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临床诊治方法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56例甲状舌管囊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瘘),未发现恶变;术后随访6~24个月,有1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78%.结论 手术是甲状舌管囊肿(瘘)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不彻底性是导致术后复发最根本的原因;掌握甲状舌管囊肿(瘘)发病机理,避免急性炎症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而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瘘管,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原因一般由于在胚胎发钉期,甲状舌管未退化消失或未完全退化和消失而形成。囊肿反复感染、破溃或切开引流即可形成甲状舌管瘘。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不彻底易致复发,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患者68例,其中复发1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病人的资料,利用术中注入美蓝示踪方法,判定囊肿及瘘的范围、分支及走行.彻底切除囊肿及瘘管,切除0.5~1.5 cm舌骨中段和其附着的组织及舌骨以上至舌盲孔之间的一段柱状组织. 结果7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预防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术后复发的关键在于明确囊肿及瘘的范围,以及轻柔操作、仔细解剖、认真辨认,避免撕断而遗留囊肿及瘘管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甲状舌管残留畸形诊治难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和瘘3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6年。结果:男23例,女12例,就诊年龄1~12岁,平均4-3岁。其中,甲状舌管囊肿28例,甲状舌管瘘7例,均未合并吞咽困难。复发6例,均在他院行单纯囊肿或瘘管切除,或在感染期手术,未切除舌骨中段。所有患儿均经手术(Sistrunk术)得到根治。随访无病例复发。结论:Sistrunk术是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的经典标准术式,保证手术的彻底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病例行Sistrunk术式,术前注入美蓝液于囊管内,以便术中分离追踪蓝染管支,切除足够舌骨中段,近舌盲孔处行荷包缝合术或电凝、微波等处理。结果:36例中34例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复发率5.6%。结论:对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好每个环节,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甲状舌管囊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6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12例甲状舌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儿中治愈11例,其中包括复发再手术1例和囊肿感染引流后规范切除1例;另1例因囊肿感染行病灶清除术形成甲状舌管瘘尚待作规范切除.结论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应行规范切除,即使合并感染者也应在感染控制后按规范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复发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术中彻底切除病灶,术后门诊随访.结果 18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均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甲状舌管囊肿的不当治疗易导致复发,防止复发的关键在于术前明确手术范围,术中精细操作.Sistrunk术式仍然是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8.
著者在1961~1981年间共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瘘管(以下简称甲舌囊肿/瘘)141例,其中28例是术后复发病例(其中两例是在著者单位手术以后复发的)。复发病例经切除舌骨中段并连同颈前、舌根区之囊肿/瘘管周围软组织整块切除,术后再无复发。本文对甲状舌管之胚胎发生、病理组织解剖所见及手术范围、术式,本组复发病例情况等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甲状舌管囊肿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成人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36例均接受Sistrunk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1例并发切口感染,2例复发(复发率5.6%),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应充分认识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因和病理解剖特点,将手术的重点放在处理舌骨及其以上的病变部位,手术切除的彻底与否,决定了复发与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预防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978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切除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8例,复发13例,复发率14.8%(13/88)。结论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手术后防止复发的关键是,舌骨中部和其附着的组织以及舌骨上至舌盲孔的一段组织一起切除,其次手术者应熟悉解剖,仔细的沿瘘管边缘剥离。作者推荐术中自瘘管内注入美蓝示踪,展示瘘管及其分支走向范围,对囊肿及瘘管彻底切除不失为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手术切除的经验,探讨其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4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患者,其中5例为复发病例.感染患者术前先行抗炎再行手术;术中常规注入美蓝示踪,根据囊肿(瘘管)的范围、走向及分支,仔细分辨、彻底切除.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的原因.结果19例初治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复发;5例复发患者手术后1例(20%)复发,再次手术后2年内未复发.结论术前先行抗炎,术中注入美蓝,有利于完全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病灶,控制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甲状舌管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l例甲状舌管乳头状癌的处理和结果,以加深对甲状舌管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l例甲状舌管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甲状舌管癌的起源、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甲状舌管癌术前诊断困难,多需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后的病理标本来确诊,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本例患者随访至今近5年,未复发。结论:切除的甲状舌管囊肿应行常规病理检查,以防漏诊,并对患者作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探讨婴幼儿甲状舌管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的婴幼儿患者4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5岁,其中5例为外院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儿。所有病例术前行增强CT、B超及甲状腺功能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病变范及大小,包膜是否完整,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查甲状腺形态和结构,判断有无异位甲状腺。经口气管插管全麻行经典Sistrunk术式,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道、舌骨中段和舌骨上肌群内的瘘道组织至舌肓孔。对于5例复发患儿行扩大Sistrunk术式,对颏下三角和肌三角进行中线清扫,清扫范从两侧至胸锁乳突肌内侧,下至甲状腺,上至舌根。对所有行甲状舌管囊肿手术的患儿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伤口情况,并给予精心的人性化护理和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结果:43例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及精心的人性化护理,术后愈合良好,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以上未见囊肿复发,切口无明显瘢痕形成,不妨碍颈部美观。结论:精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具体细微的护理,积极的健康指导,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甲状舌管囊肿系多见于儿童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治疗方法只有手术切除囊肿及瘘管。在以往的手术中须切除全部病变组织和包括一段舌骨中份,有时还需切除舌骨上部的肌组织。由于舌骨位置较深、舌骨上部更加隐蔽,而以往手术因术野不好,给手术带来很多不便,以致手术时间较长,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的机会。为此,笔者对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的手术进行改良,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我院自1989~1995年共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24岁,10岁以下的7例,占63.6%。二、操作方法 同原手术方法,用电刀分离游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相似文献   

15.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9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治愈55例,复发4例,复发率6.8%;结论:术中应常规切除舌骨中段1.5cm左右,包括舌骨膜,囊肿及瘘管周围组织应柱状切除约0.5~1c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对5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进行临床分析,指出本病的诊断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认为术后复发与手术时未能完全切除舌骨中段组织及囊肿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岁,因颏部瘘孔不愈2月而入院。该患儿2年前曾因颏部包块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于全麻下行甲状舌管囊肿摘除术,术后1年半复发,再次入院行甲状舌管囊肿摘除术及舌骨中1/3去除术。术后1月颏部红肿、破溃,破溃处有液体流出,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就疹,拟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1995年 2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用 30 %三氯醋酸行瘘管灌注烧灼治疗甲状舌管囊肿 5例 ,男 3例 ,女 2例 ,16~ 2 4岁。 4例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分别有 1例、2例、1例于术后 1、2、3个月复发 ,表现为手术切口皮肤瘘口不愈合 ,溢出粘液样分泌物 ,周围有黄色结痂。治疗方法 :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9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的位置、深度、手术方式、术后随访的复发进行分析,甲状舌管完全不闭锁,囊肿(瘘)终止于舌盲孔,部分闭锁消失则终止于舌骨或舌骨与舌盲孔之间。手术方式取决于甲状舌管囊肿(瘘)的走行位置,其复发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感染的控制及术中精心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病例(含7例术后复发者),术前感染病例先行抗炎治疗,通过查体及B超检查,准确判定甲状舌管囊肿(瘘管)与舌骨关系,处理舌骨;术前一天或术中先注亚甲蓝液入囊管内示踪,行S istruk术式,仔细分离分支,手指触诊疑为残存病灶处,行环形缝扎或射频、微波等处理。结果28例均获成功,随访一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对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的病人,在手术时要认真仔细,尤其在处理小分支要彻底,切除中段舌骨应稍宽,是可以有效的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