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GBS筛查阳性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孕妇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妊娠晚期GBS筛查阴性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比较两组孕妇的微生态结果及母儿结局。试验组根据是否合并微生态失调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合并微生态失调共62人,乙组微生态正常共38人。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对GBS阳性且合并微生态失调者,改善其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晚期妊娠孕妇2 073例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的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50例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2 073例孕妇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为23.94‰。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会受到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应给予及时的有效处理,维护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7,(12):108-110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B族溶血性乳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取在我院产前检查,并最终在我院分娩的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均接受GBS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GBS培养阳性的孕妇共138例分为观察组。另选择GBS培养阴性的孕妇1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GBS感染对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可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进行GBS感染的筛查并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GBS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探讨CRP、PCT、IL-6检测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GBS筛查阳性发生胎膜早破者归入胎膜早破组,50例GBS筛查阳性早产临产者归入早产临产组,50例GBS筛查阳性足月临产者归入GBS对照组,再随机选择50例GBS筛查阴性者归入空白组。采用PCR法确定孕妇及新生儿GBS感染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PCT、IL-6水平,比较CRP、PCT、IL-6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胎膜早破组、早产临产组妊娠晚期GBS感染患者分娩前、分娩后1d、分娩后3d血清CRP、PCT、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GBS对照组、空白组(P<0.05),GBS对照组患者分娩前、分娩后1d、分娩后3d血清CRP、PCT、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组孕妇分娩后1d血清CRP、PCT、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分娩前(P<0.05);胎膜早破组、早产临产组及GBS对照组新生儿GBS感染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分娩前血清CRP、PCT、IL-6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妊娠晚期GBS感染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793、0.873,三者联合检测妊娠晚期GBS感染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结论 CRP、PCT、IL-6在妊娠晚期GBS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能作为临床监测及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萧山区基层医院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筛查的意义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于杭州市萧山区基层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225例围产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GBS感染情况,对GBS阳性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GB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225例孕妇中,GBS阳性孕妇98例(8.00%);GBS阳性孕妇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GBS阴性孕妇(P<0.05);GBS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肺炎?窒息?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BS阴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P<0.05)。常用抗菌药物中,GBS菌株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0%,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在90.00%以上,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仅为60.21%。结论孕妇GBS感染可造成早产?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肺炎?窒息?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GBS菌株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均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阳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对204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追踪分娩时的情况,支原体阳性者对其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孕妇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是否感染支原体5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下生殖道中检测出支原体对围产结局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阴道清洁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清洁度检测与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培养结果,将84例产妇分为正常组(43例)与异常组(41例),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清洁度异常患者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的带菌率更高,对于产妇的围产期结局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检测,使不良妊娠结局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并梅毒对妊娠孕妇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6例有先兆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迹象的梅毒孕妇作为梅毒组,选取同期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取阴道分泌物测定fFN阳性率,比较不同妊娠结局产妇fFN阳性情况。结果:梅毒组患者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其既往不良妊娠、流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妊娠合并贫血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fFN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梅毒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fFN阴性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阳性与阴性梅毒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梅毒的妊娠期孕妇其fFN阳性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125在不同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母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妊娠全程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就诊且存在GBS生殖道感染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确诊GBS生殖道感染的时间不同分为孕早期组(n=30)、孕中期组(n=43)和孕晚期组(n=4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25水平;收集三组GBS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并分析母婴不良结局与血清miR-125的关系。结果 GBS感染孕妇和GBS非感染孕妇血清miR-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miR-125对孕妇GBS生殖道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68,95%CI:0.72~0.856,P=0.015,截断值:1.2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4%和82.63%)。血清miR-125在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BS生殖道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各组GBS生殖道感染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知,血清miR-125与GBS生殖道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GBS生殖道感染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125在生殖道GBS感染孕妇中明显高表达,有望成为该病的有效诊断学指标,且与孕期及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感染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定期产检的1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胎膜早破发生率以及早产、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0. 7%,对照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9. 2%,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7. 56,P 0. 01)。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早产、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假丝酵母菌感染会不仅增加妊娠期孕妇胎膜早破的风险,还会影响其他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阴道试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产妇行阴道试产成功,将37例设为观察组;8例转剖宫产,即剖宫产81例产妇中随机抽取37人设为对照组。搜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后成功阴道试产相关因素。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感染、产时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胎儿1 min Agpar评分和出血体重等。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产前BMI、宫口扩张、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临产入院和自然分娩史方面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宫口扩张、年龄、临产入院、孕期胎儿体重管理、产前BMI和有自然分娩史为成功阴道试产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宫缩乏力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自然分娩史、产前BMI和年龄等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成功阴道试产影响因素,与再次剖宫产产妇相比,阴道试产产妇子宫破裂和胎儿窘迫等相关并发症几率不会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妇科引产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余姚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0例产妇,分成A、B、C组。A组为使用双球囊导管引产产妇153例,B组为药物引产产妇(控释地诺前列酮栓)147例,C组为自然分娩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并用Excel表格模拟各种曲线。结果:A组放置导管前后宫颈评分有所提高,A组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且因为引产失败等引起的剖宫产明显少于B组。在引产安全性上A组较高。在产程上,A组较B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短,活跃期相对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面,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值得在妇科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治疗1天后,宫颈Bishop评分仍低于6分的孕妇,比较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6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引产指征且已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促宫颈成熟1天。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继续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1天,共59人,乙组改用宫颈水囊促宫颈成熟1天,共60人,丙组直接缩宫素静点1天,共43人。结果①三组宫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干预前后宫颈条件比较,甲组及乙组干预后宫颈评分明显高于入组前宫颈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干预后宫颈评分与干预前宫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引产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500mL的产妇数、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产妇数、新生儿感染数、1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1天后宫颈评分低的孕妇,继续应用宫颈水囊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产妇GBS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前干预治疗对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妇产科进行产检的98例GBS阳性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分为GBS阳性治疗组(n=56)、GBS阳性未治疗组(n=42),以未感染GBS的51例产妇作为GBS阴性组,GBS阳性治疗组于分娩阶段进行抗感染治疗,采用青霉素G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滴定治疗,对影响产妇感染GBS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统计产妇不良妊娠发生情况;随访40d统计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GBS阳性组产妇体质量指数(BMI)、出现阴道炎、流产史、糖尿病(GDM)比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出现阴道炎、流产史、妊娠糖尿病(GDM)是影响GBS感染的危险因素。与GBS阳性未治疗组相比,GBS阳性治疗组、GBS阴性组产妇产后体温显著降低,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发生胎膜早破、产褥污染、宫内感染、羊水污染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GBS阳性未治疗组相比,GBS阳性治疗组、GBS阴性组Apgar评分显著升高,GRS感染率显著降低,发生肺炎、宫内窘迫、黄疸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产妇有阴道炎、流产史、GDM与GBS感染有关,分娩阶段对GBS感染产妇提前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妊娠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疤痕子宫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妊娠分娩的110例产妇的病案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对二者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阴道分娩产妇在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5);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和失败的比较,孕周、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适应症,结合预测评分系统,对疤痕子宫产妇能否阴道分娩作出预测。符合条件的产妇,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观察组产妇接受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拒绝接受分娩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T_1),第二产程(T_2)、第三产程(T_3)时的疼痛情况,同时观察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并在产前及产后48h检测血浆催乳素浓度,探讨自控镇痛对血浆泌乳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8h,两组产妇血浆催乳素浓度均较产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缓解产妇各产程的疼痛,减少分娩疼痛对于血浆催乳素的影响,减少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PPROM孕妇的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期能为PPROM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28例PPROM产妇(PPROM组)及128例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对照组)病历资料,分析两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CT)、假丝酵母菌(CM)感染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PPROM组UU、CT、BV、CM、混合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7.34%、12.50%、7.81%、10.94%、8.59%,总感染率为67.19%,对照组UU、CT、BV、CM、混合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38%、4.69%、4.69%、7.81%、5.47%,总感染率为32.03%,UU、CT感染率及总感染率PPRO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CM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7.19%、73.44%、14.06%、15.63%、20.31%,对照组分别为14.84%、32.03%、11.72%、3.13%、15.63%,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RM组产妇生殖道总感染率与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之间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UU及CT感染为主的生殖道感染可能是导致PPROM发生的主要原因,孕期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会引起孕妇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在妊娠早中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并且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有利于降低PPORM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