预处理组(CIIH+AH)。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大鼠脑顶叶皮层c-Fos、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CIIH组未见损伤变性的改变,与CO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ON组和CIIH组相比较,AH组可见大鼠脑顶叶皮层神经元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变性的改变,c-Fos、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AH组相比,CIIH+AH组神经元损伤变性减轻,Bcl-2表达增高(P<0.05),c-Fos表达降低(P<0.05)。结论:CIIH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脑低氧损伤后Bcl-2表达,下调c-Fos表达,抑制缺氧对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调节素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干预作用和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实验性老年痴呆大鼠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经左侧脑室微量注射淀粉样蛋白β1-40(Aβ1-40)建立实验性痴呆模型,经右侧脑室注射NRG1β干预治疗,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经NRG1β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认知能力显著改善,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P0.05)。结论 NRG1β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表达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实验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 方法: 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I 48 h(n=11)和M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M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 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仅在M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仅在MI 48 h组降低。 结论: 大鼠AM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PQS) 减轻毒胡萝卜素(TG) 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control组、TG组、PQS (40 mg/L、80 mg/L及160 mg/L)+TG组、牛磺酸 (40 mmol/L)+TG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敲低+TG组及随机双链RNA转染对照 (mock)+TG组。通过向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 TG作用24 h诱导离体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以RNAi方法敲低心肌细胞PERK基因。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 78)、钙网蛋白 (CRT)、PERK、p-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 (eIF2α)、p- 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 (ATF4)、C/EBP同源蛋白 (CHOP)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孵育明显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力,上调PERK和eIF2α磷酸化以及GRP78、CRT、ATF4、CHOP及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 (P<0.05);与TG组比较,PQS 160 mg/L及敲低PERK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活力 (P<0.05);3种不同浓度的PQS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 (P<0.05),敲低PERK基因及PQS (160 mg/L) 预处理均可降低ERS分子GRP78、CRT、ATF4及CHOP表达,降低PERK及eIF2α的磷酸化水平 (P<0.05)。结论: PQS 160 mg/L 减轻ERS诱导剂TG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PQS预处理可以模拟PERK敲低减轻TG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提示PERK-eIF2α-ATF4-CHOP途径参与PQS减轻ERS相关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在高压氧(HO)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IR)模型大鼠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使用随机数字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IR组、HO-IR组和HO-IR-HIF-1α抑制剂组(HO-IR-I组)。IR模型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对照组仅分离暴露相应血管。HO-IR组和HO-IR-I组大鼠均在制模前在动物高压舱内进行HO治疗4周(每天1次);HO-IR-I组每天在HO预处理前,经腹腔注射4 mg/kg的HIF-1α抑制剂YC-1[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在制作模型第1天和第7天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第7天观察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HO-IR组和HO-IR-I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比例及HIF-1α、VEGF、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均增加,凋亡细胞数量亦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O-IR组和HO-IR-I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HIF-1α、VEGF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脑梗死体积比例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HO-IR组比较,HO-IR-I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HIF-1α、VEGF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脑梗死体积比例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5)。结论:HO预处理减轻大脑IR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HIF-1α/VEGF通路调节凋亡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