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高效价血型抗体孕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于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就诊的ABO抗体效价≥256的70例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治疗Ⅰ组25例、治疗Ⅱ组26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维生素C 3 g,维生素E 100 mg、1/d,吸氧2/d,每次20~30 min,每月治疗20 d;治疗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20 ml/次,3/d,治疗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每隔10 d 1次,每月检测抗体效价、血生化及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直至分娩,观察3组抗体效价平均下降幅度和时间、产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治疗Ⅰ、Ⅱ组总有效率和抗体下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Ⅰ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Ⅱ组,抗体效价降低时间长于治疗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组新生儿溶血率降低、黄疸症状减轻。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血浆置换用于孕期降低血型抗体效价,早期干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血型抗体高效价孕妇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效价孕妇(ABO抗体效价≥256,Rh抗体效价≥16)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抗体效价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观察新生儿溶血情况,并对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BO和Rh抗体效价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及4个月时CD4+/CD8+、CD16+/CD56+、CD4+和CD19+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个月时低于2个月时(P<0.05);CD8+高于治疗前,且治疗4个月时高于2个月时(P<0.05).治疗2个月及4个月时观察组CD4+/CD8+、CD16+/CD56+、CD4+和CD19+均低于对照组,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新生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能够有效抑制孕妇的免疫功能,对血型抗体高效价孕妇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茵栀黄口服液是由茵陈蒿、栀子、黄芩、金银花等组成的中成药制剂。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免疫性肝损伤、新生儿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目前茵栀黄口服液在临床上的应用、配伍和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母婴血型、孕期血型抗体效价、胎儿性别、胎儿血型、羊水性质、脐血胆红素、脐血溶血三项实验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我院5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病例,根据母婴血型、是否发病来分组分析.结果 母婴血型不同组脐血血清胆红素浓度、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发生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母婴血型相同组;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1/128时,新生儿患ABO-HDN的几率明显增加;A型血的胎儿更易患新生儿溶血病,胎儿性别及羊水性质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期血型抗体效价、胎儿血型、脐血胆红素和脐血溶血三项均与新生儿ABO溶血病有密切相关,根据检测结果可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湿补气汤治疗母婴ABO溶血病的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母婴ABO血型不合孕妇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和观察组(33例,给予利湿补气汤治疗),均治疗3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和CD8+水平明显升高,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观察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观察组治疗平均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增量比为245.49,敏感度分析结果(220.94)与之基本一致。结论利湿补气汤治疗母婴ABO溶血病疗效确切,可改善孕妇免疫功能,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率,经济学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 人群中 Rh 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故母子 Rh 血型不合及新生儿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不高。由于新生儿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期的严重溶血性疾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或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产前进行 Rh 血型检查,夫妇 Rh血型不合妇女进行 Rh 血型抗体测定,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 Rh 溶血病具有重要价值。我院10年查出孕妇 Rh 血型抗原阴性27例,娩出24名新生儿被诊断为新生儿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  相似文献   

7.
陈曦  沈维增 《中国当代医药》2016,(6):109-111,114
目的 探讨栀黄汤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117例母婴血型不合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静脉注射,500 ml/次,1次/d,维生素E口服,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栀黄汤治疗,100 ml/次,2次/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5.44%(43/57),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8,P=0.001)。两组患者均未见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口干4例(6.67%),对照组为1例(1.75%),均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4,P=0.198)。治疗前,两组患者抗体效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抗体效价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胎现象,新生儿均无先天畸形发生,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00%(3/60),与对照组的14.04%(8/5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1,P=0.047)。结论 栀黄汤治疗母婴血型不合,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显著降低其抗体效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妊娠期血清IgG抗体效价对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的发病影响.方法:选择血型为O型RhD阳性、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孕妇分娩新生儿457例,孕期进行血清抗A或抗B的IgG抗体测定,效价≥1:64者为阳性,分娩时取脐静脉血做新生儿血型鉴定、血清胆红素、溶血三项试验,根据IgG抗体效价与HDN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次数在2次及2次以上者,其IgG抗A(B)阳性率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不良妊娠史者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增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5).结论:对妊娠次数较多或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在孕早期应进行IgC航A(B)抗体效价的测定,并对整个孕期动态观察IgG抗体效价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胎儿出生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对降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柱凝胶法检测O型孕妇产前血型抗体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伟 《天津医药》2005,33(9):609-610
孕妇和胎儿血型不合常引起新生儿自限性同种免疫性溶血即新生儿溶血病(HUN)。至今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笔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224例O型孕妇进行产前ABO、Rh血型抗体效价的血清学检测,从而建立一种新的产前诊断HDN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凡查出孕妇血型为O或Rh阴性,并与丈夫血型不合,且抗A(或B)效价>1∶64,或抗Rh效价>1∶8,分娩时常规留取脐静脉血3ml,送验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不等黄疸出现,立即开始治疗,作为早治组。孕妇未作血型检查,其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而开始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高峰期胆红素值、出生体重、胎龄以及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等。结果十年间共诊断新生儿溶血病46例,其中早治组28例(ABO溶血病26例,Rh溶血病2例),对照组18例(ABO溶血病16例,Rh溶血病2例)。黄疸持续时间,早治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高峰期胆红素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生体重、胎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2例Rh溶血病均经换血治疗,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治组全部治愈,未经换血,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利用脐血检验能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在黄疸出现前确诊并开始治疗,能显著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少换血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IgG抗-A/B效价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ABO血型不合孕妇60例,之后分别对孕妇和新生儿实施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和溶血病检测,最后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3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2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64,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3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128,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5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256,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70.0%;孕妇血型抗体效价≥1∶51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为80.0%。经回顾性分析后可知,母亲IgG抗A或抗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与孕妇体内IgG抗A、抗B或抗AB浓度存在相关性。因此,若孕妇属于ABO血型不合,需对其内IgG抗A、抗B效价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对溶血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检测,包括ABO、Rh血型鉴定、放散液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游离液体检测。患儿母体接受免疫球蛋白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58.82%(50/85),其中包括49例(57.65%)ABO-HDN患儿和1例(1.18%)Rh-HDN患儿,无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HDN患儿中包括20例(23.53%)A型患儿和29例(34.12%)B型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相较于低效价组,高效价组患儿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类型,临床上需尽早诊断并开展治疗,从而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反复死胎、新生儿全身水肿流产、早产的重症 Rh 溶血病缺少有效的办法。我们发现1例重症RhE 液血病孕妇,曾有死胎史、输血史致使本次妊娠抗体效价增高。为避免再次死胎、早产,我们采用孕期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孕妇顺利分娩,胎儿存活。患者24岁,曾于1985年9月足月妊娠死胎分娩,输 O 型血400ml。本次妊娠26周经血型血清学实验,发现夫妇 RhE 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查出免疫性抗 E 抗体,效价为256~+,确诊为 RhE 溶血病。孕28周开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每周1次共换出孕妇血浆3600ml,换入正常人血浆2200ml,抗体效价由256~+降至128。孕36周时在严密监护下提前分娩一男婴,体重3600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孕期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孕期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测定,分娩的新生儿脐血做免疫血清学检验。结果孕妇IgG抗体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5)。结论产前测定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对围产期保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孕期母儿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升高综合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出孕妇为O型血、丈夫为非O型血的病例共206例,未规律服药或失访者55例,另151例中116例坚持综合治疗者,归为治疗组;35例因个人原因拒绝用药者,归为对照组,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疽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对妊娠期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升高的孕妇需进行预防性综合治疗,加强孕期宣教和监护,综合治疗能有效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降低早产率,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O”型孕妇产前作血清免疫学检测,对预测新生儿发生溶血病的意义。方法667例“O”型孕妇,根据其配偶的血型,分为4组。每组孕妇先做血清抗体IgG的筛选;对IgG阳性者作抗体效价分析,对效价大于64者作母婴配合性试验判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结果Ⅰ组(女-男:O-A)有3例为IgG( ),而且效价都大于64,其中母婴配合性试验溶血发生率为0.15% (1/667);Ⅱ组(O-B)IgG( )者4例,效价大于64者3例,母婴配合性试验发生溶血为3例(3/667, 0.45%);Ⅲ组(O-AB)IgG( )者2例,效价都大于64,母婴配合性试验溶血率为0.3%(2/667);Ⅳ组(O-O)无1例IgG( )。母婴配合性试验溶血的总发生率为0.9%(6/667)。结论孕妇在产前常规作血清免疫学检测,对判断由于ABO血型不合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1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是指由于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严重危害着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是造成母婴ABO血型不合及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早发黄疸及核黄疸的原因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证实[1],母婴血型抗体滴  相似文献   

18.
<正>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2000年起对母婴血型不合者行ABO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用药3d和用药5d后治疗组胆红素水平分别降至(106.4±20.8)μmol/L和(74.2±18.6)μmol/L,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42.8±21.6)μmol/L和(125.6±17.2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常见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1]。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病症轻重一般取决于母体IgG-A(B)效价高低的程度、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及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笔者对2006年11月—2013年06月来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保健查体的孕妇480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