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评价其术后疗效。方法对86例65岁以上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全面检查、合并病处理、手术时机及麻醉的选择,术中、术后重要脏器的监护,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防治等。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75例;好转5例,因内科并发症转科治疗3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18例(20.93%)。结论高龄胆道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对20例股骨颈骨折的超高龄患者(年龄≥86岁),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20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6例。结论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胸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105例65岁以上高龄胸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死亡3例,发生早期并发症31例,主要是心血管并发症(18例)和肺部并发症(13例)。结论高龄并非开胸手术的禁忌证,严把手术适应证、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可使大部分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对2000-2010年间108例高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病人均作胃癌限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1%,其中切口感染19例(17.6%),肺部感染12例(11.1%),吻合口漏4例(3.7%),泌尿系感染2例(1.9%),高渗性昏迷1例(0.9%),死亡1例(0.9%)。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d。结论控制血糖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手术时机,高龄胃癌并糖尿病患者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并发症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70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系统31例、呼吸系统9例,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瘘、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2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2例。死于并发症6例。结论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肺疾病,其次是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免疫力低下、急诊手术等。应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监测和支持,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1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措施。结果干预组6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指导,防止或减少老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对促进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快速康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万芬 《医学信息》2007,20(1):114-115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01月 ̄2006年01月收治的120例70岁以上的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进行探讨。结果120例病人中,胃癌患者75例,结肠癌患者45例,行手术切除102例,切除率85%,术后并发症发率13.5%,死亡率1.4%。结论重视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70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35~145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4~8d,平均5d,术后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对症、抗炎及支持治疗等痊愈。4例出现皮下气肿,1~3d后均自行吸收。术后随访1个月,所有病例情况良好,饮食恢复正常,检查腹部B超和肝功能正常,无残留结石。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风险大,难度高,但只要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谨慎操作,术后严格管理,有针对性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问题,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36例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诊治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前合并症及并存病者84.6%(115/136)、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4.4%(74/136),术后30 d内病死率为8.1%。根治性手术率72.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3%、25%。结论:年龄并非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禁忌,经过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龄患者开胸术后围术期生命体征的临床观察及处理体会,探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151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心功能不全9例,均发生于术后2~3d。术后第3d、第2d尿量较前一天明显增多。术前有合并症组术后血压较无合并症组高,心率快。年龄在75岁以上组心率较75岁以下组有增快趋势。结论开胸术后心功能不全与高龄、合并症、手术创伤、术后2~3d第三间隙液回吸收有关。对高龄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适时应用利尿剂以防治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 < 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 < 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B超引导下应用PTCD治疗胆道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胆道梗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国产PTCD F8-F9套管针,在B超引导下行PTCD,在右腋中线第7~9肋间或剑突下为穿刺点,局麻后皮肤戳孔3 mm,置入肝穿针,经肝行胆管穿刺,选择直径在5 mm以上且离肝下缘较远的扩张胆管。结果23例经皮肝插管外引流均获得成功,1次穿刺成功17例,2次穿刺成功6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21例引流获得较好效果。结论PTC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的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2003年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等资料。结果 老年人患胆道系统疾病病史较长,合并症多,并发症发生率30%,治愈率96%,病死率8%。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组180例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是对并存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糖尿病、肝硬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对手术时机、适应证的选择等,与同期非老年组840例临床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72例(95.7%)LC成功,8例中转开腹手术,22例术中心率失常,33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或大幅度波动,4例术后引流管短暂胆汁漏,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本组病例恢复好,无死亡。结论 虽然老年组LC风险相对较非老年组大,只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监护,把握手术时机和合适的适应证,LC对老年人同样是安全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胆道系统在复杂胆石症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复杂胆石症病人41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进行肝胆建模,导入数字胆道系统,应用于术前评估、手术仿真、制订碎石取石方案和术中指导;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超声或CT复查结石残留和复发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中所见胆道及结石均与数字胆道系统中所见吻合,手术方式与术前模拟、规划均一致;手术时间(160.10±78.82)min,术中出血量(2.95±2.28)ml,肠道恢复时间(1.13±0.70)d,均少于对照组,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无结石残留和复发。对照组有2例结石残留,1例消化道出血和2例结石复发。 结论 数字胆道系统对于复杂胆石症微创手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肠道恢复时间,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success of pediatric live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and the continued shortage of cadaveric donors, adult-to-adult LDLT has been performed at some centers, including ours. We performed a detailed histologic review of all liver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9 adult recipients at and after LDLT and correlated these findings with the patients' course and outcome. Five patients had histologic evidence of biliary tract pathology; 3 of 5 required surgical or radiologic intervention. The other 2 had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biliary disease. Diffuse hepatocytic hemorrhagic necrosis secondary to massive portal blood flow after portal venous revascularization resulted in graft failure and retransplantation in a single patient with severe preoperative portal hypertension. Two perioperative deaths were caused by sepsis and multiorgan failure (day 25) and generalized thrombosis related to factor V Leiden (day 6).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presen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the native liver, postoperative cholangiopathy, and subcapsular hemorrhagic necrosis in donor liver wedge biopsies did not affect the short-term outcome. In conclusion, biliary tract pathology is common after adult-to-adult LDLT but does not negatively affect graft or patient survival. Infrequent but catastroph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ortal hemodynamics or thrombosis can result in graft loss and/or patient death.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是引起移植后移植肝失功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公认的肝移植后患者随访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上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提供较可靠的证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肝移植后常规超声检查时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或超声造影或穿刺引流或临床诊断性治疗等诊断胆道并发症为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移植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是否有胆漏、狭窄、扩张、胆泥及结石形成。 结果与结论:126例中超声诊断胆道并发症的共33例,其中胆漏4例(3.2%),胆道狭窄11例(8.7%),胆道结石或(和)胆泥18例(14.3%)。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既往文献主要针对肝移植后肺部感染进行研究,而肺外感染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肺外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移植后肺外细菌感染方案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移植后发生肺外细菌感染的肝移植患者病历资料,归纳可能的危险因素,总结其发病特点、常见病原菌及治疗方案。 结果与结论:356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肺外细菌感染52例,其中切口感染36例,腹腔感染13例,胆道感染6例,同时发生两个部位感染3例。培养出病原菌37例,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32例,混合细菌感染5例。未发生因肺外细菌感染死亡病例。病原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移植过程中出血量超过10 000 mL、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再移植、重度腹水、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等。对于肝移植细菌感染的控制,预防重于治疗,感染发生后,需尽可能去除引起感染的病因,合理应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