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9例占38%;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6例占3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14例占28%、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例占2%),发病后6小时内行静脉溶栓,同时给予肝素、阿司匹林抗凝,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原则相同,治疗组在心梗发生后4小时内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口服。结果:对照组1例因大便过力,突发心源性淬死;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治疗组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  相似文献   

3.
在心肌梗塞后长期给病人使用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改善存活率。但是,医生们反对给许多病人使用β-阻滞剂,这些病人包括:老年患者、慢性肺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或无Q波心肌梗塞患者。由卫生保健财政管理局主办的心血管合作项目概括整理了201752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医疗记录。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和流  相似文献   

4.
张秀芝 《中原医刊》2004,31(13):56-57
泵衰竭是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后较为重要。心肌梗塞泵衰竭主要临床表现是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自1993年3月~1999年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44例,经用血管药、洋地黄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临床应用历史已达40余年,在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及某些心律失常等方面效果肯定,是临床常用药物。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所以心力衰竭(CHF)曾被认为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随着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改变了以往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建议所有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均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者不能耐受者,而且应及早使用。对于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合并CHF,尚无循证医学的证据。我们就倍他乐克治疗风心病伴CHF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于小五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59-3360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现状,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随机抽选100例患者(共168次)住院病历,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在第1次住院时,只有43例(43%)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在36例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论:在我院CHF的治疗中,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现状,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随机抽选100例患者(共168次)住院病历,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在第1次住院时,只有43例(43%)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在36例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论:在我院CHF的治疗中,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应用β阻滞剂,能缩小梗塞面积,抑制左室重塑,减少心律失常。临床报告提示心肌梗塞后用β阻滞剂治疗1年以上者,其死亡率下降22%。但是心肌梗塞后应用β阻滞剂的频度仍然较少;而且,高龄者、重度左心衰或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即使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也难于用β阻滞剂,故其应用频度低。  相似文献   

9.
美多心安治疗风心病伴心力衰竭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IBIS-Ⅱ以及MERIT-HF等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心力衰竭(CHF)的观念被打破,重新确立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建议所有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病情稳定均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而且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治疗风心病合并CHF18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和常规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年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心功能及超声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症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患者心率、血压、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1周、2周,患者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分别有41.9%和71.0%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而不伴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的变化。结论 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衰,正确掌握适应证及β-受体阻滞剂用药剂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70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为治疗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心功能改变,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5%,对照组为5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有显性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重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治疗心血管药物,在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成为基础性治疗剂,而关于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一直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谢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23-123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但它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减慢心率,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或缓慢心律失常,常立即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而长期大剂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后发病情况,分析了突停β-受体阻滞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瓣膜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接收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均加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38例患者在加上β-受体阻滞剂治疗2周后和治疗1周后相比,其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加上β-受体阻滞剂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加用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患者的临床心功能改善有效性进行提高,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早期接受β受体阻剂治疗的包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组(24例)较非治疗组(8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5);早期病死率也显著降低(P〈0.05);并且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表明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降低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生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β-阻滞剂对心肌有抑制作用,故一直禁用于心力衰竭。自1975年Waagstein等报告使用β-阻滞剂治疗7例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衰(CHF)取得成功后,该药引起了临床心血管病学家的关注。以后虽有争议,但经实践证明,对心肌肥厚、扩张、缺血纤维化造成的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的CHF,选用β-阻滞剂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东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61-161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20例,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8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美托洛尔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为50%,8周有效率为70%。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关β-受体阻滞剂对3种最常见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基因位点作用的资料有限。目的:描述并评估在系统性大规模试验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因型LQTS人群的疗效。设计、机构和患者:在意大利连续入院治疗的LQTS基因型患者(n=335)平均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年。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基因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晕厥、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结果:在187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LQT1患者、120例LQT2型和28例LQT3型患者中,分别有19例(10%)、27例(23%)和9例(32%)发生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有1390名心脏病病人参加的大规模全国性的研究中发现:当病人发病时,经一种凝块溶解剂治疗后,立即经静脉给与β阻滞剂,病人的情况显著好于6天后口服β阻滞剂者。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师,心肌梗塞血栓溶解Ⅱ(TIMI-Ⅱ)试验的负责人Eugene Braunwald说,在研究中发现,即时经静脉给与β阻滞剂Metaprolol的病人比延迟用β阻滞剂的病人较少复发心脏病和较少发生局部缺血。β阻滞剂一般用作心脏病发作时的常规治疗,有助于减少致死或非致死的新发生的心脏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