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规范化。方法通过脑卒中二级预防现场调查,选取了529例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病史建立网络系统和数据库以及二级预防控制系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随机分为食疗组和非食疗组,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方面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食疗组的神经功能得分明显高于非食疗组(P0.05)。结论通过脑卒中发生前后的预防性干预,进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为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塞拉利昂医院及其基层医疗点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塞拉利昂某大型综合医院——A医院及基层2个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情况;通过预分析反馈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练等强化培训,然后再次针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医护人员培训干预后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明显高于自身干预前的水平(P均0.05)。但无论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均低于A医院。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干预,整体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认知与技能水平,但基层医疗点条件差、人员素质偏低,实际操作技能还须进一步强化和督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 入选常住居民中2个月前因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患者325例,在常规治疗、生活干预的基础上,随机、单盲分配到以贝那普利为降压基础治疗的(贝那普利组)178例,以氨氯地平为降压基础治疗的(氨氯地平组)178例,主要观察所有脑卒中的复发率、脑卒中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总死亡等,观察时间8~72个月,平均46个月。结果: 氨氯地平组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27.8% vs. 34.0%,P<0.05),其它心脑血管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社区二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与研究。方法将2010年11月—2011年11月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依据相关指南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二级预防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二级预防干预,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血压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内平均每周TIA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7,P<0.01);干预组脑卒中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6,P<0.05)。结论社区参与二级预防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再发率。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1,(3)
目的构建医联体下三级支持系统,对农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干预,对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农村脑卒中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及教育指导,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讲授、技能演示与指导,出院后采用三级支持系统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8个月内的脑卒中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行为情况、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出院后8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执行平衡膳食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坚持锻炼、坚持用药、坚持复诊及坚持自我监测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医联体下三级支持系统,对农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跌倒恐惧(FOF)在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可导致患者回避行为,带来跌倒风险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与健康老年人综合性干预方式不同,脑卒中患者FOF干预以改善特定功能和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为目标。本研究基于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总结分析不同措施的特点及效果,以帮助医护人员优化干预措施,改善脑卒中患者FOF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的首次脑梗死住院患者对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问卷对186例不同文化程度的首次脑梗死患者于住院期间进行脑卒中预防知识调查。结果首次住院患者中不知晓脑卒中、脑血管疾病或中风的占16.8%;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35.2%;问卷中3个维度脑卒中首发临床症状、主要危险因素和主要危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3.2%、26.8%和30.4%;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脑梗死患者对脑卒中疾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缺乏,特别是低、中学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需要对不同学历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脑卒中预防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谵妄是一种急性脑功能紊乱综合征,特征为急性意识障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情感障碍、注意力缺损和睡眠周期紊乱,是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患者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等风险。目前,国内外有关卒中后谵妄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有关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病率报道差异性也较大。然而,国外有关脑卒中后谵妄的研究发展颇为迅速,部分国家已有针对性的预防指南,而我国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大多局限于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尚未引起医护人员广泛重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从脑卒中后谵妄的诊断、评估工具及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为临床医护人员深入了解有关脑卒中后谵妄评估工具,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据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脑血管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尤现其重要性。本文依据本院2015年《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项目相关统计结果,探讨:(1)缺血性脑卒中本市防治困难分析;(2)本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建议。贵州基层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面临:(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2)患者疾病认知低导致患者预防及诊治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较高。老年脑梗死患者则具有生活自理困难、认知功能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护理及康复时限长等特点。2019年12月底我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目前仍然很严峻,因此疫情期间老年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策略的调整对患者很重要。本文中从防护、就医、复诊、合并症与并发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预防方案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及潜在风险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患者随机入组,分别采用脑卒中综合预防方案及传统健康宣教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脑卒中发病风险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等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血黏度中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K值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颈动脉超声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预防方案对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及潜在风险的影响优于传统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山市沙坪街道六大社区已确诊的12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对其实施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干预和常规的家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的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二级预防依从性、复发率、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管理组病人的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二级预防依从性、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复发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减低复发率,同时使康复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患者数是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1].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病蔓延.预防并发症发生,需要医疗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向社区患者宣教高血压防治知识,干预其不良生活方式,为病人提供最适当的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所医院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①研究对象健康素养总均分(139.32±36.21)分,处于临界水平。②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处于临界水平,且受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因素的影响,提升健康素养有利于提高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防治水平,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治疗,分析患者出院后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7年8~12月连续收入北京地区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患者1166例,记录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等治疗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后90d、6个月和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166例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541例,其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出院后,完成90d、6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分别为1012例、1012例和981例,其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采取ABCDE策略治疗,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对脑卒中的影响,为开展卒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昌平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本地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为5.99%,男性为7.28%,女性为5.12%,男性高于女性;行为因素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体育锻炼是脑卒中保护因素,吸烟、BMI是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较高。控制吸烟、鼓励多参加体育锻炼、降低BMI有利于预防脑卒中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病人130例,采用Morisky推荐标准判断他汀药物应用依从性,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态、缺血性脑卒中病程、家庭支持、职业、经济状况、相关认知水平、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定期随访等因素的差异。结果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7 0例(5 8.3 3%),依从性差5 0例(41.67%);单因素检验9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因素为:年龄≥70岁、疾病知识认知差、担心他汀ADR、缺少定期随访(OR值分别为4.50、4.33、3.49、2.86)。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因素复杂,应针对性影响因素实施有效对策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指南培训为干预手段,考评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状况改善情况。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海南省10家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1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10家医院参与课题研究并对相关医师进行技术培训;2015年再次对该群患者1279例(脱落21例)对比调查、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均显著提高,2011年知晓率60.4%,治疗率49.2%,2015年知晓率86.5%,治疗率76.9%(P0.01)。使用剂量过小和中断服药的比例显著降低,2011年剂量过小20.1%,中断服药5.3%,2015年剂量过小2.7%,中断服药3.5%(P0.05,P0.01)。10家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知识测试评分显著提高,2011年为(55.6±10.7)分,2015年为(78.2±15.5)分(P0.01)。2015年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差异消失(r=0.092,P=0.405)。结论课题研究和指南培训改善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缩小了不同级别医院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综述降压治疗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性、紧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阻断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6,(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栓药物服药依从性会直接影响到二级预防的效果,许多调查资料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栓药物服药依从性较差,与基层医师对抗栓药物知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临床应用能力差密切相关,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治疗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加强对基层专科医师的培训可有效提高患者服用抗栓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