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和依那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速度(VA)、VE/VA比值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能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近期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AMI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心脏重构等指标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A、LVEDD、LVMI、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IVST、LVPW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Tei指数、Vp、Vop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9%(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显著改善了AMI患者近期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且减少了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和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功能改善、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抑制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4.
陈敏  蒋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4-2007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CHF患者52例,按照给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取基础抗心衰方案治疗;观察组26例在基础抗心衰治疗上加用螺内酯(20 mg·d-1),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6周行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治疗16周后HRV明显改善(t=13.406,P<0.05);时域指标: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每5分钟窦性R-R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SDNN的均值(SDNNI)均明显升高(t=5.829,10.256,6.005,7.128,P<0.05);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也明显提高(t=9.231,7.441,P<0.05)。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并于治疗期间观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疗效评价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LVEDD减小[(45.4±3.6 vs 51.3±3.9)mm],LVEF升高[(49.3±4.6 vs41.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肾脏内科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合并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参数及血清 BNP 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和血浆 BN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下降,E/A、E/ Ea 比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血清 BNP 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舒张期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是一种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肖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56-5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1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生化、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血浆醛固酮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改善左心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螺内酯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死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个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而后者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螺内酯和地尔硫卓治疗,地尔硫卓服用30 mg/次,3次/d;螺内酯服用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本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能够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6mill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213.4-21)mVS(165±15)m,OP〈0.05);血清K无明显增高(4.9±O.14)mmol/LVS(4.3±0.16)mmol/L,(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4s±6)mmvs(52±10)mm,(P〈0.05);治疗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综合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英  林建军 《中国医药》2010,5(3):203-204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综合指数(T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20mg/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Tei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螺内酯组的Tei指数为(0.53±0.16),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减低AMI后患者的Tel指数水平,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以6 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检查患者血压、电解质(K)、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K无明显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病死率下降,再住院率下降。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超声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SD、LVEDD、LA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LA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2.32±0.58)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心搏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0.0%)低于观察组(87.5%)(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心搏出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治疗7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左室射血分数≤35%,心功能(NYHA)Ⅲ~IV级,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12个月治疗,螺内酯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再住院率下降。结论 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10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应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美托洛尔,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螺内酯等常规治疗。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和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及其他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提高疗效及运动耐受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美托洛尔和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扩管和利尿剂治疗2周疗效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5-50mg/d,美托洛尔25-50mg/d,螺内酯20mg/d,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心功能改善1-2级,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美托洛尔、螺内酯三联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CH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CHF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螺内酯。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BP、HR、超声心动图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均低于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BP、DBP、HR均低于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CHF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对预防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65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包括ACEI、抗凝药、硝酸酯类。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内径、容量及左室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缩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亦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E峰)与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A峰)比值(E/A)和A射血分数(EF)有所增加,E峰减速时间(DT)减少,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治疗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退出观察。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应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卡维地洛+螺内酯)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压、心率、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并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心率、6-MWT、LVEF、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卡维地洛与螺内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