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茹  李晓晔  柳巍  南鹏娟 《医学争鸣》2000,21(10):1227-1229
目的 考察一种新型手性β-氨基醇(1)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立体化学控制效果。方法 将自己研制的(I)作为手性源用于醛的不对称乙基化反应及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运用气相色谱和旋光度测定的方法考察了各种底物在该催化体系中反应生成相应手性醇的光学产率和化学产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醛、催化剂、Et2Zn的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参数对醛催化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 醛的催化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1-苯基丙醇的光学产率达74.1%,化学产率达93.8%;酮的不对称催化原反应中,1-苯基乙醇的光学产率为68.4%,化学产率为73.3%,结论 该催化剂对两类不对称反应均有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和合成新的手性配体,研究苯乙炔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期待发现较好的手性配体.方法:将制备得到新颖的C2对称的双氨基醇(其结构类似于Salem')作为手性配体,用丁基锂作为金属试剂,对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合成了4种新颖手性配体(4-7),但仅获得一般的对映体选择性,所使用配体构型的转变会导致产物醇的构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将天然手性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后,再络合M(Pd、Pt、Pu和Ph)金属,制得了多相手性加氢催化剂M-CS-SiO2.在空气氛围下,以异丙醇为氢源,考察了M-CS-SiO2对苯乙酮不对称催化氢转移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活性金属(Pd、Pt、Rh和Ru)、载体(ZSM-5、β、MCM-41、SiO2),及钯的前驱物对多相手性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S-SiO2对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性能和对R-1-苯乙醇的对映选择性;Pd的前驱物对Pd-CS-SiO2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较小;载体对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很大;在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中,Pd-CS-β分子筛对R-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到65.7%.  相似文献   

4.
(S)-2-吡咯烷-α,α-二取代甲醇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成一组具有重要用途的光学活性β-氨基醇. 方法:以手性天然产物L-脯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格氏反应和催化氢解等四步反应合成四种光学活性的β-氨基醇. 结果:从原料L-脯氨酸到目标分子,四步总产率46%. 产物的1H NMR和元素分析结果与结构和元素组成相符. 结论:该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 为合成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性氨基醇在酰腙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中的促进作用。方法烯丙基三氯硅烷和酰腙在化合物Ⅰ[(1S,2S)-1-(对硝基苯基)-2-(3,4甲-叉二氧基苯甲胺基)-1,3丙-二醇]的作用下进行烯丙基化加成反应,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手性氨基醇配体化合物Ⅰ能够促进烯丙基三氯硅烷和酰腙的烯丙基化加成反应,在它的辅助作用下,烯丙基化加成产物的产率可达到57%,对映体过量值最高达到22%。温度可影响产率,反应在0~15℃条件下进行较为合适。结论首次将手性化合物Ⅰ应用于烯丙基三氯硅烷和酰腙的烯丙基化加成反应中,结果表明化合物Ⅰ能够促进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性氨基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性识别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现象,通过立体选择合成手性分子是当今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目前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之一。不对称催化,一般指利用合理设计的金属络合物,来精确地区分左、右手两种进攻方式,从而产生高度对映的化合物。在手性金属络合物的设计中,配体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往往直接影响到手性识别的效果。手陛氨基醇分子中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的N原子及O原子,可与多种元素形成络合物,而且手性氨基醇的来源丰富,制备也较简单,甚至有些天然化合物(如麻黄碱)本身就是氨基醇,只要对其稍加修饰,即可成为优越的配体或催化剂。故在不对称催化中是一类优秀配体或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是不对称催化氢化中用于评价手性催化剂的标准底物之一,但现有的合成方法都需要柱色谱纯化,而且收率低。本研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最终一步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脱水剂和4-二甲胺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经简单地洗涤、萃取等操作,即可快速高效地得到高纯度的(Z)-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产率可达68.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蒜科植物花朱顶红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葡糖鞘脂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S,3R,4E,8Z)-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E)-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Z)-2-[(2R-2-羟基十八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E)-2-[(2R-2-羟基十八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S,3R,4E,8Z)-2-[(2R-2-羟基二十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花朱顶红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2种新型辛可尼定季铵盐手性催化剂不对称催化合成L-苯丙氨酸(L-phe).方法:以辛可尼定,1-氯甲基苯并三唑或2-氯甲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在甲苯中回流3h后过滤,得2种新型辛可尼定衍生物季铵盐手性催化剂.将该类催化剂用于催化N-二苯甲酮亚胺甘氨酸叔丁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得(S)-α-苄基二苯甲酮亚胺甘氨酸叔丁酯;再经过水解等步骤,得L-phe.体系中加入乙醚,过滤,使2种催化剂得到回收.结果:合成的2种新型辛可尼定季铵盐手性催化剂的化学产率分别达到90%和81%.(S)-α-苄基二苯甲酮亚胺甘氨酸叔丁酯的化学产率为75%~91%,对映体过量值为90%ee~99%ee,合成L-phe的总产率为41%~53%,2种催化剂的回收率为75%~80%.结论:2种辛可尼定季铵盐催化剂可催化N-二苯甲酮亚胺甘氨酸叔丁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并高产率地合成L-phe.手性催化剂可以回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的活性成分。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极性较小部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脑苷脂类化合物: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正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Ⅰ)、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Ⅱ)、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三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Ⅲ)、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Ⅳ)。结论4个脑苷脂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种海参体内分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步接枝法将手性 Salen-Mn(Ⅲ)配合物负载到聚苯乙烯树脂上.以NaClO为氧化剂,考察了该负载手性配合物对α-甲基苯乙烯、二氢化萘、Cis-β-爷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等非官能团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环氧化物的对映体过量值比负载前都有所降低,循环使用 3 次后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β-硝基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有机催化剂体系.方法 设计、合成脯氨酸衍生物催化剂,应用于反式硝基苯乙烯和蒽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考察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结果 最佳的催化剂体系为:10 mol%的催化剂1b,甲苯为溶剂,室温反应.结论 将筛选出的催化剂体系用于不同取代基的反式β-硝基烯烃和蒽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很好的产率(88%~98%)和最高达66%ee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4-烷基-1-[2-(2-吡啶乙氧基)乙基]哌嗪,探讨减少了酯结构的合成物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以2-乙基吡啶(1)为原料,经Whol-Ziegler反应及Williamson反应等得到4-烷基-1-[2-(2-吡啶乙氧基)乙基]哌嗪(6 a~6 d).采用水迷宫及避暗法检测化合物6 b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化合物6 b不具有促进小鼠记忆力的作用.[结论]在芳基(代)甲氧基乙酸2-二烷氨基乙酯的促进小鼠记忆力的作用中酯结构为必需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适用于不对称氧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有机催化剂体系.方法 将6种脯氨醇衍生物催化剂用于芳香醛亚胺为底物,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的不对称氧氮杂环丙烷化反应,考察溶剂、催化剂用量、温度及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结果 最佳催化条件为20 mmoL%催化剂1a,甲苯为溶剂,-40℃反应.用于10种不同取代芳香醛亚胺为底物的反应,得到了88%~95%的产率和最高达50%ee的立体选择性.结论 脯氨醇衍生物催化剂催化不对称氧氮杂环丙烷化反应,得到了高效的产率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以反式肉桂醇为原料,经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产生所需的两个手性碳(2S,3S)后,产物经氧化、酯化即得标题产 物(-)-(2R,3S)-3-苯基-2,3-环氧丙酸甲酯(1),三步总收率28.4%,所得产物的ee值>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具有甲苯降解能力的假单孢菌株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不对称氧化反应实现手性4-氯二苯甲醇的对应选择性合成。方法采用悬浮细胞生物转化法用于4-氯二苯甲烷的不对称氧化反应研究,产物通过手性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5.5%的产率和具有89%的对映选择性的手性4-氯二苯基甲醇。结论通过生物催化实现了4-氯二苯甲烷苄位C-H键的不对称羟基化反应,合成了手性的4-氯二苯基甲醇。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特布他林对映异构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考察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ZE)中各种因素对β-环糊精衍生物分离肾上腺素类药物特布他林的影响。方法 :采用 CZE对特布他林的手性分离进行研究。未涂渍熔融石英毛细管 5 0μm× 5 8.5 cm (有效长度 5 0 cm ) ;温度 2 0℃ ,操作电压 2 0k V,正极进样 5 k Pa× 3s,检测波长 2 0 4 nm。β-环糊精的两种衍生物作为手性添加剂。结果 :2 ,3,6 -三甲基 -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时使特布他林得到了基线分离 ,羧甲基 -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时却不能得到基线分离。特布他林在三甲基 -β-环糊精环境下 ,分离度随 p H变小逐渐增大 ,p H在 2 .5~ 4 .0范围内变化明显 ;而在羧甲基 -β-环糊精环境下分离度随 p H变化不明显 ,且当 p H>5 .5时特布他林不能分离。环糊精体积分数从 0 .4 %~ 1.6 %时 ,环糊精与特布他林形成的复合体随环糊精的增加而增加 ,使该手性物质更容易拆分。结论 :β-环糊精的类型、浓度以及缓冲液的 p H是影响特布他林手性拆分的主要因素 ;肾上腺素类药物特布他林能得到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9.
何炜  刘鹏  金瑛  辛春艳  张生勇 《医学争鸣》2006,27(12):1150-1152
目的:合成两种新的金鸡纳生物碱类衍生物配体并将其用于催化五种烯烃的不对称二羟化反应,考察催化效果. 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奎宁和辛可宁为原料,经过结构转换得到9-氨基奎宁和9-氨基辛克宁,进而与对氯苯甲酰氯反应制得两种新型手性配体,并将其用于锇催化的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 结果:在五种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中,化学产率为87%~95%,对映体过量值为76%~93%. 结论:两种对氯苯甲酰胺类新型手性配体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性质稳定,对烯烃的不对称二羟化反应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和光学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用聚合物负载的手性催化剂和手性试剂完成的不对称合成反应主要集中在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和饱和碳原子上的不对称取代反应。就近十年来聚合物负载手性催化剂和手性试剂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