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早在 1988年ChangH .R等就开始体外观察阿奇霉素抗弓形虫的作用〔1〕,随之Huskinson( 1991)和Derouin( 1992 ) )进一步证实了本药对各型弓形虫滋养体和包囊均有杀灭作用〔2 ,3〕,且与乙胺嘧啶或磺胺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我国在 1998年由沙红报道了首例用阿奇霉素治疗弓形虫病的急性病例〔4〕。何爱珍等 1999年报道了阿奇霉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结果〔5〕。几年来我所采用了阿奇霉素、SMZco、IFN加VBco和VE等治疗 2 84例弓形虫病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均为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新疆弓形虫病1996~2000年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新疆自 1989年〔1〕发现弓形虫病以来 ,已陆续开展了一些研究 ,我们于1996年起对新疆各地的不同人群进行弓形虫抗体水平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1996~ 2 0 0 0年在新疆地方病研究所门诊弓形虫感染检查者 ,及赴全疆各地采集的重点人群 (孕妇、婚检、学龄前儿童、精神病人、毛纺业、畜牧业女工、石油女工 )共计 2 30 9人。1 2 样本采集 按项目预先设计的调查表 ,对调查对象造册登记 ,肘静脉处消毒后取静脉血 2ml,静置或离心 ,分离血清后 ,置 4℃冰箱备用。1 3 检测…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寄生虫病 ,人群中感染普遍 ,血清特异抗体阳性率平均为 2 5 %~ 5 0 % ,孕妇弓形虫感染率高达 6 .2 5 %~ 32 .9% [1 ]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孕期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 ,但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感染均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 ,造成流产、死胎和先天性弓形虫病[2 ] 。为调查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 38例孕妇弓形体感染者的感染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组为本院妇产科 2 0 0 1~ 2 0 0 2年收治的 ,经微量间接血…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10种弓形虫抗体诊断试剂盒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人类感染弓形虫后常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呈隐性感染状态。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缺陷时可引起急性发作。弓形虫与优生优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 ,无论有无临床症状 ,都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 ,可导致孕妇异常妊娠 ,流产、早产、胎儿畸型与死亡〔1〕。因此 ,弓形虫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弓形虫病的免疫诊断试剂盒也就应运而生。然而 ,目前市场上弓形虫病的各种诊断试剂盒质量参差不齐 ,既无统一标准 ,又在无序生产与使用 ,给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造成严重危害〔2〕。为了解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2014年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南昌市弓形虫病高危人群为实验组,1∶1同比选取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 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昌市人群弓形虫总感染率为5.17%(124/2 400)。9类高危人群总感染率(7.50%,90/ 1 200)高于普通人群(2.83%,34/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6.66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饮食习惯 和卫生习惯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χ2 =16.522、64.954,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程 度、养猫、接触动物或肉制品、生吃或半生吃牛肉是人群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昌市弓形虫感染高危人群是 弓形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不良饮食及卫生习惯是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弓形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力 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病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病 ,为先天性畸形和出生缺陷的感染病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的非典型性和寄生部位的广泛性 ,加之病原学检查因体液标本中的虫数往往不多 ,涂片和动物接种的检出率极低 ,因此常常造成漏诊和误诊。国内外有不少资料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弓形虫感染关系密切〔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该病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如能早发现、及时治疗其预后甚佳。为此 ,我们借助循环抗原 (CAg)检测以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从 1992年 10月~ 1999年 12月 ,收集来我所就…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细胞内寄生原虫 ,呈世界性分布。孕妇感染弓形虫可以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因此在优生优育中防治弓形虫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弓形虫的血清学检测多为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我们对不同组的孕妇进行了抗弓形虫特异性IgE的检测 ,对抗弓形虫特异性IgE的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院产科围保门诊就诊的孕妇 ,常规抽血 2ml,分离血清后 - 2 0℃保存 ,孕妇分三组。  ①产前常规以SPA -ELISA法筛选抗弓形虫抗体〔1〕,以仅IgG抗体阳性者为单阳组 ,计 2 …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病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弓形虫病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1器官移植和医源性免疫抑制日益增多以及艾滋病患者与日俱增,使弓形虫病,特别是弓形虫脑炎的发病数猛增;2随着诊断方法的改进,提高了诊断弓形虫病的正确性和检出率;3及时正确的治疗怀孕期间获得的弓形虫感染,可有效地防止胎儿的先天性弓形虫病;4洽疗小儿的先天性弓形虫病或弓形虫感染,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病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弓形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 5 %~ 5 0 %。弓形虫能寄生在人及 190多种动物体内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目前 ,弓形虫病的传统治疗仍以乙胺嘧啶与磺胺嘧啶合用为主 ,虽取得一定疗效 ,但常由于抑制骨髓、损害肝功能、易出现皮疹等毒副作用而被迫停止用药。尤其是弓形虫脑炎、先性弓形虫病胎儿及免疫缺陷病人不能耐受长程治疗 ,停药后复发率高 ,根治效果差。为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弓形虫病的治疗不断进行探索〔1〕,本文为其研究概述 ,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1 化学治疗1 1 大环内酯抗生素 螺旋霉素 (Spiramyc…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大约有25%~50%的人受到感染。虽多为隐性感染,但孕妇感染后,后果严重,可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发生畸胎、死胎等。因此,弓形虫病已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为了解益阳市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于2001~2003年对城郊部分接受婚检和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在益阳市赫山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孕期体检和婚检妇女为调查对象,共计260人,采血查弓形虫抗体。1.2检测方法弓形虫ELISA诊断试剂盒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寄生虫学研究室提供,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属机会致病原虫〔1〕,但人的感染并非罕见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感染 ,易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应用ELISA的方法对 392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IgG、IgM )检测 ,并与 382名正常人进行对照 ,以探讨和研究白癜风患者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的情况。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我所白癜风专科就诊登记的白癜风患者392例 ,其中男 2 18例 ,女 174例 ;年龄 5~ 6 1岁 ,平均 2 5 .6岁 ;病程为 1- 2 36月 ;以上患者按文献〔2〕进行分型分期。分型 :寻常型 318例 (…  相似文献   

12.
计划生育二胎夫妇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当前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弓形虫感染不仅对免疫抑制者造成致命性机会感染 ,而且对优生优育也产生严重危害 ,直接影响人口素质〔1〕。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弓形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围产期寄生虫病 ,也愈来愈受到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 ,自 1992年以来 ,我们即对计划生育二胎的弓形虫感染水平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江苏吴县、锡山…  相似文献   

13.
<正>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分型,经由母婴直接传染,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眼部的发育造成严重损害。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本院分娩的新生儿8 163例,男婴4 099例,女婴4 064例。经过普通检查初筛,病原检查复查和免疫学检查最终共确诊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26例,男婴13例,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病是全球性人畜共患疾病 ,其主要感染途径为接触感染弓形虫的猫、狗或其它动物以及食用污染的生肉、生乳等。有报道孕妇弓形虫感染率约 10 % ,且新近感染和活动性感染可占 4 5 % [1 ,2 ] ,已成为影响胎儿、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孕妇弓形虫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每年大约有 9万例先天性弓形虫患儿出生 [3]。为探讨弓形虫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我们应用 PCR技术对自然流产的患者血清进行弓形虫 (Tox) - DNA检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 1月~ 1998年 9月在我院就诊的自然流产者 12 8例 ,为观察…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的全球性人畜共患疾病[1].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后,通常无症状;但先天性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获得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弓形虫先天性感染是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且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可随着妊娠的进展而增加[2].为了解无锡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于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无锡市1 081 名孕妇的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在母体内感染 ,发病者死亡率较高 ,存活者常见先天性畸形与智力不全等 ;后者是受弓形虫感染而引起 ,临床表现复杂 ,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 ,甚至坏死 ;此病还可引起孕妇流产、早产或死胎 [1 ]。为了解本地区弓形虫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对 2 84 5例孕妇进行了弓形虫循环抗原 ( Toxo-CAg)和特异性抗体 ( Toxo-Ig M、Toxo-Ig G)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自 1 998年至 2 0 0 1年 ,在我市中心医院和冶钢集团公司妇幼保健所就诊的 2 84 5例…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 ,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引起人畜弓形虫病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畜牧业生产[1 ]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 ,常危及胚胎发育导致流产、早产、死产、畸胎 [2~ 5] ;儿童先天性感染弓形虫后 ,主要危及大脑发育 ,导致智力低下、头痛头晕、癫痫抽搐等 [6 ]。为探讨社会因素对小学生感染弓形虫的影响 ,2 0 0 0年在河南省济源市对在校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弓形虫抗体检测 ,初步了解了弓形虫感染与社会因素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地点及对象 在济源市区及郊县农村小学中 ,选择当地回族居住区的下街小学…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低叶酸可致高同型半胱氨致血症 〔1〕,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有关 〔2 ,3〕。国内曾有对婚检妇女叶酸营养状况调查 〔4〕,发现存在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和季节差异。为此 ,我们对无锡市中老年人群叶酸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在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和农村抽取 12 2 6名中老年人 (35~ 6 4岁 )为研究对象 ,经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男 5 97人 ,女 6 2 9人。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冬春季与夏秋季分组 ;采用问卷法调查基本情况和膳食习惯 ;进行体格检查 ,排除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等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福建地区新生儿刚地弓形虫感染血清学阳性率,为制定先天性弓形虫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7—2018年福建地区出生的1 0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387例、足月儿658例。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检测并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收集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肘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结果 福建地区1 045例新生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9.38%。387例早产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8.35%,男婴和女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9% vs. 18.75%,[χ2] = 0.07,P > 0.05)。658例足月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4.10%,男婴和女婴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 vs. 4.08%,[χ2] = 0,P > 0.05)。早产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χ2] = 58.17,P < 0.01)。1 045例新生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5.02%,早产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母亲(20.93% vs. 11.55%,[χ2] = 16.79,P < 0.01)。结论 福建地区早产儿及其母亲弓形虫感染血清学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及其母亲;应加强孕前弓形虫感染检测和弓形虫病防护知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福建地区新生儿刚地弓形虫感染血清学阳性率,为制定先天性弓形虫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2018年福建地区出生的1 0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387例、足月儿658例。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检测并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收集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肘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 G抗体阳性率。结果福建地区1 045例新生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9.38%。387例早产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8.35%,男婴和女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9%vs. 18.75%,χ~2=0.07,P 0.05)。658例足月儿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4.10%,男婴和女婴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vs. 4.08%,χ~2=0,P 0.05)。早产儿血清抗弓形虫Ig 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χ~2=58.17,P 0.01)。1 045例新生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5.02%,早产儿母亲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母亲(20.93%vs. 11.55%,χ~2=16.79,P 0.01)。结论福建地区早产儿及其母亲弓形虫感染血清学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儿及其母亲;应加强孕前弓形虫感染检测和弓形虫病防护知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